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超越: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0-10-14王楠李娜
王楠 李娜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涉及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四个要素。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民生工程,审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着政府对其他要素缺乏联系,投入不足;高校就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滞后;企业的盲目攀高和大学生的眼高手低等问题,建议在明确“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把握“三个关键”原则:首先是双方互选平台;其次是要建立起信息网络平台;动态服务平台。探索“四大体系”作支撑、“两支队伍”作保障的“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先后颁布了几十个促进大学生就业难的文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高校也随即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从根本上还没有彻底的解决该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应该归因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尚不成熟。
一、现状: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要素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主要指由政府宏观调控,以高校为依托,通过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和中介)补充和监督,针对大学生就业形成的分工不同又先后制约的服务体系。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主要涉及四个要素: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
政府主要起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起着基础性和前瞻性的作用;高校积极响政府的政策与号召,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搭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桥梁,是就业服务的主要依托单位;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和中介,用人单位是检验大学生就业的验金石,但是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来说却是高高在上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提供帮助不多,中介应运而生,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对社会的补充;大学生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从产品输出角度探讨,大学生又是待检验的教育“产品”,质量高就业就广,因此大学生本身有很大对发展空间。
二、审视: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对其他要素缺乏联系,投入不足。其实这种网状模式本身是符合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质量和要求的,但是现实中却不能发挥它效率最大化的功能,因此实际上这四种要素还是没有根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就业服务体系的质量,所以财政投入是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
第二,高校就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高校发布的就业信息没有经过系统的加工,造成学生想寻找自己理想的招聘岗位很难。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致使大学生不能很好了解就业政策,不利于留住人才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手续办理等内容,真正的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不足,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的规划。
第三,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滞后。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对市场灵敏性不够, 有些高校专业太陈旧、有些专业划分过细、有些专业毫无特色等问题并不是罕见的,这对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的成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在专业设置上按照了社会需求设置,但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杂糅、教材陈腐、学法过时、教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四,企业的盲目攀高和大学生的眼高手低。有些企业在用人上还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误区等现象。毕业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于求职的地域、岗位、工资要求普通偏高,当然,也就对构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产生的阻隔。
三、探索: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内涵
“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整体合力,将大学生就业服务、职业生涯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场地进行融合和整改,并與社会其他部门、机构以及高校建立密切协作的工作关系,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是职业介绍工作创新发展的产物,是劳动力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的体现。
(二)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一个规范的、系统的、高效的“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一定要把握“三个关键”:
首先是双方互选平台。用人单位是渴望人才的“工厂”,大学生个体是实现自我的“产品”。只有选对了工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同理,工厂也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销售的产品。只有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站在双方自愿、互选、为各自寻求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即自愿是实现该体系的前提。
其次是要建立起信息网络平台。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有可能是机会的转变。在政府、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群体要及时更新职业信息资源库和人才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开发了就业服务应用软件,对劳动者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最后是动态服务平台。动态服务要做到“两个必须”,即凡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保障业务必须纳入市场,凡是能够设立窗口的必须在市场设立窗口,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都要在“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得到体现。劳动力供求双方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流大厅,全部劳动保障业务,实行只进一个门、只亮一个证、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完。同时实行全免费的“四优化”服务,即优先进行职业指导、优先推荐培训学习、优先提供职业介绍、优先提供劳动保障事务代理。
(三)大学生“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操作
大学生 “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两个关键环节紧密相扣,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形式个性化的服务,基本实现“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的承诺。为确保“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建立起“四大体系”作支撑、“两支队伍”作保障。
(1)四大体系支撑——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社会联动服务体系
一是政策体系。掌握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将政策落实到实处,用足用活让大学生真正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各级政府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将办事程序公开。毕业大学生通过优惠政策享受其“一站式”就业服务待遇。二是就业服务体系。坚持以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为主导,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现有就业服务体系,使“一站式”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集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各项功能为一体,努力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职业培训体系。大力拓展培训渠道,注重普通高校理论知识的指导、职业学校的培训技能的操作,多途径对毕业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与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结成就业培训的伙伴关系。四是社会联动服务体系。应该组织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可以使毕业大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站式”就业服务的方便快捷。
(2)两支队伍保障———信息员队伍、职业指导队伍
一是信息员队伍。政府应当组建劳动力市场信息大队。因为信息是市场的生命,要保证每天的空岗信息的数量以便为毕业大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信息员的数量以及扩大信息员收集就业信息的范围。整合就业信息,构建地域全方位,行业企业全覆盖的就业信息网格。秉持“市场天天开,岗位时时有”的工作目标,科学制定信息员的工作考核評价制度,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地理区域、行业企业具体分配到人。
二是职业指导队伍。把职业指导作为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定时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咨询等服务,劳动保障部门以及高效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内容涵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培育和拓展就业市场,就业指导横跨大学生学校、就业以及职后。形成集培养、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各部门有条件还可以制定了《职业指导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总结推广职业指导的方法,是毕业大学生能够正确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就业前期准备。
参考文献:
[1]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7
[2]刘彦明,岩磊,黄晓梅. 多角度构建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3).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4)
[4]陈岩松.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31
[5]杨学锋.积极探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站式”服务模式[J].中国就业,2003
[6]梁淑艳.“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就业[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152-154.
基金项目:
201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职教集团视域下的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653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