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例谈

2020-10-14张丽莉

读写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张丽莉

摘 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吸收,写作是学生通过学习将经验和内心情感思想结合后的倾吐,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教学,将“读”与“写”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规模式,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鲁迅《拿来主义》为例,尝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议论文尤其是驳论文的论证方式并进行写作练笔。

关键词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拿来主义》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有效读写结合,需要教师用心发现、挖掘、智慧地把握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找准练点随文练写,围绕随文练笔训练目的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以说带写整理成练笔片段。最后交流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形式多样地鼓励学生,激起他们对阅读、写作的兴趣。本文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来展示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先读后写、读写结合的尝试。

《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部分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选择难文浅教的处理方法,尝试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习并运用文章中因果论证的方式;第二,学习并运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构思。教学方法以课堂分组讨论为主,然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则是对文本中作者观点的有效解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鲁迅“立”的观点和“驳”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题,并对因果论证和先驳后立的论证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再以这两种论证方式为“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语

曾有人说“只要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迟早会与鲁迅相遇”,今天我们这群有思想的人真的再一次幸运的遇见了鲁迅你,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去思考鲁迅的态度,去模仿鲁迅的写作手法,去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

二、阅读 思考 回答

首先学生要阅读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对待几种主义的态度是什么?第二,鲁迅为什么批驳、否定?他又肯定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鲁迅批判否定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闭关主义,肯定拿来主义。

继而思考他为什么要批驳否定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闭关主义,肯定拿来主义,此时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因为闭关主义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因为送去主义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因为送来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

当学生完成这道填空题之后,就等于已经完成了对文本部分内容的解读。此时教师归纳总结,明确这一论证方法为因果论证,然后找到一些话题让学生根据这样一种论证方式分组进行练笔尝试。首先笔者设定了几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面对网络?如何看待早恋?如何看待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同样再各组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完成这一填空题:因为________,所以,我们要理性面对网络;因为________,所以我们要________这是第一次尝试对因果论证方式的理解和模仿,课堂结果显示学生们都能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和观点,学生对因果论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为以后的作文论证有了一定的构思设计。

接着思考讨论第二个大问题,鲁迅肯定的“拿来主义”到底应该怎样拿来,同样笔者设计了一道填空题:面对________,我们不能________,我们不能________,我们不能________,而要________,完成這一道题,等于完成了对文本后半部分内容的解读,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我们不能成为孱头、浑蛋和废物,不能因害怕继承而逃避,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运用脑髓”,独立思考,有主见;我们要“放出眼光”,能辨别精华与糟粕;我们要“自己来拿”,独立自主地选择。结论得出之后,要进一步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鲁迅首先对一些社会上存在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每种现象的弊端和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他们的危害之后,再进一步得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驳后立——先找到对方的要害,即反驳的点,再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学生能够对作者的论证思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新的训练点随之生成,接着之前的因果论证的话题,再次进行分组练笔,让学生试着按照,找出现象-分析弊端-指明危害-得出观点,这一思路进行写作尝试。最后笔者留给他们的作业是将本节课的所有练笔片段进行整合归纳,整理成一篇有思路、有思想的驳论文。

以上就是笔者以《拿来主义》为例所做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一次尝试,虽然课后发现仍有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弥补,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这是对文本深层次阅读的延续,是把专门的作文教学的日常化,新课标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作为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又适宜的引导,让学生对一篇文章不仅仅对文本内容能够有深刻的解读和吸收,更要通过每一篇文章的点滴引导,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更有效更高效的运用和倾吐。

参考文献:

[1]余映潮.用“写”化解难文的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13 (9):66.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