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精准光控技术研究初报

2020-10-14蔡俊冲金群力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柄鲜菇光质

蔡俊冲 陈 青 金群力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精准光控技术研究初报

蔡俊冲1陈 青2*金群力3

(1. 缙云县双溪口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浙江 缙云 321408;2.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2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

为提高工厂化海鲜菇精准化生产水平,研究海鲜菇出菇阶段的光照强度、光质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为,光照强度对现蕾时间和小菇密度影响不明显,对子实体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光照强度350 lx处理相比250 lx处理,菌盖大、菌柄粗、菇体直,成品菇比率高。在350 lx光照强度下,与白光相比,蓝光照射的子实体菌柄直而较短、较粗,菌盖较大,增产3.2%;黄光照射的子实体菌柄较长、较细,菌盖较小,减产1.6%。生产上,海鲜菇光源宜选择白光和蓝光,光照强度宜350 lx。

海鲜菇;光强;光质;品质;产量

海鲜菇(斑玉蕈)通称为真姬菇,隶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属于中偏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真姬菇有灰色和白色2个品系,遗传背景相同,属于同一个种[1]。

海鲜菇出菇阶段对光照敏感,前期可影响菌丝恢复;中期影响菇蕾数量与强壮度;后期影响菌柄长度、粗细度和弯曲度,以及菌盖表面米粒状“盐巴”形成,最终影响海鲜菇产量和品质。精准调控光照是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光刺激细胞分裂,具有诱导菇蕾形成和提高菌柄直径与整齐度的作用[2]。光照时间长短和光亮度,与菌柄增粗和菌帽扩展程度有关[3]。为提高工厂化海鲜菇精准化生产水平,笔者开展了光照强度、光质对海鲜菇生长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株‘白玉1号’,白色品系,来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国能食用菌有限公司。

栽培基质配方为棉籽壳50%,麦麸20%,甘蔗渣13%,杂木屑10%,玉米粉5%,生石灰2%。菌袋规格为17 cm×35 cm。

1.2 库房LED灯带设置

每个库房设置独立光照系统,配有可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光控箱。床架宽1.4 m,根据试验要求,在每层床架上方均匀架设白色、黄色或蓝色的2条专用LED灯带,床架层间距0.55 m。

1.3 试验方法

接种培养至生理成熟后,去盖、去套环、去除老菌种,拉直袋口往外卷口,卷口高度2 cm,移入出菇房均匀直立放置,菌袋适当补水。

出菇期光照管理,菌包入库后,第1~3天光照10 min/h,第4天光照30 min/h,第5~7天光照60 min/2h;第8天现蕾,第8~15天无光照;第16~25天,光照时间8 s/4h;第26~28天断光。

出菇期温度,入库第1天调至15~17 ℃,第2天调至14~16 ℃,第3~16天保持在13~15 ℃,第17~28天保持在12~14 ℃。出菇期湿度,采用超声波加湿机自动补水调节。二氧化碳浓度,采取房间内循环风和进风自动结合的方法予以调控。

(1)光照强度试验。以白色LED灯带作光源。在同一出菇库房内试验,设置3个重复,在相邻的三列菇架上分别布设3种光照强度的灯带,距离灯带正下方35 cm处的光照强度分别为250 lx、350 lx和450 lx。培养第19天,各处理取第1~3层中部、灯光正下方10个菌包,观察记录小菇密度、小菇长势和菌盖大小;第28天,采下各处理第1~3层中部、灯光正下方10个菌包,进行子实体相关性状数据测量和产量测定。

(2)光质试验。以白色(对照)、黄色和蓝色LED灯带作光源,距离灯带正下方35 cm处的光照强度均为350 lx。在同一出菇库房中,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取10个菌包的子实体,分别测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和菌盖直径,考查子实体数量,目测菌柄弯曲度,并进行产品分级。

1.4 数据处理

光照强度试验结果,除观测现蕾时间外,还需考查小菇密度、小菇长势、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及子实体数量,子实体数量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菌柄弯曲度作定性观察。

光质试验结果,测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及子实体数量,子实体数量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菌柄弯曲度作定性观察。

成品菇率(%)=成品菇产量/总产量×100%。其中,成品菇指切根后菌盖直径少于2 cm,菇体长度为5~12 cm的菇。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强度对菇蕾期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光照强度在250~450 lx范围内,对现蕾时间、小菇密度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偏强有促进小菇长势和菌盖生长的作用。

表1 不同光照强度下海鲜菇菇蕾的生长情况

2.2 光照强度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光照强度在250~450 lx范围内,会一定程度影响海鲜菇的外观品质和产量(表2)。光照强度250 lx时,菌盖大小、菌柄长度和产量受抑制,成品菇率低;350 lx时,菌盖大、菌柄粗、菇体直,成品菇比率高;450 lx时,菌盖及菌柄直径大,菌柄长度受抑,成品菇率及产量等略低于350 lx处理。因此,较适宜光照强度为350 lx。

表2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海鲜菇品质和产量

注:采用邓肯多重比较,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0.05,表3同。

2.3 光质对子实体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350 lx光照强度下,白光、黄光和蓝光3种光质对现蕾时间、现蕾量和小菇长势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现蕾时间均为7天,现蕾量多,菇蕾长势强。出菇期天数,以蓝光组较短,较对照白光组快1天,较黄光组快2天;产量,蓝光组较白光组高3.2%,黄光组更低(表3)。

表3 不同光质的海鲜菇子实体品质和产量

2.4 光质对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蓝光组子实体菌柄直、较短且较粗,菌盖较大,成品菇率比对照白光组低2.4个百分点(表3);黄光组子实体菌柄较长、较细,菌盖较小,成品菇率比对照低4.9个百分点。可见,海鲜菇光源宜选择白色或蓝色光源。

3 讨 论

海鲜菇菌丝生理成熟后转到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光诱导;原基发生后,光照管理影响产量和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偏弱,菌柄易弯曲、较细,菌盖小,产量低;光照偏强,菌柄较粗、较短,菌盖较大,影响商品性。因此,选择适宜的光照强度相当重要。

本试验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以350 lx为宜。光照强度适度偏强比偏弱好,偏强时,可适当减少光照时间进行修正管理。现蕾后及时断光,使菌盖分化延后,待小菇长到一定大小时再给予光照,促进菌盖分化,可有效预防海鲜菇菌盖上长“盐巴”,提高商品性。

本试验明确不同光质会影响海鲜菇产量和品质,生产中白光和蓝光都较适宜,蓝光有增产作用;黄光对产量和品质都有负面效应,不宜采用。

[1] 黄毅. 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一)[J]. 食药用菌, 2015, 23(3): 143-146.

[2] 黄毅. 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九)[J]. 食药用菌, 2016, 24(5): 269-272.

[3] 黄毅. 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十)[J]. 食药用菌, 2016, 24(6): 377-381.

[4] 冯伟林, 蔡为明, 金群力, 等. 不同光质的LED光源对工厂化金针菇菌株生长的影响[J]. 食药用菌, 2014, 22(5): 268-269.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海鲜菇精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SNLF015)资助

蔡俊冲(1964—),男,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439899574@qq.com。

陈青(1972—),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chenq501@163.com。

S646

B

2095-0934(2020)05-303-03

猜你喜欢

菌柄鲜菇光质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LED光质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光质对海鲜菇子实体外观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光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光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