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困难退役军人帮扶的研究
2020-10-14李娜
李娜
摘要: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退役军人的数量不仅庞大而且年年不断变化,困难退役军人势必会年年有所增长。当前对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援助多局限在政策层面,社会工作作为助人自助的专业,应当在帮扶困难退役军人方面作出贡献,应当着重从掌握需要,动态协助、帮助增能,链接资源和加强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困难退役军人;社会工作;帮扶援助
退役军人事务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地借鉴国内外有益做法,做好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各地退役军人管理机构在调查摸底中发现,一些退役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予以帮扶解决。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部队,国家发出凝聚全社会力量帮扶援助困难军人、彰显军人荣誉感和获得感的号召,在基层,不少拥军社会工作机构应运而生,不断介入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新形势下,社会工作介入困难退役军人服务需要梳理实践经验,发现当前面临的困境,积极需求对策,提升社会工作者服务退役军人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困难退役军人的需要分析
(一)生存需要
困难退役军人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便是生存问题。有的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受伤致残或染上疾病,退役后就业困难、康复成本加大;有的退役军人因服役时间较长,回地方后一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长期失业在家,或者下岗返贫;有的退役军人因各类灾情、旧伤复发、突患疾病等,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在军队的工作经历,导致部分退役军人在寻找工作时不愿意接受社会底层工作,而其本身也不具备足够的素质寻找更优质工作。
(二)角色转换的需要
认识自我,转换角色,调整心态的需求。从军队到退伍,退役军人需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调整好心态,完成从“军队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离开部队,对新生活和新单位不熟悉,容易产生心理落空的现象。87%的退役军人指出刚退伍时十分不适应,习惯了部队规律的生活作息,并且某些生活习惯也难以转变,当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军队一员时,会产生对新环境的紧张。同时,退伍再就业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习新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退役军人因为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部队环境工作和生活,与地方联系比少,朋友圈较社会上的人小,一般是战友、同学。在部队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首长与战士、军人间的战友关系,而地方的人际关系则相对复杂,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人物错综复杂,这让退役军人面临人际交往难题,并且困难退役军人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而拒绝社交。困难退役军人迫切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才能更加有效重组人际关系。
二、社会工作介入困难退役军人帮扶的困境
(一)专业指导理论薄弱
社会工作是一门学科和专业,但目前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退役军人安置的过程中,非常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模式指引。加之,当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刚刚成立,新的工作机制、模式、方式方法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相关的专家队伍、人才支撑、人才督导和激励制度均没有建立,也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当中。
(二)专业队伍力量弱小
部分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专业学历、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水平都不高,无证上岗的现象非常普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在服务过程中会向社会组织寻求资金扶持,认为本机构作为协同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的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政府权威,在社会组织表示只能向上级反映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矛盾。
(三)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虽然我国拥军优属和转业安置的总体环境较好,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压力和社会壁垒,其资源链接和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更多停留在举办特色活动,提高退役军人荣誉感,而面对个性化的问题却难以提供专业支持,链接资源时也感到比较吃力。
(四)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鉴于相关研究与实务探索的缺乏,社会工作者尚未形成科学、全面、专业的服务能力体系,在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中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在退役军人安置服务中的专业核心能力也可以表述为价值、知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能力。
三、对策
(一)掌握需要,动态协助
开展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退役军人的真实需要,就要全面摸清退役军人的基本信息,结合各地退役军人服务站逐人建档立卡,掌握其利益诉求。结合困难退役军人当下最突出的需求,它的介入层面主要是生存层面、角色转换和社会交往层面。
(二)帮助增能,链接资源
开展小组工作为例,以个人增能为基础,在小组前期阶段从改变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开始,激发、释放退役军人内在的潜能,为人际关系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奠定基础。在改善自我认识之后,笔者以人际关系层面增能为核心,开展以职场文化知識和人际交往技能为主题活动,通过技能比赛、情景模拟、小组互动讨论等方式不仅可以恢复连接原有的军队人际关系网络,而且提升重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能力。在自我认识提升、社会交往技巧增加后,进行具体情境演练,进一步巩固服务对象的增能效果。在小组活动中,专门设计一次社会志愿活动,发挥军队人优势,实现自我价值。从社区角度应积极完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引导帮助作用。
(三)加强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
首先,要通过专业教育培育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核心能力。积极参与培训,并且不断夯实专业技能,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和服务对象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其次要在食物过程中增强自己服务本领,主动为退役军人提供社会化服务,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服务,通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充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生活,提升幸福感从而减少与政府的矛盾。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兴军之事,再难必往。当退役军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各级组织和社会力量能够及时想到他们,并给予一定的帮扶援助,不仅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慰藉,也会在社会上扬起关注困难退役军人、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的风向标。以精准帮扶解退役军人之困,既是政府职责,也是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回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扶援困难退役军人的社工介入研究》;项目编号:XSJCX1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