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漫”白家女的洪荒力

2020-10-15

今日民族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漫小册子洪荒

近年来,“国漫”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一大热词。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9 年,国产动漫市场产值已达1700 亿元,动漫企业超过数千家。不少国漫创作者用漫画、动画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白族姑娘杨冬儿和她组建的“洪荒动漫”就是其中一员。这个来自大理的创作团队用温暖而可爱的笔触讲述着大理白族的故事。从故事连载到网络漫画连载再到漫画单行本出版发行,他们的作品《苍山小册子》里凝聚了当代白族青年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懈探索和高远情怀。

韬光养晦,习各家之长

杨冬儿出生于1996 年,小时候成长于玉溪。活泼、开朗、健谈的性格让人联想不到她喜欢研究古体诗词。大理的“风花雪月”,白族的文化,对少年时代的杨冬儿来说,是每年过暑假回老家时堆砌起来的碎片印象,也是爷爷口中的古老传说。

杨冬儿17 岁开始出国求学,在美国读高中。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杨冬儿在做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杨冬儿,是中国人,同时,我也是白族。我为我们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可是,‘白族’,又意味着什么?”说完自我介绍,杨冬儿心里蹦出了一个疑问:“我好像只知道我自己是白族,可对白族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对于一个处在探索‘自己是谁’阶段的我来说,是很需要去了解清楚的事。”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思考一直贯穿着她之后的学习历程。

高中毕业后,杨冬儿又来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学习媒体艺术与制作专业。在学习之余,她关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问题。“少数民族,也就是‘indigenous culture’,是一门学科,翻译为‘土著文化’。但实际上,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介绍的就是英语区国家里的少数民族文化。美国的印第安人,澳洲的‘aboriginal Australian’都在这门学科的范畴里,”杨冬儿说,这些理论学习让她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并学着用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原生的、习以为常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语言其实是门综合的艺术,它背后是使用这个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集合。”

《苍山小册子》里介绍白族风俗的卡片

2016 年,杨冬儿全家搬回了大理。生活在大理,杨冬儿开始真正走进白族的文化生活。

“我的老家在大理喜洲,这里保存着很多白族的传统。上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还有传统节日、习俗,以及民间的非遗手工艺,还有非常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说起家乡,杨冬儿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那一年,她一有时间就到大理各地去采风,她说:“我们搬回来那年,‘一路追花’。看冬樱和春樱,去鹤庆和洱源的梨花村看梨花、酸木瓜花,还有5、6 月盛开的高山杜鹃。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坐缆车去苍山顶,途中看到了小熊猫……”说起这些美好回忆,杨冬儿非常兴奋。而这些全都成了杨冬儿后来创作中的灵感来源。

不以为常,识文化真谛

“有一个很奇怪的事,就是生活在一个文化环境里面的人,会对自己经历的文化生活没有什么察觉。大理本地人对自己的生活大部分都习以为常。”或许因为杨冬儿从小并不是生活在大理,对她来说,“家门口到处都是风景。”当她这次归来时,从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中看到了很多她不以为常的事。

“白族传统民居会把瓦猫放在屋脊正中,相信它能镇宅辟邪;甲马,是白族人相信与天地间神明交流的方法;对时间,白族人相信有虚空过往之神……了解得越多,我越对这种融入生活的信仰和文化感到着迷。太特别了!”杨冬儿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她观察到的白族文化现象。“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现代化生活后的一个缺失是我们向往新潮的文化。对传统的文化,只有少数人还在传承,很多传统文化甚至不为人知。但这些有历史的东西,反而是文化艺术的根基所在,是非常宝贵的。”

作为一个“半新”大理人,杨冬儿带着不以为常的精神去欣赏和学习白族文化。最开始,她通过她最擅长的写作方式,把自己听到、看到的民俗、自然、当地的文化现象和非遗技艺写成短篇童话发表于网络。杨冬儿想把爷爷讲过的那些故事再认认真真地对世界讲一遍。她说:“我们白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万物有情’。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生命相连,命运相关。我们保护自然,自然也保护我们。”

于是,在《苍山小册子》的故事情节里,出现了以珍稀保护动物小熊猫为原型的“妖元元”,它是代表自然的精灵;有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瓦猫为原型的“吉吉”,它是代表非遗文化的精灵;以苍山雪作为原型的角色叫“雪灵”,她是一位穿着白族服饰的少女;以国宝、大理吉祥物金翅鸟为原型的精灵名叫“千寻”,它十分爱美,喜欢在三塔倒影湖前照镜子;以大理古城为原型的精灵——“匠先生”,因精通各种传统手工艺文化,杨冬儿将它设定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守护精灵。这些知名的大理自然、文化中的“特产”作为角色走进了《苍山小册子》,一同演绎了一个寻找自己沉睡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守护的故事。“我们身为个体,不是与外界分裂的孤独存在。”杨冬儿说。

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杨冬儿觉得把传统文化“图案化”能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文化魅力。她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白白创作的一幅画,觉得十分适合《苍山小册子》的艺术风格。与白白取得联系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苍山小册子》的漫画创作。“漫画有色彩、有表情,能做更有温度和感情的表达。”冬儿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一些就读动画专业的大学同学的支持。后来他们组成了团队“洪荒动漫”,全身心地投入到《苍山小册子》的漫画创作中。

厚积薄发,展梦想之翼

来到位于大理的“洪荒动漫”工作室里,到处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瓦猫、扎染,这些都是团队采风时带回来的珍藏。最近,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团队采用“云作业”的方式完成创作。杨冬儿每周都要和团队里的其他伙伴开线上会议,跟进工作进展。她笑着说:“小朋友尤其喜欢我们的《苍山小册子》。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反馈,说孩子在趣味阅读中就了解了大理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这样的作品很有意义,启发了他们看周边自然和生活的新眼光,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还有许多读者常在漫画平台留言区里催着我们做下一本漫画单行本。”

2019 年5 月,《苍 山 小 册子》第一册漫画单行本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而它在各大漫画平台的全网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

杨冬儿在2018 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签售《苍山小册子》

洪荒动漫的二维码

这本书的扉页上,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作了这样的推荐:“大理白族姑娘杨冬儿主创的绘本《苍山小册子》正是这样一本大理精灵之书。灵秀的苍山孕育奇妙的幻想,也将年轻大理人的故乡情怀渲染其中。”《大理外传》的作者,英国插画家万哲生(JasonPym)说:“这几年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大理的神话和各种传奇,才发现竟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故事资源,漫画《苍山小册子》的出现令人激动,奇妙的故事构架,极具幽默、活跃、魅力的画风,组成了这个精彩组合。”

秉承着对家乡的热爱,杨冬儿也非常愿意将《苍山小册子》打造成大理文化和旅游的文创新“地标”。在大理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洪荒动漫”已参加了两次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苍山小册子》和它的周边产品,在展会现场与不少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读者们的热情也给了这群90 后年轻人极大的创作动力,目前《苍山小册子》第二部漫画单行本已经在制作过程中。杨冬儿透露说:“这次有上关花、洱海月的故事,还有苍山十八溪的故事。”

“洪荒动漫”还有心将《苍山小册子》做成动画电影,已拟定电影名称为《苍璃》,目前已完成了前期的剧本创作工作。杨冬儿说:“等我们的实力再强一些,以及再找到合适的机遇后,再来推进电影这个项目。希望会有上映的一天。”

说起现在团队发展遇到的困难,杨冬儿显得非常理智。她说:“最大的困难肯定是资金啊。还有,就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网络时代一切都太快了。”杨冬儿非常清楚自己的作品类属小众,作品本身包含的商业价值很难赢过一些快餐文化产品,她继续说:“可是做漫画真的急不来。我们希望在作品中能沉淀出好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表达。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认同我们作品核心价值的投资伙伴。”

对核心价值的耐心坚持,也许源于少年时期她在探索“自己是谁”这个问题时,早已得到了无比清晰的答案。

猜你喜欢

国漫小册子洪荒
致敬国漫
致敬国漫
国漫真的崛起了吗?
留白
留 白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洪荒之力
Primordial Power
手翻的迷你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