复合材料弹翼气动弹性剪裁设计
2020-10-15毛端华朱利媛孙英超谢子文
毛端华,朱利媛,孙英超,谢子文
(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330024)
0 引言
随着现代武器对飞行气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弹翼的翼型越来越薄,弯扭刚度也越来越小,其气动弹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世纪70年代,随着具有高模量,高强度特点的先进复合材料出现,人们可以利用复合材料刚度的方向可设计性和弯-扭耦合效应,使翼面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产生有利于结构和操纵的弹性变形,达到同时提高飞机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和减少结构重量的目的。这就是复合材料气动弹性剪裁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层合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使得在飞行器结构减重方面得到极大的应用,特别在弹翼气动弹性剪裁上有很大前景,用以改善弹翼的变形、振动、发散和颤振特性。一般来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设计主要集中在优化铺层厚度、铺层角度和顺序等。
1 颤振分析方法[1]
工程中常常采用的颤振计算方法有v-g法和pk法,鉴于p-k法数值稳定,不会出现v-g法中模态分支曲线回绕现象的特点,本文采用p-k法进行计算。
p-k法最初是由Hassig于1971年提出的颤振计算方法,将气动力分为实部和虚部,分别并入系统的刚度项和阻尼项中,形成颤振方程[2]如下:
2 遗传优化算法[3]
遗传算法是Hollan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模拟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和遗传学原理的算法,是一种搜索最优解的算法。每一个个体都通过编码表示为一组独一无二的基因,同时得到自己的评价即适应度函数的值。遗传算法从一个初代的种群(父代)通过复制交叉变异等方法,生成第一代子代,相应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适应度值。通过生物学进化原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淘汰适应度值差的个体。这样保存下来的优良个体作为父代生成下一代子代,这样不断的迭代计算,生成更加优良的下一代,最终得到最优解。遗传算法是从一串个体出发,且对每一个个体进行单独计算,不需要目标函数的导数值,这是与传统优化算法的最大区别。其生成下一代个体的方式多样,且编码方式可变,在进化过程中使适应度好的个体生存概率大,本质是一种通用的概率搜索算法。遗传算法具有自适应性,不需要设定搜索方向,范围任意拓展,能自主找到全局最优解。
3 弹翼颤振计算
3.1 动力学模型分析与修正
在Patran/Nastran平台上建立了弹翼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型。弹翼结构主要由金属接头和碳纤维层合板复合材料结构两部分组成,复合材料部分主要由上下蒙皮、前墙、主梁、后墙组成。上蒙皮、下蒙皮、前墙、主梁、后墙采用壳元(shell)来模拟,铺层方向定义见图1。填充块及其他质量用集中质量元素来模拟。为了能更真实修正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接头固支和自由状态进行模态分析,并与地面共振试验结果对比和模型修正。两种支持状态模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图1 复合材料铺层方向定义
1)对接头安装处的附件节点施加6个方向位移约束,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固有频率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接头固支状态下固有频率
2)在自由状态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固有频率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自由状态下固有频率计算结果
3.2 颤振计算
利用MSC.Flds建立弹翼非定常气动力模型 (见图2),非定常气动力采用偶极子格网法,气动有限元模型与结构有限元进行插值,采用v-g法进行了颤振分析(计算结果见图3、图4)。计算出的颤振速度为540m/s,颤振频率为 32Hz。
图2 气动模型
图3 v-g图
图4 v-f图
4 气动弹性剪裁
在优化设计软件iSIGHT[4]平台下,建立上述颤振计算模型的优化设计模型,取蒙皮、主梁缘条腹板共61个碳纤维的铺层方向作为设计变量,设计目标为临界颤振速度所对应的动压。在工程应用中,碳纤维的铺层方向(设计变量)取值为-45°、0°、45°、90°。 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气动弹性剪裁,蒙皮和主梁铺层角度典型迭代过程见图5、图6,目标函数迭代历程见图7,剪裁后颤振结果见图8、图9,剪裁后蒙皮和主梁的优化结果见表3、表4,颤振速度为605m/s,颤振频率为 32.5Hz。
图5 蒙皮铺层角度典型迭代历程
图6 主梁铺层角度典型迭代历程
图7 目标函数迭代次数
图8 颤振v-g
图9 颤振v-f图
表3 蒙皮铺层角度剪裁前后对比
表4 主梁铺层角度剪裁前后对比
5 结论
本文应用MSC.Patran/Nastran和iSIGHT对层合板复合材料弹翼进行了气动弹性剪裁,获得如下结论:
1)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弹翼铺层的可设计性,通过合理运用iSIGHT参数化优化技术,可有效提高颤振速度,为复合材料弹翼气动弹性设计提供指导。
2)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该结构进行了气动弹性剪裁设计,该结构的颤振速度由540m/s提高到605m/s,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大幅提高结构的颤振速度,改善气动弹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