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4王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胰岛氧化应激波动

王东

(遂平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驻马店 4631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直接或间接分泌减少,伴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紊乱[1]。研究证实,在T2DM的产生发展中,氧化应激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与T2DM及其并发症有密切联系[2]。大多数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3]。本研究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T2DM,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40~60岁,平均(49.21±4.66)岁;病程为2~15 a,平均(7.84±2.85)a。观察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为40~58岁,平均(48.84±4.72)岁;病程为2~15 a,平均(7.94±2.63)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2)初诊患者,且入组前未服用过其他降糖药或胰岛素;(3)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1或餐后2 h血糖(two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11.1 mmol·L-1;(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1型糖尿病;(2)合并糖尿病高血糖或糖尿病酮酸中毒等并发症;(3)合并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或肿瘤;(4)处于妊娠或哺乳期;(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经遂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痰、平喘、改善小气道功能、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2.1对照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准文号20101206)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给药时间是每日三餐前和睡前,连续治疗2周。

1.2.2观察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胰岛素泵(诺和灵R笔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准文号20110207)连续腹部皮下注射治疗,连续治疗2周。

1.3 评价指标

1.3.1血糖水平 分别抽取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清晨及餐后2 h静脉血5 mL,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两组的FPG、2 h FPG水平。

1.3.2胰岛细胞功能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口服75 g葡萄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之后采集静脉血检测FBG与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FBG×FINS)/22.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β,HOMA-β)=20×FINS/(FBG-3.5)。

1.3.3氧化应激状态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低速离心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内备测,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

1.3.4血糖波动 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全天检测患者血糖水平,计算两组患者血糖日平均波动幅度及血糖日平均绝对差。计算24 h内血糖波动幅度大于1个标准差的血糖波动幅度,按峰值到谷值的方向计算,血糖日平均波动幅度=所有血糖波幅的平均值,血糖日平均绝对差等于24 h血糖监测值与其匹配血糖值的平均绝对差值。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FPG、2 h FPG、HOMA-I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OMA-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2.2 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3 血糖波动观察组血糖日平均波动幅度、血糖日平均绝对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比较

3 讨论

T2DM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多表现为胰岛β功能减弱,导致其控制血糖的能力降低。目前,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血糖水平失衡,早期积极治疗能恢复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两组FPG、2 h FPG、HOMA-I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OMA-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服用的,患者吸收稳定准确,血糖波动减少,能更快速、准确、稳定地使患者血糖水平维持一个稳定状态,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据研究报道,慢性炎症反应会损伤胰岛β细胞,其机制与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有关[6]。有研究证实,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氧化物与抗氧化物失衡,导致机体处于损伤状态[7]。过氧化氢酶、维生素C、SOD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MDA是体内常见的过氧化氢酶代谢产物,以上指标常用来评价氧化应激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两组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表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减轻T2DM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区洪炎等[8]研究结果相符。

研究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风险[9]。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为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模式,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和膳食胰岛素,能更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全天血糖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日平均波动幅度、血糖日平均绝对差均降低,表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波动。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仍需大量样本研究以便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功能,快速控制血糖波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氧化应激波动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