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与粉丝创作

2020-10-14李宗洋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

李宗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普及,现代传播已经由单向传播发展为双向传播,而受众也变成了真正的参与者。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和参与式文化是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而粉丝创作则是参与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文章通过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参与式文化以及亨利·詹金斯的粉丝文化,通过粉丝在参与式文化中的作用视角,试图说明新媒体传播下参与式文化中受众角色的一种变迁,以及粉丝群体在参与式文化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参与式文化 ;新媒体;粉丝创作

一、新媒体传播与参与式文化新媒体传播指的是相对于旧式媒体来说信息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的传播方式。首先,新媒体传播打破了过去单向传播的桎梏,使接受反馈更加及时甚至同步;其次,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也从被动变为主动选择,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从单向、静态变为双向的、流动的。再者,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崛起,用户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使用也更加灵活,基于这样的背景,参与式文化形式顺势而生。

亨利·詹金斯在20 世纪提出了参与式文化的概念。他早在《文本偷猎者》(TextualPoachers)一书中就提出“参与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用来描述媒介文化中的互动现象。最初的提出是对于受众对于接收到的新闻及其他信息的评论,传播的一种设想,甚至是参与制作,传播。最终在2007 年,詹金斯在《面对文化的挑战》一书中定义了参与文化,即‘参与文化 是一种能够在艺术表达和公众参与上做到低门槛地为个人创作和分享提供更强有力支持的,在某种形式上能够将知识从最具经验的群体传递给新手们的非正式指导关系的文化”。

(一)角色变迁:从“接收”到“创作”的生产者参与式文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众角色的变迁,参与式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逐渐变成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形态,亨利·詹金斯认为,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受众既可以获得内容,还可以创作以及分享传播内容,从而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这就是参与式文化中受众的一种角色变迁。参与式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公民参与的门槛低;第二,支持与其他人一起创作并且分享作品;第三 ,经验丰富的人会将他们熟知的知识传授给新手;第四,成员相信他们的创作与贡献是有意义的;第五,成员相信他们与其他人都具有某种社会联系。这些特性充分表达了大众文化的参与属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的大众文化具有蒙蔽欺骗的批评视角。

(二)媒介变迁:从“观看”到“参与”的受众体验莱文森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媒介形态变化,提出了“旧媒介,新媒介,新新媒介”作为媒介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也是受众角色随之变迁的三个阶段。

1. 旧媒介:“被动”的观看体验在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当中,旧媒介是“按约定运行的媒介”,旧媒介比较多的受到时空限制,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对于这些媒介提供的信息,受众只能定时定量接受相同的内容,而且对于接收载体也有一定要求,“旧媒介”

往往是自上而下共同发布,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到的东西都是等量的。这种时代下的人们也是“无声”的,无法与发布主体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参与。

2. 新媒介:有选择的使用体验这一时期,互联网连接和分享的特点凸显出来,媒介不再是“按约定运行的媒介”,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加上技术的改进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渴望,这也是大量实体书店关门,报刊停办的原因。人们可以自由自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来阅读内容,不必在固定的时间守着电视机。

3. 新新媒介:消费+生产的参与式体验在这一时期,参与感是新新媒体的赋权,人们不仅可以阅读和评论,还可以进行再生产和二次传播。人们的这种消费和生产需求来自于人们的社交需求,而国外的Facebook 与Twitter,国内的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平台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社交需求,人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

从旧媒介到新媒介再到新新媒介,是一个受众从被动到主动,从别无选择到自主选择,从“沉默”到“众生喧哗”

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受众也从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变成拥有存在感与参与感的消费者和生產者。参与式文化正好可以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认为,受众的参与度最明显表现在对于电视节目的参与和视频弹幕的兴起。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为了挽救电视节目收视率,制作商也迅速调整了节目制作策略。2018 年爱奇艺《偶像练习生》和腾讯《创造101》通过极大的参与感与分享热情掀起了全民制作的高潮,《偶像练习生》首播即登上全网综艺综合指数TOP1。另外弹幕视频的火爆体现了网民对于视频新的利用方式的欢迎程度。

参与式文化伴随着Web3.0 时代产生,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管是负面影响还是正面影响,都需要我们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

首先,这种参与式文化为社会大众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由于用户自主生产内容,这些内容会更加注重受众自身的价值意义和需求,也会更加关注受众的参与感。对于参与者来说,其发表的内容受到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也会的到提升。

其次,这种新的参与方式,也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

相当于用户自产自销,并且将他人的作品经过二次创作再次传播,可以适应各个群体的需求。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再者,这种文化背景下衍生的亚文化,各种“江湖式”

文化竞相出现。社会不仅存在着主流文化,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边缘文化,在对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之时,也被主流文化收编并与之融合。于是在这样一个文化生产过程中,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

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会导致生产的内容质量无法全部得到保证。信息鱼龙混杂,容易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更多侧重用户自主的创作与分享。用户在介入参与式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的事件。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的调查结果,中国新浪微博已经成为最大的谣言制造机。

尽管参与式文化下大众文化不再只有主流文化一种声音。

但是由于用户文化素养等参差不齐,多种文化的融合有时候不利于形成社会合力,各种声音同时出现,虽然有利于用户接受不同的意见,但很多用户容易产生困惑,甚至被一些言论洗脑。

综上,互联网时代下参与式文化的主要形态包括知识生产参与,娱乐参与以及政治参与(微博等社交平台),无疑,新媒体环境中的参与式文化为人们表达自我,参与分享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我们也应该直面问题,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注重媒体社交礼仪,使得这一新的文化形态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参与式文化与粉丝创作詹金斯将米歇尔·德赛社(1984)“盗猎”概念引用到粉丝文化中,根據他的观点,粉丝是“文本盗猎者”,而粉丝的这种“盗猎”行为,其实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文本参与形式。詹金斯认为,粉丝对于他们喜欢的媒体文化产品的典型反应不仅仅是喜爱和沉迷,还包括不满和反感,这种正负两方面的反应促使了他们与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行为。如果流行叙事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粉丝就会努力向自己和他人表达原作中未能实现的可能性。他们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沉迷,而是会强调他们对于大众文化文本所行使的权力,这些原文本就是他们用来创作自己文本的原材料,在这个过程当中粉丝不再仅仅只是流行文本的观众,而是参与建构并流传文本意义的积极参与者。

詹金斯认为,粉丝们构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的文本,新的文化乃至新的社群。粉丝们在消费了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并且符合自身价值意义的文本,也因此,他们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者。比如cosplay 这种典型的粉丝文化,粉丝们在消费了动漫之后,通过自己的理解与需求,对原来的形象进行积极创作,创作出自己的文化。

粉丝创作是参与式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参与性的文化也使得粉丝们更热衷于去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版权问题受到重视,“知识共享”的观念也深入人心,生产者们对于原作者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再创作更加谨慎,从而使这种参与性的文化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参与性的文化需要并且重视粉丝的参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不仅仅是专业的传媒机构承担,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这份责任,而粉丝作为熟练使用新兴网络手段,并且自愿主动参与创作和传播分享的网络老手,自然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

并且在现在的粉丝社群当中,资格较老的粉丝会为新手粉丝提供一定的资源与条件,帮助他们进行新的文本创作,在他们当中存在的个人价值观念或者审美观念的差异,也会为新的文本带来不同的活力,这种良性发展,最终会使得参与性的文化以一种更加包容,多元,均衡的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1] 梁虹. 从“观看”到“参与”的角色变化——参与式文化中的受众[J]. 青年记者,2016(11).

[2] 吴兰. 互联网语境下的参与式文化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

[3] 张宏伟. 参与式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转向与变革[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11)

[4] 赵丽瑾,侯倩. 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 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J]. 现代传播,2018(12).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