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

2020-10-14谢婉

青年生活 2020年19期
关键词:社团育人高校

谢婉

摘要:学生社团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大学生贫困人数的逐步增加,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探索通过组织精品社团,实现资助育人功能,这也是学生高效自治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高校学生社团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为切入点,浅谈优化高校育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是科教兴国顺利推进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强,单纯依靠国家资助覆盖面比较窄,如何更好地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贫困局面,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课题。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模式,在这方面有良好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一、单纯贫困生资助教学模式的瓶颈分析

目前多数高校对贫困生都是采取的财物资助的方式,这样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顺利迈进了大学校园,但是与同学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精神等方面还会有一些障碍,不能有效彰显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其主要瓶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育形式单一。机械简单的财物资助方式,因为对学生缺乏精神教育,所以不能兼顾他们的心理及综合素质发展,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尤其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融合能力,极易出现诚信缺失、就业不畅等问题。

其二,教育效果微弱。缺乏精神激励的教育模式,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非常微弱,很多学生自身并没有崛起和奋进意识,所以辅导员和同学的说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心理方面潜在的一些问题。

其三,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高校单纯对贫困生开展一些说教、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等形式的教育,极易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懂得帮助自己和他人,一旦遇到挫折,更容易引发一些连锁问题,还有可能引起悲剧。

二、社团资源育人功能实现的优势分析

通过社团这样一种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们自愿、自发团结起来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治,还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以达到更好地育人效果。

1.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很多贫困生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自卑、敏感、孤僻等心理,与同龄人的相处存在一些障碍,通过社团这种模式,可以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让他们愉快交流和谐相处,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2.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着眼于在校内学习,还要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因此借助社团活动可以让他们更早的接触社会,并进行多方面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积极参与心理,能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贫困生的社会交流能力,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

3.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

单纯接受外界的资助,很容易使学生滋生懒惰心理,通过社团活动,让贫困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在各类活动中学会成长,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鼓励贫困生走进孤儿院、敬老院等参与一些志愿服务,引导他们从“自助”走向“助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杜团资助育人功能实现的路径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落实,为大学生社团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力契机,而大量社团的蓬勃发展也为社团资助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基础。

1.以社团为单位将其他社团的成功育人模式推广和实践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崭新时期,各个学校在社团资助育人方面的有效实践都可以得到快速的分享,因此我们要善于借助这一优势,将一些优秀社团的成功育人模式有效推广和实践,切实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明德社,社团宗旨是“立足校园,回报社会,服务同学,提升自我”,社团立志于在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的同时,培养其自强自立、自尊自信、自我管理的良好品格。定期举办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获资助学生”公益励志事迹分享会,并通过树立自强典型,倡导与鼓励贫困生要内心强大起来,学会独立与自助。明德社还定期举办“墨香传情——赠送对联活动,“明德感恩义卖”等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感恩意识。以此为模板,在学校内部就可以广泛开展社团模式学习活动,并鼓励各个社团积极创新,探索更多新模式。

2.以开放的心态积极鼓励贫困生广泛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

校园是一片沃土,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多助力作用。走出校园之后,学生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如就業、经济、婚恋、家庭等,因此锻炼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贫困生他们的心态更易焦虑,所以从学生时期就需要对他们展开锻炼。以开放的心态积极鼓励贫困生广泛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为他们创造自我锻炼、自我展现的条件,帮助贫困生实现有效的成长,同时督促他们可以更加独立自强。通过社团活动,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如有的学生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对活动的布置与安排非常的缜密等,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进取意识,对于其长远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助推作用。

3.推进精品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深度提升社团育人价值

高校社团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还需要依托一些精品活动来顺利推进,除了一些感恩教育类、修身励志类、心理援助类和诚信宣扬类教育活动之外,积极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开展一些精品实践活动,推进精品育人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提升贫困生的创新意识,为其后续自主创业项目落地搭建一个有力平台。推进项目的品牌化建设,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的组织、筹备、开展过程之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如依托互联网让学生们参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如爱心助农——农产品直销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树立品牌意识。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育人功能全面实现的一个有效阵地,不仅要对贫困生实现有效的物资资助,更要充分调动贫困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锻炼他们的执行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丽,黄海明. 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价值——以南京审计大学自强社为例[J]. 时代教育(15期):156-157.

[2]眭国荣, 郑慧. 高校社团资助育人的有效路径探析[J]. 理论观察, 2015(3):152-154.

[3]朱平. 学生社团资助育人实践研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励志学社为例[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v.14;No.79(06):68-72.

猜你喜欢

社团育人高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