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10-14刘湛李莹
刘湛 李莹
【摘 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脑室出血、脑挫裂伤、腰穿治疗,分析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无脑积水患者中,男26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43.74±9.45)岁。不同年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比较,P>0.05。不同年龄脑积水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脑挫裂伤、脑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包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脑挫裂伤、脑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提早实施预防措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脑积水;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前言
颅脑损伤患者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特别是无法控制的颅内高压者。脑积水为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8%-51.5%,且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概率更高[1]。因此,应当重视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本文将以10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所有患者中,男女分别为46例与54例,年龄为25-61岁,年龄平均值为(47.85±4.59)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锐器伤、交通伤、钝性打击伤分别为32例、18例、41例、9例;入院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3-15分,平均(11.64±1.54)分,其中56例3-8分,21例9-12分,23例13-15分;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以后,格拉斯评分为2-5分,平均值为(4.12±0.78)岁,其中58例4-5分者,42例2-3分者。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符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指征;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神经系统肿瘤、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术后的生存时间低于半年;创伤性休克、重度创伤等影响颅内血液灌注的颅外疾病;开放性颅脑损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以《中国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为依据,对患者实施救治,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指征如下:严重颅内或者硬脑膜下多发水肿、严重脑挫裂伤,颅内高压持续增高引起中线移位超过5mm;弥漫性脑肿胀,在48小时内实施强化降颅压治疗,若颅内压为2.33kPa以上,脑灌注压无法维持9.33kPa;术中、术后的脑搏动差,且脑组织膨出,实施降颅压措施以后,无法缓解颅内压升高。
患者在手术以后实施抗生素、止血、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若患者伴隨颅内高压,需实施亚低温治疗。做好预防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继发性癫痫等多种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在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术。
脑积水诊断标准如下:1)伤后半年出现;2)使用CT诊断可见侧脑室扩大,且两侧脑室前角和最大颅内横径的比值为45%以上;3)出现认知功能、意识状态恢复不佳、恶化等现象,以及存在记忆力下降、步态不稳、小便失禁等症状。患者在术后发生脑积水者,若无手术禁忌症,且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可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脑室出血、脑挫裂伤、腰穿治疗,分析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均应用软件(SPSS19.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运算X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运算T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脑积水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100例患者中,脑积水41例,无脑积水59例。脑积水患者中,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89±9.12)岁。无脑积水患者中,男26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43.74±9.45)岁。不同年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比较,P>0.05。不同年龄脑积水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脑挫裂伤、脑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相关性(P<0.05),前期实施腰穿治疗为保护因素。详见下表1。
3 讨论
颅脑外伤表示间接或者直接外界暴力对头部产生损伤,表现为呕吐、头痛、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病情多样,且发展迅速。慢性脑积水为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因第IV脑室的正中孔与外侧孔后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吸收障碍而引起交通性脑积水[2]。为了有效预防脑积水发生,应当熟练掌握其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无脑积水患者中,男26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43.74±9.45)岁。不同年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比较,P>0.05。不同年龄脑积水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脑挫裂伤、脑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相关性(P<0.05)。脑室脉络丛为脑脊液主要产生结构,在脑室出血以后,大量血凝块对脑室间交通产生影响,引起脑脊液循环。与此同时,因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供血细胞分解,蛛网膜颗粒能够吸附脑脊液蛋白,产生炎性黏连,减少脑脊液由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中进入。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是从肢体运动、语言、睁眼三方面综合评估,若分数较低,患者多伴随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3]。
综上所述: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包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脑挫裂伤、脑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提早实施预防措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军,管义祥,王海波, 等.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交通医学,2016,30(5):456-457,461.
[2] 王涛.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合并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5):10-13.
[3] 刘国华.去骨瓣减压术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采用分流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4):4840-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