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2020-10-13游佳华陈倩朦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了不起的盖茨比

游佳华 陈倩朦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时期创作的,它阐述了一系列因为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引发的问题。文中描述的美国自然环境被破坏,人们崇尚享乐,金钱至上,道德败坏,对财富的追求成为普世价值,整个社会行成了一副积重难返的局面。本文将通过“生态批评分析”这一文学批评新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对小说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生态批评理论依据

生态批评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国家,旨在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生态学者鲁枢元将生态划分成三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其中自然生态主要探讨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社会生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构成的整个社会的状态,而精神生态则是挖掘人内在的精神状态。[1]

二、作品时代生态背景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它极其细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美国的社会风貌。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是这场战争的得利者,经济实力大增,所以一战后的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时代。[2]

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美国也快速地进入了工业现代化时期,交通,矿产,电器等行业迅速崛起。但由于过度追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

物质的丰富让美国人沉浸于一种追求过度消费的享乐生活。金钱在美国人眼里超过一切事物,信仰、理想在金钱面前都不足为道。很多人开始盲目,不择手段地挣钱,梦想着能一夜成为百万富翁。这个时代的美国人道德堕落,精神空虚,人与人之间也毫无真诚可言,只存在利益关系。整个社会生态和人们的精神生态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创作于这个时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印记,给读者再现了当时美国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们的精神生态。本文就小说中透露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危机进行分析。

三、生态危机的显现

(一)自然生态危机。从自然生态来看,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为了经济的发展,人们不惜以牺牲美丽的大自然为代价。小说中关于灰谷和大片空地的描述都体现了自然生态所面临的危机。

在西卵与东卵之间,有一片灰色的土地,這里灰尘弥漫,模糊不清,令人窒息。这片土地被作家称为“灰谷”。每当盖茨比开上他那辆定制的黄色敞篷车,他都要经过这片灰谷。“灰谷”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汽车工业和机器业对煤炭的需求很大,“灰谷”是倾倒煤渣的场所。灰谷现象在那个工业迅速推进的年代随处可见,被破坏的一干二静的自然是人类经济发展留下来最显眼的“垃圾”。原始的自然崇拜被打破,生态被破坏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和理念上的枷锁也逐渐松动。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于商业与工业活动,期许自己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时代浪潮里捞到一桶金,从而提高社会地位,打破阶级固化,实现物欲上的满足。[4]

小说中对大片空地的描写同样也是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讽刺。在小说的结尾,尼克回到西卵,回忆着他和盖茨比曾经的生活,他看到了一片空地。这片空地原本种满了树木,但是为了建造盖茨比豪华的别墅而被人们无情地砍伐。这片空地是人们为了追求奢靡生活而对大自然肆意破坏的证据。这些对自然生态的描述都从侧面烘托出一个物欲横流,利益虚荣至上的时代。

(二)社会生态危机。人们金钱至上的观念使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人际关系日益扭曲。表面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实则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人心冷漠。在这个人际关系变得日益混乱的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变得虚伪和冷漠。[5]

盖茨比因为喜欢举办大型宴会而闻名全城,各层人们都以能被邀请宴会而自豪。此时盖茨比家中每天歌舞不断,灯火彻夜通明,汽车队伍络绎不绝,无比热闹。[3]而在他死后,却十分悲凉,无人送行。盖茨比死后,“到那里的人除了更多的警察、摄影的和报社的记者,再没有别的人。”沃尔夫山姆是盖茨比的养父,他自认为是自己造就了盖茨比,他也曾把盖茨比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但在盖茨比死后,他却拒绝去参加盖茨比的葬礼,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与盖茨比的父子之情。他的亲生父亲亦是如此,即使他最终来参加了盖茨比的葬礼,但当他看到盖茨比的豪宅时流露出的喜悦激动之情完全超越了面对盖茨比死亡的痛苦之情。就连最亲的亲人之间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只是那些靠利益维持关系的人。

(三)精神生态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物质的丰富没有带来精神的满足,人们都在追逐外在的成功却忽视了内在的需要,逐渐失去了自我,成为了物质财富的奴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已经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这也导致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

黛西是精神空虚、金钱至上的代表,她的行为以金钱为导向,她的精神以崇拜利益至上为准则。[6]在与盖茨比再次相遇时,她没有因为当年的错过惋惜而哭泣,而是当她看到那些美丽的衣服时忍不住将头俯在衬衣里大哭起来。她这样拥有高贵身份的贵族竟然因为这些美丽的衣服而失态,她的心灵已经完全被物质、金钱所左右。[3]她对物质的欲望也使得她丧失了爱别人的能力。现在的她根本不爱盖茨比,是盖茨比的金钱诱惑了她。

盖茨比虽然拥有了足够的钱过上了奢侈的生活,但他的精神依然是空虚的。在盖茨比的孩提时代,他深受富兰克林美国梦的影响,励志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但在美国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他的美国梦变质了。他开始认为只要拥有了财富,就可以拥有一切。他在禁酒令下走私酒精,获得巨额财富后,希望通过夜夜笙歌、举办舞会的形式引起年轻时的爱人黛西的注意。此时他的爱情也已经变质,他只是把黛西当成他成功的标志,他将生活的理想全部寄托在一个错误的对象身上,他的爱情是虚幻的,无价值的。

四、总结

《了不起的盖茨比》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美国的变化着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人们扭曲的精神生态。[2]作者借助盖茨比的故事向读者发出警醒,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金钱,物质,失去自身的道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社会。这也是对这部小说进行生态分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J].文学研究,2002.5.

[2] 吴娇娇.生态批评视野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语文建设,2016(09):65-66.

[3] 郑青.《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生态意蕴[J].海外英语,2020(07):194-195+203.

[4] 杨艳.《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生态话语分析[J].海外英语,2018(17):215-216.

[5] 万涛,王执中.精神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55-59.

[6] 孙阳,刘金凤.《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精神生态分析[J].双语学习,2007(04):132+134.

作者简介:游佳华(1999.2-),女,汉,福建福州,在读本科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陈倩朦(1998.08-),女,汉族,浙江台州,在读本科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了不起的盖茨比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