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改革策略研究
2020-10-14田溪
田溪
一、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意义
(一)密切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新媒体的传播性和互动性要高于传统媒体,可在信息发布的同时,与受众产生互动,借助相关软件收集受众反馈信息,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调整发布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对于高校来说,新媒体的应用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利用新媒体平台,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存在的疑惑,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解答疑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融合起来,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在公众号发布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加以分析,鼓励其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从旁引导,摆正学生的思想认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速、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由于各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课时较少,要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难度极高。而借助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发布重要的信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信息采集、信息编辑和信息发布等环节体现出突出优势。
(三)帮助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通常来说,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較强,这也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提供了基本保障。学生借助于新媒体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途径与契机,促使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表达。
例如,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借助新媒体与教师沟通,表达自身想法,帮助学生良好地发展,且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政治教育形式。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习惯性地采用强制性、单向化的知识灌输方式,要求学生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由于这些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接收途径了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潜移默化间转变政治思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教育都是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越来越疏远。这种缺少互动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针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互动性优势。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加微信、微博好友,以便实时了解和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当观察到学生出现反常行为时,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不断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完善与优化
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主要的目标在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号召并鼓励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砀前行”,以坚定的思想信念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以实现社会主要建设的最终目标。
鉴于此,各大高校应顺应当代大环境发展趋势与需求,以新媒体为基础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应借助新媒体优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与学习情况,结合其个体或个性化需求,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创新,在现有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融合,从而深入落实党政指导方针。
此外,各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入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融合网络教育内容,不但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新媒体语言失范的问题,确保新媒体能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实际优势价值。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制作将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融为一体的高质量课件,利用QQ、微博、微信等媒介传输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由此提高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性。
(三)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手段,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等优势特征。新媒体的运用,对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贴吧论坛、社交软件、媒体视频以及数字电视等多样化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
例如,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合程度,高校还可以开辟网络交流平台e空间,一方面便于教师实时发布时政要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对时政要闻进行言简意赅的评价。通过阅读学生的评价内容,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正能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另外,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软件,制作集文字、语音、动画等多元化媒体形式于一身的课件,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渠道传输给学生,这样一方能够全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成效。例如,利用新媒体(微博、“掌上学工”等APP)搭建移动宣传平台,组织“制作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电子报”活动;针对机械电气类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群发布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寻访身边的工匠大师/手工艺人”实践活动。依托新媒体组织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效果的主要途径
(一)加大新媒体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视角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为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此同时,要加大新媒体技术的投入,创建良好的新媒体环境,营造和谐的新媒体氛围。具体策略如下所述:
首先,将建立门户网站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建设路径与目标,加大人力、物力与资金投入力度,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平台。
其次,建立微信公众号,优化管理人员配置,以公众号为媒介,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扩大思政教育受众群体,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成效。
最后,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完善新媒体配套设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注重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
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良好的社会实践代替思政课堂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思政教育落实成效。为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客观认知社会实践的优势,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切入点,在坚定学生政治立场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荣辱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思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完善思政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要注重对现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要積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成效。众所周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眼界更加宽广,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互联网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性格特点相符,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师,由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者始终沿用传统的单向化、强制性灌输模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整体教育工作的落实成效。为此,作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此不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的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纵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现状,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高校不但要拓展思政教育资源,还应注量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不断改善教育工作水平。可以说,高效且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是各高校加快思政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途径。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