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路径研究
2020-10-14韩思彤
韩思彤
摘要:在网络空间紧随其后出现的被称作“后真相时代”——自媒体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具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功能。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背景下,表现出主导话语权影响力和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的困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革新观念,剔除落后、封闭的理念,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自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问题新特征,注重顶层设计,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认清和鉴别各种社会思潮利害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勇于发声,抢占自媒体平台话语先机,对于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度维护校意识形态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话语权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和实际应用中,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兼具思想政治網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优点,既保留传统教育特色,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无可比拟的方法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的紧急形势下,一颗颗仁心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一个个凡人写下请战书令人敬佩,时隔17年再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危难之时仍选择义无反顾逆行,素不相识却愿意为你赌上自己性命,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展开例如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救助武汉、爱心人士匿名捐款捐口罩等等的良性宣传,以及积极更新习总书记的最新指示为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强心剂。高校不妨就此热点新闻展开跟进,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新闻事件里,就教师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在自媒体平台的相互探讨、互相学习。英雄都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成为英雄和成为在祖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民,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只有与时俱进,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真正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一脉相承。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制度基础上,还要坚持培育和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动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在课堂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政教材的传授者,要慎重选择教材教辅,不得将带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色彩和政治观点的教材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还要设置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能力,可以正确的辨别和批判自媒体平台中的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网络信息,能够及时察觉不良信息渗透的方式和手法,有效反馈教育信息,加强阵地建设,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抖音作为自媒体宣教的新尝试,发展团青工作、团组织宣传平台、团组织建设、团内活动,构建快捷、多样交流的平台,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达到正面思想引领的效应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育方法要求思政教育人员需要系统的梳理线上及线下的资源,并进行有效地整合,以此提高教育者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善于发挥和协调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各自优势,用对方的独特优势来弥补对方劣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地占领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制高点。一方面,肯定思政教育者在公众与社会的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强调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变化,合理应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满足受教育需要。同时,注重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尤其以自媒体为媒介的平台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注重线上线下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这要求的思政教育人员应当随时了解并把握思想政治的大纲与方向,主动回应受教者的思想政治动态,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同时也应当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与方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完成教育观念创新,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使主客体联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同步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灵活性和互动性。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增强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和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进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确定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着力点,以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本,着重深度;以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扩充,着重广度和敏捷度,这样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教育内容理论化再付诸实践,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和实践性,保留传统教育特色。对于热点事件要及时将其公开,以透明的工作方式获取公众的信任,及时切断不实言的传播,让青少年及时了解事情真相,做好舆情把关人,可以将先进典型文化贯穿到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寓教于情,以情育人。
参考文献:
[1]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4.
[2]王凡.自媒体时代高效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3):97-1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3.
[4]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5]朱小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策略探赜[J] .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6]马焕.论网络传播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 .理论界,2013,(10):
[7]唐亚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缪学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225-228.
[9]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10]徐仲伟.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