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管理与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2020-10-14曾瑶李曜宇张昆昆甄筱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选题部门校园

曾瑶李曜宇张昆昆甄筱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融合( Convergence) -词开始被广泛用十大众传播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信、Ik、出版、lk和广播电视业的产业融合提供r技术支持,媒体融合实践不断开展。近些年,主流媒体致力于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新闻媒体掀起一轮深刻变革。

高校校园媒体是在高校党委或团委领导下,依托学校专门的新闻部门成立,以学校师牛为主要传播对象,不以盈利为日的的非商业化媒体。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性的大众传播机构,校园媒体在师生中的参与度高、接近性强,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技术特点。除了报道校园内外新闻、为学校师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还要发挥育人和宣传功能,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青年人大》报社创办于1996q5月18日,是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机关报社,也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自主创办运营的学生媒体。《青年人大》着力打造跨媒介、跨平台的校园传媒品牌,基于平面印刷媒体IV.LL形成的高品质内容生产链条,陆续创建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一段时间内《青年人大》报社各平台原创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鲜明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2020年春季学期《青年人大》报社15位参选编委会的部门骨干的深度访谈,j-解和研究学生组织成员在校园媒体管理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策略与困惑。

一、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

(一)革新管理机制与组织架构

《青年人大》报社坚持“编委领导,各部门深度参与”的方针,加强模式学习,比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工作制度,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吸收,初步建立《青年人大》运营新模式。2016年以来,报社的组织结构经过两次调整,形成了新闻中心、深度·生活编辑中心、融媒体中心、运营中心四大中心和{四个业务部门的独特架构。

编委会是青年人大的决策和监督机构,由七位编委组成。七位编委各自分管若干部门,其中社长除一般社务工作外,与分管融媒体中心的两位副总编辑一道统管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总编辑则统筹负责纸媒的全部内容。编委既是对分管部门的选题和内容进行大方向的把控、发挥校对与指导作用的把关人,也是指导老师与各部门骨干之间沟通和协调的节拍器。

(二)重视内部培训与对外交流

业务培训层面,青年人大坚持“全报社组织集中培训与各部门利用部门例会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针,集中培训注重综合素质,分散培训注重专业能力。在报社人型培训“青修学堂”中,各部门定期选派成员积极参加集中培训,培养成员“多面手”的能力。同时,各部门例会根据部门丁作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特点组织内部培训,如报纸排版软件InDesign、Photoshop的操作培训,力求精准提高部员业务水平,促进部门工作专业化。

团队建设和对外交流层面,青年人大已经将述职大会、周年社庆、排版大赛、元旦晚会等传统活动和“走近传媒”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纳入经今年规划的报社常规活动表单。此外,青年人大关注校园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多次参与热点话题报道,注重同周边高校校园煤体的交流联系,自中青校媒(北京)成立之后,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确立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职业媒体往往存在与收益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校园媒体的绩效考核在约束力层而存在先天劣势,日常工作往往需要依靠低年级成员的自觉和热情,以及部门内部相对松散的上下級领导关系。为努力提升成员无压力情况下的参与度,经过近两年的探索,青年人大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中心层面,由编委会主导、人力资源部落实,定期开展面向各部门骨干的绩效考核,并在每周例会中公示排名,对表现突出的部I、J骨干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举。考虑到成员留任意愿会显著影响T作效率和热情,各部门也结合自身情况确立内部的激励和运作制度,同时在工作中促进同学们的关系,鼓励部门成员关注媒体热点,建群讨论。

二、多元、协同的内容生产

(一)多元的内容生产格局

一方面,根基上的部门设置多元。新闻中心和深度·生活编辑中心的七个部门是《青年人大》报纸采写、编排工作的主力军,兼顾新媒体平台原创内容的提供;而融媒体中心是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新成立的业务中心,涵盖策划、美工、运营、音视频制作等领域,象征着报社媒体形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内容类型与创作形式多元。例如,深度·生活编辑中心形成了符合受众需求细分的诸多专刊,涉及人文、特稿、评论、体育等各个方面;融媒体开辟了“思享汇”“有点意思”等独家栏目。而不同形式的作品,在报纸版面上呈现为言论、消息、专题、深度等固定版面,在新媒体端则呈现为“视野”“定格”“青听我讲”“青视青听”等不同栏目。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力、同运营

标准化流程和统一的内容生产制度是实现协作的基础。《青年人大》报社编委会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报纸编辑手册》及《微信排版手册》,带动成员学习手册内容,从而建立起一套规范。在报社部门骨干的一般认知中,纸媒具有别样的象征意义,是报社内容生产的根基所在,且存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对纸媒作用的重视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实践rl摸索出协同运营的方法。

选题策划方面,由于部门数量较多且纸媒与新媒体周期不同,青年人火的纸媒选题会与新媒体选题会分别在线下开展,但各中心、部门能够通过微信群建立成员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进行思维的碰撞。融媒体中心的各个部门既承担独立的内容生产工作,又与其他部门相互支持、配合。“一题多用、开放共享”的选题方式选题和操作方式都更为丰南多元.提高了选题效率。

三、做贴近青年、影响青年的思想引领

(一)创新形式,做有力度的党政宣传

《青年人大》报社的定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团委机关报社,同时也是学生媒体,无论是《青年人大》报纸还是微信公众号“青年人大”,都注重保持团委机关报和学生媒体的双重定位属性,聚焦青年,在重大时点上主旋律不能丢,在日常选题中学生气不能少。许多报社骨干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报社作为学校“团委机关报社”的定位电具有清晰的感知。

以2019年为例,《青年人人》报社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团委“育人”的中心工作,围绕“两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特殊时间节点,不断创新—[作方法、丰富报道形式,创新利用H5、手绘漫画等同学们广为接受的新形式开展宣传T作,发挥了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作用。

(二)贴近青年,“润物细无声”地传递正能量

校园媒体要真正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首先必须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校园媒体的特点便是校园,而校园的主力阅读群体便是学生,因而与学生的互动就尤为重要。做有学生特色、学生意气的公众号,推送有学生眼光、学生视角的深度、高质量报道,应当贴近青年,避免操作“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选题,而是关注青年之所想,润物细无声地传播正能量。

青年人火通过适当开放征集活动和有参与感的评论平台,一些校园媒体与同学们开展了良性的瓦动。此外,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关注点,了解学牛群体的情感、情怀特质,向学生群体积极地施加影响力。在父亲节、母亲节、新生舞会等选题时,面向青年学生征集故事;策划了诸如自闭症儿童家庭专题等具有社会关怀的选题,提升了学生对社会群体的关怀。

(三)严肃活泼,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

由于媒体工作的特殊性,与其他以固有活动日程为轴心的校内学生组织不同,《青年人大》报社的工作需要随时根据学校举办的讲座、活动,校园突发热点等进行工作的灵活调整。不仅如此,大部分学生记者虽然具备一定的内容生产力,但都处于近似兼职的工作状态,成员在兼顾学业的基础上开展校园媒体的工作,身处同学关系的羁绊中,很难如职业记者般全身心投入。

为调动成员积极性,保证报纸、推送质量,历届编委在日常的团队建设、部门例会、选题会甚至是报社装饰上多方努力,逐渐形成了严肃与活泼并存的组织文化。对于新加入青年人大的成员来说,“最初的一学期”以及“部门”是其形成对组织整体印象最关键的时间范围和人际范围。各部门负责人在招新伊始,就努力与部门新成员建立良好关系,手把手传授采写编评的技能,致力于提升新成员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并将报社内对新闻专业度和准确度的追求一代代传递下去。

四、管理与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管理与融合发展的复杂动因

在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方面,校党委宣传部、团委主导下的媒体格局依然稳固。在职能范围上,指导老师一般不参与具体的采编工作,校园媒体以“教师指导下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内容生产、自我管理运营”的模式为主。指导老师对于校园媒体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审核和发布层面,但在活动审批、选题策划、日常事务等管理和运作活动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自我想法并不总能保持一致,校园媒体要致力于在界限相对严明的框架内做出有学生媒体特色的内容。

在内容生产与品牌建设方面,受到媒介融合过程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的显著冲击,传统新闻内容在校园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占比逐渐下降,但原创性的校园化内容依然是高校校园媒体内容生产的主流。由于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是一定具体的区域或学校范围内的师生群体,因而在内容设置上倾向于与校园生活直接相关的内容,对校外新闻事实的引介则多通过时事评论等形式开展。更加聚焦校园抑或更加放眼社会,是所有校园媒体所面临的共同矛盾。

最后,校园媒体需要保证内容的品质、具有一定的门槛,创作和运营不能随心所欲。但由于高校校园媒体的运营者主要为兴趣相投的学生,新媒体信息技术类人才有限,很难完全满足新时期内容创新的多样化技术需求,平面内容、音视频内容的生产人力与素材相对缺乏,影响了内容的高效生产。同时,校园媒体的社务部门与编务部门也存在结构性矛盾:对专业性的追逐要求校园媒体设置事务性部门,但相关部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认同容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二)新形势下的理想预期

越来越多的高校校园媒体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多元的内容生产格局。纵跨报纸、广播、校园网等传统端口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端,内容丰富而多元的校园媒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长期存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统筹协调运营各平台、实现内容层次的提升和质量的维持,是值得考虑的话题。

对《青年人大》报社的案例研究,既从若干侧面展现了同类媒体在提升和转型中面临的内在阻力,也反映出成熟的校园媒体在内部管理与融合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媒体格局长期以来的深刻变革呼唤破壁重组的融媒体运行机制,新媒体背景下的校园媒体需要贴近青年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调整与改革没有终点,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媒体处于两条路径的交汇点,亟需具有普遍性的管理与融合发展路径作为依托,在实践中检验、推广。

具体而言,校园媒体在管理制度方面,要随时对人员、制度等事项做出必要调整,使组织架构的设置与时俱进,加强部门间的深度合作,避免重合。在内容生产方面,力求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主动接触和采纳可视化生动、图文效果俱佳的表达方式,反哺人才培养,助力同学们的全方位成长。在思想引领层面,注重保持团委机关报和学生媒体的双重定位属性,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作用。

五、结语

与社会媒体一样,校园媒体正经历受众阅读习惯和新技术带来的媒介格局的剧烈变化,寻求转型和改革才能保持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媒体内部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受众细分度不高,如何整合并统筹管理校内各媒体平台以避免资源浪费,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以《青年人大》报社为样板,新形势下的校园媒体若要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媒介环境中占据先机,要发挥管理与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建设校园宣传工作的人才宝库、思想高地、组织模范,在框架内做出有学生媒体特色的内容,使宣传目标和学生特色融会贯通,以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回答校园媒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杜迈南等,校园媒体发展与传播内容引导[J]青年记者,2007.7

[2]陶建杰,李彤校园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优势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 01):82-85

[3]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中國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摘录)[N]中国青年报,2016-11-7( 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编号:20XNEX01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猜你喜欢

选题部门校园
新年刊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选题有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