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运用范画教学试探
2020-10-13詹慧娟
詹慧娟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而教师的范画则是其中最为直观和有效的关键环节,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催化剂。本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阐述了趣味性范画的特点及其应用实例。
【关键词】小学美术 范画教学 趣味 探索
众所周知,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是教师假借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展示技能的动态过程,而教师示范作画则是其中最为直观和有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催化剂。
儿童具有好奇的天性,但关注度不稳定。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的范画,大部分学生会发出“哇”的赞叹声,仅在对画面内容作短暂的停留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欣赏下一幅。长此以往,教师出示的范画就会流于形式,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而盲目地临摹教师的范画,只会让学生变成复制机器,无法体会创作的乐趣。于是,笔者开始根据每课的内容,考虑采用趣味元素来改变范画的方式。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笔者把范画方式分为故事型范画、渐进型范画和开放型范画。
一、故事型范画教学:激发儿童美术兴趣,持久维系
所谓故事型范画,即在范画创作中加入短小的故事情节,或者让画面中各个形象连接成一个具有情节的小故事。这就让情节与形象共同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要素。
教材中有许多风景画创作的课程内容,比如一年级的《秋天来了》《春天的色彩》,二年级的《难忘夏天》等。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所表现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因此,在教学《难忘夏天》这一课时,范画前笔者先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了一番铺垫:今年的暑假特别热,有一对小伙伴小圆和小胖决定去寻找一处避暑胜地。接着,笔者让大家提议该去哪里,大部分学生提议去海边,于是范画的情境便确定了。在简单划分区域之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为这两个小伙伴安排活动。小胖长得胖不愿意活动,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他应该待在沙滩上。根据学生的设想,再加上一定的夸张元素,小胖躺在太阳伞下喝果汁、吃西瓜,接着有学生想到躺着晒太阳会很刺眼,那么笔者又在画面上添加上了太阳镜。小圆是个热爱运动的女孩子,学生们就把她放在大海里游泳,笔者也适时地教大家游泳的画法。最后空白的画面中,我们又添加上了小胖爱吃的水果和小圆喜欢的贝壳。一幅范画就这样在学生们的参与下完成了。
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们在课堂创作中都能积极地思考,即使同样是海滩的场景,有的学生描绘了用沙子堆城堡;有的描绘了排队买果汁的情景;有的表现了刺激的冲浪;还有的在深海区添画上了鲨鱼和鲸鱼。整节课仿佛走出课堂,进行了一场愉快的暑假活动。
运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范画的创作中来,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学会规划创作思路、寻找灵感的来源;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知道“从想到画”是如何具体实现的。这远远比教会他们如何画一只螃蟹或一个海螺来得有意义得多。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特定的平台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范画正是他们在绘画前展开思路的有效途径。如果忽略学生的诉求,只以教师个人的意志决定范画的内容,那么这一过程难免会成为课堂中最为冷场的环节。故事型范画教学,正是抓住了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作为故事的作者,参与范画构思。这样的范画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渐进型范画教学:稳扎稳打落实要点,分步推进
笔者曾简单地认为范画是一个固定的环节,教师要将作品演示完整,学生才能动笔。但通过观察发现,一方面,学生的关注度持续时间短,一旦学会一些方法,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尝试而中断范画观察,这样不经意间便忽略了后续演示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差别较大。想让全体学生一次性接受层层递进的知识点是有困难的。因此,不少示范画都是渐进型范画,使之出现分步推进的过程。
如一年级的《新花布新衣服》,第一課时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点、线、面和各种图案来画出一块花布。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5种花布图案:点点布、条条布、格格布、花型布和卡通布。起初笔者将格纹做底,有规律地间隔排布点,再在其他空白处添加花朵和卡通。本以为是一气呵成地融合,能够让学生理解各种花纹的应用方法,但是作业效果却极不理想。图案的有序排列看似简单,但在学生无序世界里却是难以驾驭的。因此笔者就尝试调整了范画和作业的设置,将范画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渐进型演示。
首先,笔者在纸上演示如何均匀画出横竖线,确定底纹,同时提示学生:既可以只保留横或竖做成条条布,也可以横竖搭配变成格格布。为了给他们留出变化的空间,笔者还选择其中的两条演示加粗,另两条变换颜色,以此说明线条绘画变化粗细和色彩都可改变花布的形式。在如此启发之下,学生们进行了第一次创作,他们很快找到自己最喜爱的线条排列方式,笔者也适时地选取一些变化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第一步底纹创作就成功了。
接下来,笔者演示在间隔的格子中填充相同的卡通蘑菇图案,并且在有蘑菇的格子中涂上底色。为了让学生理解画作规律,笔者引导他们自发地发现重复的秩序感,再让学生设想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的排序方式。经过启发,学生立刻想到了许多有趣的形式,如画一行空一行、只在四周画、用田格子方式画出爱心的图案等。这时笔者再让他们进行二次作业,添加图案,大多数学生能够变化出丰富有趣的花布。
最后,笔者提示学生可以在空白或边缘的位置适当添加一些点线面作为补充装饰,既丰富画面,又体现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自发地思考,更是打开了大家作画的思路。一个画热带鱼图案的学生想到,要在鱼的旁边画上泡泡的线条,经过他的启发,很多人都开始展开了有趣的联想创作。如给汽车形象配上圆形的红绿灯,在船体下方配上波浪形的水纹,在太阳旁边配上云彩……
渐进型范画过程将演示中的重难点分成若干个步骤分别有序推进,一方面能够缩短学生直接观察的时间,有效提高他们的关注水平,形成一种“想即做”的快速接受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每小段时间具有可控性,教师也可以在其间适当穿插,添加空间富有变化的指导环节,让学生充分细致地突破每一个环节中的重难点。这种层层递进的范画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理性思考而带有规则的氛围中逐步吸纳知识,在细腻而生动的变化中自发展现创意。这样,他们的灵感不再无序和跳跃,而是有序和灵动。
三、开放型范画教学:促成儿童思维灵动,不拘一格
美术教学既诉诸形象,又兼有抽象,二者不可偏废。过重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遇到创意类的主题便无从下手。教材中与想象有关的课程,比如五年级的《我设计的卡通形象》,需要学生在理解漫画表现特征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夸张形象。本以为这样的课会很受欢迎,没想到课堂气氛清冷,问题就出在“想”上。高年级学生的“想”还保守地停留在卡通人物上,创作时大多是改画或无厘头搞笑。对此,笔者进行了思索。卡通人物正因为有故事的铺垫,才会产生深入人心的形象,而学生自己创作的卡通形象,由于缺乏个性特点难免单薄苍白。因此笔者尝试抓住漫画的核心,以故事为基础,用情节引导他们去“想”。
在设计范画时,笔者采用连环漫画中基本的四格形式。为了简化难度并提高可操作性,漫画以简单的鸡蛋作为主体形象:第一格出现鸡蛋,第二格鸡蛋开始晃动,第三格鸡蛋裂开了。如果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第四格应当出现孵出的小鸡。但这里来个转折,才能以其夸张的内容引人发笑。结局留给他们去思考,笔者给学生们安排一个开放性的续画任务。这次的氛围非常热烈,有了故事的基础,学生们立刻有了设想。一开始的想法还是有些无厘头,这时笔者点拨他们:(1)讓人发笑的漫画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2)鸡蛋的特点无非离不开鸡和蛋;(3)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联想更为妥当。经过一番引导,学生们最终呈现的作品令人惊叹异常——香喷喷的荷包蛋、夸张的“咸蛋超人”、生日蛋糕、“虾扯蛋”……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开放型范画的未知结局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尤其是绘画技巧不佳的学生,他们有想法却不知如何表现,往往纠结于自己的笔触不够细腻、色彩不够丰富而羞于展示。教师的铺垫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直观的素材,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构思上。此外,开放型范画教学也能将临摹和创作有机地融合,学生通过临摹提升作品的质量,学会绘画技巧,并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这种范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一味照搬教师范画的尴尬情形,对整体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
美术范画教学探索,让笔者有了许多收获,在学生们身上可以看到别样的纯真和童趣。(1)从过去笔者对他们的种种指责,到现在学会探寻自身范画教学的问题;(2)从过去展示教师自己的想法,到现在全班参与共同构思范画;(3)从过去一味地灌输示范技法,到现在循序渐进引导个性化画作生成。在教学的同时,笔者悟出了许多课改的理念和有效的经验:一是教学的道路是漫长、崎岖而又充满未知的;二是作为儿童美术学习的领路人,美术教师应当放慢脚步,带着他们时时留意欣赏学习旅途中的美景;三是教师要用耐心、诚意和惊喜,真正使美术课堂成为儿童个性张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