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练习,让数学课堂深度教学更高效
2020-10-14叶伟红
叶伟红
摘 要:学生学习小学数学,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中精彩的讲解,也需要课后有效的练习。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深度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有效练习;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C-0026-02
课堂练习是教师讲课内容的延伸和巩固,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依靠熟记和多练,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不加重学生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有效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一、有效设计练习,体现数学教学梯度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集中布置练习的方式,全班同学集体做一样的练习,这样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梯度,分层次布置练习,可以按照基础题、综合题、发展题三个层次来布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提高学习水平,通过练习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已经讲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避免混淆计算公式,在课堂上教师分层次布置练习。首先,教师针对面积基础知识布置了练习,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 ×()÷();这些面积公式,学生都能熟记并准确地写出来。其次,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四种图形,并给出长、宽、高,这时教师让学生分别计算图形面积,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计算,但是有小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了错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纠正。再次,教师针对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布置了一项练习,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由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图形面积,很多学生看着图形面面相觑,因为以前没有学过这个图形面积公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考虑将这个图形变成两个学过的图形,分别计算面积后再相加,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将图形分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两个图形,学生看着自己的计算成果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上述案例,通过在课堂中设计梯度练习,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性练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实效性。
二、有效设计练习,融入数学思想
数学练习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通过练习形成技能。在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可以体现很多数学思想,比如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等,通过有效设计数学练习整合数学资源,化复杂为简单,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在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教学了正负数的概念。老师让学生练习,将下列数进行归类(6, -3, +5, -2.8, 0, 18, -12 +1,11……),大多数同学将数分成了三类(6,18,11)(-3,-2.8,-12)(+5,+1),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老师,零属于正数还是负数?老师及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肯定,并讲解零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老师让把教分成三类的同学说明理由:先将带符号与无符号数分类,符号不相同的再分类。这时把教分成两类的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数前面有“+”的和无加号的都是正数,+1和1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省略“+”。老师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给出了相关的练习。通过这道分类练习题,学生掌握了如何区分正数和负数,以及正負数的写法等知识。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设立分类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还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让课堂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有效设计练习,利用错误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出的错误资源也是学生不断尝试和思维创新的过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根据学生的错题本,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有目标地设计练习,找到学生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因素,并且给予学生引导、鼓励,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从错误思维中走出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对基本概念和知识已经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练习。例如,在教学《乘法的计算》一课中,有一道课后练习是这样的:一列火车2小时运行了180千米,这列火车按照目前速度运行,还有8小时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共运行多少千米?很多学生都给出了180÷2×10=900的答案,部分学生写出:180÷2×8=720,当教师看到这个答案时问同学,这样计算对吗?全班同学都摇头否定。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么列算式?教师在学生错误的算式中找到了亮点:我们可以加上已经行驶的180千米,列式变成180÷2×8+180=900,我们还可以将这道题延伸出更多的练习。(1)两地相距900千米,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运行,需要多长时间到达?(2)两地相距900千米,一列火车用10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大家的思维瞬间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上述案例,教师合理利用错题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错误中突破成长,从错误走向正确,让课堂更加豐富多彩。
四、有效设计练习,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标要求数学要与生活相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并容易接受的。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与生活相联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实践,努力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能够促进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学生已经对长方体表面积有了基础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节课内容,教师设计课下练习:(1)做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无盖鱼缸,并求出表面积;(2)量出自己床的长、宽、高,并求出表面积;(3)在家里找到三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写出名称并测量长、宽、高,计算表面积。(4)用胡萝卜、黄瓜等做出一个长方体,并求出表面积。这四项作业布置后,学生都很乐意去做,学生回家分别完成了作业,也找到了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比如牛奶盒、桌子、书、音箱、电脑主机箱等等,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上述案例,学生通过课后的不断练习,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掌握的知识记忆时间会更长久、更牢固。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练习,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有能力的学生还能够实现知识整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数学课堂深度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许淑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当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86).
[2]曾仕昌,伊豫州.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9,(46).
[3]于研.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4]洪亮.温故知新,让数学单元复习课“活”起来——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
[5]翁方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3).
[6]吴贵胜.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J].学周刊,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