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视角下视频课堂的策划与制作

2020-10-14李君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全媒体教育

李君

摘要:新冠肺炎在2019年底爆发,随着疫情日趋严峻,大中小学延长寒假,进入了“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使视频课堂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视频课堂在教学观念、授课过程、互动方式以及师生角色等方面都赋予了教学新的涵义。笔者策划和组织了商务印书馆“英关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制作。为使视频课堂进一步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科学素养,笔者从策划编辑的视角与出版同人共同探讨如何借助视频课堂,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视频课堂;全媒体;文学经典;教育

随着新冠肺炎的疫情逐步变得严峻,大中小学延长寒假,缓期开学。在这个“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 视频课堂顷刻间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为大中小学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授课既可以避免占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又为师生互动保留了充足的时间,普及使用视频课堂让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利用。同时,视频课堂在教学观念、授课过程、互动方式以及师生角色等方面都赋予了教学新的涵义。为使视频课堂进一步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科学素养,我将从出版社策划编辑的视角分享视频课堂的组织与制作过程。

一、“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选题策划

“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创意萌发于近些年来,文史类视频产品在大众心中逐渐形成的亲近感和市场接受度。大众在接受国学经典阅读和分享类节目的同时,一直期盼有一个对应的外国经典文史赏析平台,这为“经典课堂”的策划提供了空间。英语学习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要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行为习惯、思想和价值取向,因为这些方面同样会影响交际能否顺利进行 (范康珀诺勒,2014)。这样的跨文化知识背景,正是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能够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然而不同于“快餐式”阅读 (刘,2010),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文化内容丰富、内容构思新颖、语言表达优美并且内涵深刻,这就可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并对经典阅读由此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陷入虎头蛇尾的阅读状态中(曹&史,2006)。同时,单一的程式化传统课堂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鉴赏需求,使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计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存在详略不当、囫囵吞枣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文学赏析的传统痼疾,笔者策划组织了“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录制。

二、 “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作品筛选

为使“经典课堂”的受众群最大化,我把“经典课堂”设计为普及性大众产品,由于受众的年龄界限不甚明显,我对经典作品的筛选不做统一的硬性限定。首批视频课堂作为试水产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美文学的潜在观众数量和接受模式。为使首批视频课堂打开市场,我建议主讲人精选十部既为大众熟知,也为评论家津津乐道的英美文学作品,只要在国内认知度较高,并有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甚至是多次改编)的经历,就可以列入讲解书单。老师们根据自己的领域、经验和喜好选择自己愿意解析的作品,而我的任务就是尽力把老师们所选的作品整合成一个紧密相关的系列。视频讲解的内容主要凸显经典文学的语言之美:把对名言警句的欣赏、难词难句的解析、修辞技巧(象征、隐喻等)的运用、语言形式及手法特征等方面的鉴赏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在难以对全文进行通篇精讲的情况下,老师们可以选择若干重点段落或章节进行语言剖析,帮助读者形成欣赏经典作品的语言依托。在对视频课堂主题内容的设计中,主讲人享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也使一大批名入学者纷纷加盟“经典课堂”,老师们作为主讲人可以 “讲我所爱,爱我所讲”,尽情挥洒,展示毕生的文学知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内容设计

老师们为这个项目所选的作品都富有个性、层次丰富、包罗万象,并且蕴含的阐释空间巨大,可以作为了解人性和时代的“百科全书”。这使我需要跟每位老师进行沟通,参与每部作品的讲解大纲设计和脚本制作。“经典课堂”的目的不是提供给读者对某部经典作品的唯一正确读法,而是传授给读者对于经典文学的正确“打开”方式。“经典课堂”力求在解析作品的同时,高屋建瓴地引导读者开始一段人格塑造的旅程,最终达到对读者逻辑思维和文学素养进行训育的目的。。此外,老师们还为经典文学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尤其对作品中涉及社会阶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文化背景介绍。音像丰富、图文并茂,使文化知识成为理解经典作品的必要补充。我与每位老师按照认知规律来为学习者设计课程,并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安排教学环节。老师们还把文学经典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有力地揭示经典文学的主题价值。这样,“经典课堂”就能够多层次揭示主题,多角度解读人性,能够积极引导读者进行自身人格塑造和提升审美情趣。

四、 “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教学模式

视频课堂不仅赋予了每位主讲人自由选材、自主破题的空间,还使每位读者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节奏和现有英语水平,来决定如何准备观看视频讲解。“经典课堂”的目标受众不仅包括英文专业的学生,还包括广大非英语专业的文学爱好者,需要尽量降低语言隔阂;而另一方面,作品涉及的风俗文化、文学术语和名言名句会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英语表达。考虑再三,我鼓励主讲人尽量使用汉语进行讲解,同时允许使用中英文穿插的形式和必要的英语表述。在观看视频课堂之前,有的读者会愿意先阅读经典作品的中文版本,有的读者可能已经读过英文原版,还有的读者可能更愿意选择简写版本,甚至有些读者会重温一下根据这些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因此读者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作品了解的多少,都不影响他们根据自己现有的文学知识来准备自己需要了解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梗概。事实上,这是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的开始(李,2010)。此外,视频可以无限次播放,既可粗看也可细品,这样读者就有机会不断优化自己对作品的阅读(中文版、英文版或简写本)和理解(自主地运用习得的鉴赏思路),这也同样是视频课堂赋予读者的优势。

五、结论

在策劃和组织“英美经典文学视频课堂”的制作过程中,我明显地体会到这个新兴的承载和传播方式,使出版商和教师逐步变成了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 (赵&赵,2001)。这种趋势使我欣喜,因为视频课堂使社会教育资源朝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又迈近了一步,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注释:

①(韩,2010)[韩敏中教授于2010年11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了“文学性思维方式培养”的讲座。]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史岩,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经典阅读考察(下)[J].教学大参考,2006 (4):36.

[2]范康珀诺勒,R.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教学语用学[J].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孪红梅.英语教师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中的角色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7):103-105.

[4]刘雅,当“经典”遭遇“流行”

浅谈快餐式阅读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 (3):44 45.

[5]赵启泰,赵守文,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J].人民教育,2001(6):45.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全媒体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永恒的莎翁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成品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