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体背景下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大小屏分化
2020-10-14栗雅娟
栗雅娟
摘 要:在当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融媒体愈來愈盛行的今天,媒体节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要求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也要拥有符合当前时代的特征。本文阐明了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节目产生差异的现状,分析了基于当前语境下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媒体节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阐述。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小屏;媒体融合;节目内容
在如今媒体行业迅速发展的当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新媒体到融媒体,在媒体行业质变引起量变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媒体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演变。而与国外电视屏文化类节目和娱乐性脱口秀共生、共存、共赢的状态不同,在我国融媒体的背景下,这两种节目类型在生产制作和播出渠道上产生了较大分化。电视屏文化类精英节目通常能获得一致好评,而脱口秀节目则多在小屏播出后风生水起。这样的分化是如何产生的?它在未来的发展又将是怎样的?
一、节目形态和内容的大小屏分化现状
1.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大屏文化风
从2013年8月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初展风采;到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全民诗词热;以及《朗诵者》、《国家宝藏》等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收获的好评如潮。这类文艺节目在电视频道播出后无一例外地为大屏节目带去了新的收视和口碑。
《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将古诗词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引导社会大众关注和深入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和爆发力。而诗词大会的收视率也是一度领先,节目第四季的决赛场收视份额甚至高达8.11%,摘得当晚综艺节目双网络收视冠军,节目在豆瓣也收获了8.5的高评分。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社会“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霸屏的环境下,大屏播出的这类文艺节目确实是如今众多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2.娱乐性和创新性齐头并进的小屏脱口秀引起现象级风潮
与大屏文艺类节目的全面“文化风”相比,小屏端盛行的脱口秀则以其时尚的娱乐性和大胆的创新性引领节目的现象级风潮。
以《奇葩说》为例,其对观众强大的吸引力与其每一季的大胆创新和自始至终都保持的娱乐性以及反映不同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节目深度密不可分。节目中每一个“奇葩”的独特性格和新潮观点使得其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色彩。而在《奇葩说》之前,以辩论为主的说话类脱口秀从未出现过,它的成功也可以说是创新性节目的典型范例。
脱口秀节目从2014年《奇葩说》播出后的广受欢迎,到如今《吐槽大会》、《火星情报局》这些节目播出后引出的一系列以其为模板而大批量生产的类似节目。以脱口秀为代表的这类节目以网络平台为主要播出渠道,其“随时娱乐”、“随时表达”、“随时生产”的特点不仅满足了新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很好地顺应了互联网的生态特性。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大小屏节目文化背景及传播方式的显著差异
在传媒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类媒介的竞争与融合日趋激烈,媒介市场得到进一步细分。因此,在视频用户相互重合又分众化明显的现实背景下,大小屏节目的“两极分化”与其价值追求以及受众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节目定位与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大屏文艺节目的定位大多比较高端、一脉相承。在国内主流文化的引导和电视政策的鼓励下,大屏文艺节目通常以传承古典文化、弘扬传统民族精神为己任。在当前遍地都是“低头族”的社会现实下,文艺节目将节目的定位聚焦在具有历史感的人文故事中。《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一系列重磅节目从“人”本身出发,在深刻隽永的历史厚重感下彰显的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对人生厚度和人类文明的高度珍视,来追求新时代下更为理想的人格。可以说,众多文艺节目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核也似乎是一种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与电视人一脉相承的传统理念、精英意识以及时代担当不同的是,小屏脱口秀节目的定位则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加注重独立的个性表达,追求和制造新的时尚观念和元素。脱口秀节目诙谐、新潮的娱乐定位以及表达观点和思想戏谑、嘲讽的方式迎合了当下大部分的年轻群体,也将“做自己”、“追求个性表达”等的思想内涵呈现得淋漓尽致。以《奇葩说》为例,节目中辩手新奇、“非主流”的论点、辩论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节目抛出的诸如“年轻人该不该闪婚”、“分手了还要不要做朋友”之流的一系列吸睛辩题都与年轻群体达成了情感共鸣。注重个性的表达和时代潮流的追捧,使得脱口秀类型的节目在众多综艺节目白热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
2.节目受众群体及其吸引的对象产生分化
文艺节目的定位以及内容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它的主要受众群体,且大屏幕属于共享载体,故而大屏的观众一般多为家庭群体或大龄人员。同时,大屏节目的不可操控性和严格的时间要求也限制了它的受众范围。与此对立的小屏节目则不同,小屏端的受众群体多是网民,其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共鸣、休闲娱乐。本着“传媒以受众为本位”的原则,小屏娱乐综艺节目应运而生,满足广大网民受众群体的需求。同时,小屏端具备的私密性和独享性与大屏文化截然不同,使得节目的受众多为单独的个体。观看地点和环境更多样化,更多的是在满足个人需求。
3.节目传播渠道存在差异
自20世纪80年代起,网络传媒营销手段就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形式向新生形式转变的过程。利用“网络效应”,基于网络访问流量、点击率进行营销。小屏脱口秀节目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变得如鱼得水,依靠视频平台资源获得巨大的观众群体。而强大的粉丝群体能成为更有优势的传播渠道,通过明星嘉宾的偶像光环来加剧粉丝效应。利用线上线下整合的方式,举办粉丝见面会、线下剧场演出等,多渠道的传播使粉丝粘度和节目效果得到有效稳固。线上线下紧密合作打造的双向互动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小屏脱口秀节目的全面发展。而这样的传播方式是大屏文艺节目甚至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三、大小屏节目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大小屏节目的互动贯通
在媒体融合时代,不论大屏和小屏都有其不可复制的优点和忠实的观众群体。既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某种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也不宜让这二者在传播科技日益兴旺的当下维持现状、任由发展。大小屏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存在差异,但并不应该彼此对立,而是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相互借鉴、融合贯通。
小屏端的节目虽然存在不少指责的声音,但是“弹幕”这种实时点评互动的形式却真正实现了全民、全平台的参与,打破了“你在台上挥汗如雨,我在台下无动于衷”的传统电视收看模式,有效拉近了荧幕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电视节目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互动更多元、有效。传统的电视媒体如果能学习借鉴,摒弃通过热线电话等与观众进行互动的滞后模式,选取大小屏实时互动的先进模式,一定能展现出1+1大于2的效果。比如,在2019年10月央视播出的《主持人大赛》中,节目现场与400位大众评审联系的方式正是视频互动。大众评审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于选手的看法和评价,现场嘉宾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场外观众此时此刻的观看情绪和感受。这种双向的互动方式有利于节目的良性循环,不仅更好地提高了受众的存在感,同时也为节目粘性做出了贡献。
而抛开本文特定的文艺节目和脱口秀节目来说。在融媒体环境下,观众不仅希望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小屏移动端看到原本受局限的某些重大事件或活动场景能有更为精致、清晰的呈现;也希望能早日实现对在电视等大屏设备上播出的节目进行实时参与和反馈,从而得到大小屏互动的媒体全新体验。所以说,媒体融合时代,大屏和小屏的融合已然成为媒体发展道路上最主要的任务和发展。
四、结论
虽然在媒体形态飞速发展的当下,由于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大小屏节目的分化和断层已经不可避免。但如果能以节目形式為起点做出一些融合和改变,各类节目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正视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积极做出应对措施和创新性策略,各种类型和形态的节目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夺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郝玲翔.大小屏互动打开媒体融合新思路[J].新媒体研究,2018,4(24):67-68.
[2]梁波.大屏时代好节目特质的比较研究[J].视听界,2018(01):14-18.
[3]殷若涵.浅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成功因素[J].视听,2019(1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