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刊业与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
2020-10-14陶娅
陶娅
摘 要: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中的一个流派,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对“中国古代武侠小说”和“中国旧派武侠小说”的继承和发展。新派武侠小说就起源来说主要起源于香港,除了环境与经济分为,香港的报刊业发展也在其成长与壮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派;武侠小说;香港报刊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武侠小说进入了新派武侠小说时期,中国武侠小说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一时间人杰辈出,经典不断。大部分学者都表示从建国初期至今,由于大陆和台湾的特殊时代背景造成武侠小说的发展遇到阻碍,因此无论从发行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我们都可以说新派武侠小说主要在香港地区萌芽的,并且在其萌芽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的香港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规律支配社会,政府较少干预,与经济上的“积极不干预”相应,港英当局在文化上采取的是“消极不扶持”的态度。正是这种放任自流的政策,导致了香港意识形态的疏松与文化上的多元,公民享有高度言论自由,新闻工作者受到法律保护,不会有政治审查,这为香港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这一时期的香港报刊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在香港,便成为了武侠小说发展的天然环境。三年内战使得香港成了内地许多文人的避难港湾,这又为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提供了人才保障。
一部好的连载作品因为可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增加报纸的发行量,所以成了各大报纸争夺读者的主要形式。这时,武侠小说因为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天马行空、悬念重生引人入胜,走入了报人的视线。武侠小说满足了我国人民大众的尚武情節,那些侠义之士惩奸除恶、扶弱扬善、施仁行义的豪爽性格和江湖义气,再加上超强的武艺等等,都非常的令人向往。 武侠小说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诉求,沉迷其中可以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这恰恰符合了报人对连载小说的要求。新派武侠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形式是报纸连载,报纸的发行量因连载武侠小说而成倍增长,许多报纸都开辟了小说专栏,甚至出现了小说专刊。1955年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引来大批读者,1956年《碧血剑》开始连载,同年10月,金庸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武侠小说在报刊上的连载,不仅促进了报纸的销售,带动中国人自己的报纸的发展,也使得武侠小说这一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迎来了新的生长发展阶段,焕发了新的生机。
报刊连载为武侠小说与报刊业联系在一起提供了契机,实现了两种不同行业的双赢局面。对于报刊业,由于其本身是一种商业模式,武侠小说连载促进了报纸的销量,这保证了报刊业的商业利益;而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因为其本身存在着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标准,依附于报纸使得武侠小说更好的实现了其本身的商业价值,而对于其艺术性的考量则是非常复杂的。
香港报刊业的发展无意中带动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报刊连载颠覆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方式,并推动了小说文体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小说的商业行为:出于对小说商业价值的考量,造成作家创作目的与创作心态发生转变并自发地对小说形态做出改变,以适应大众口味的变化,从而为报刊留住读者。在新小说理论与实践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很快便走向没落,最终被现代长篇小说取代。其二,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本来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报刊连载的商业运作模式造就了职业小说家群体。为报刊写小说既解决了报刊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作家的生存问题,这对报刊与作家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可对于小说本身来说却未必如此利好。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作家近乎机械作业式的写作方式违背了小说作为精神产品与艺术产品的生产规律,许多小说既非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也非人类经验的自然表达,仅仅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取悦大众,促进消费,作为物质产品产生于报刊连载这一条流水线下,由此,小说的商品属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但是在艺术也同样需要回报的今天,追求商业性无可厚非,而且,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性本身是包含商业性的,两者不是直接对立关系。既然是与生俱来,也就无需遮掩,承认武侠小说的商业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价值,商业性机制下的通俗小说并非一定就是毫无文化品味的商品,这取决于作者自身。作者的素质与才华,再加诸于历史所提供的际遇,有时能使通俗作品超越而出,成为意蕴深刻的文学精品,而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优秀武侠小说家实现了武侠小说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其所引领的这一时期香港武侠小说业的繁荣也正说明了这点。
新派武侠小说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艺术的生命力主要源自于它所蕴含的武侠精神。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一种优秀气质,它吸收了佛、道两家以及人类其他一些先进的思想成分而形成的有别于西方的一种文化精神,这是它生生不息的最根本的原因。虽然它取得了巨大商业成功,但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认识。
参考文献:
[1]宋琦.武侠小说从“民国旧派”到“港台新派”叙事模式的变迁[D].山东:山东大学,2010:7.
[2]张兵.武侠小说为何走俏市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潘冬珂,韩爱平.报纸—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J].焦作大学学报,2010
[4]杨华照.香港报业—风起云涌[J].应用伦理研究通讯,2007(42):81-88.
[5]刘国钟.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商业化创作[D].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201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