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2020-10-13潘建
潘建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基础,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于小学朗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朗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5-0171-02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朗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通过朗读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对提升学生的听、说和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流利正确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作用,还是比较重视写而忽视读,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朗读时间。可是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应该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这往往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重视朗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使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朗读时间不足,朗读内容不够丰富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朗诵教学中存在朗读时间不足、朗读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还不重视朗读,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朗读课文是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朗读的形式而忽视了朗读的目的。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学生朗读时间都在5分钟左右,还不到整体课程时间的20%。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具有重要作用,还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课文的含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生朗读兴趣不高,朗读目标不够明确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对于朗读的目标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对于朗读没有兴趣,语文的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学会朗读,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准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还能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语言更加规范,所以朗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之一,学生如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朗读课文,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朗读的益处,在进行语文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交流,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如何规范地使用语言,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朗读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有了收获就会爱上朗读。其次,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应该营造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情境中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朗读课文,可以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录音或者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立体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比如在学习《小山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朗读。通过图片等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方法丰富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需要同时调动眼、耳、脑等感官,学生通过朗读能有效提升语言和朗读水平。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对于很多词语的理解也更加准确,学会将口头语转变成书面语进行表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要着重表达感情从而感染学生。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然后确定文章同情悲愤的整体基调,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能更好地了解文章表达的美好心愿破灭的情感,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其次,让学生进行多样化朗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历、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语文素质也有一些差距,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差异并尊重这些差异,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对于一些角色比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文设计成舞台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朗读;对于比较抒情的文章,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配上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感,提升朗读水平;对于情感表达非常丰富的文章,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进行朗读并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要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要对情感丰富、吐字准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三)多实践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朗读和写作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朗读比赛,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表演性朗讀或者模仿性朗读等方式进行,通过比赛的方式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对于朗读的热情,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然后学生在小组内选出一位代表上台比赛,将最终的胜利者设置为擂主,其他学生可以自由进行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身整体的朗读水平。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不分家,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朗读习惯得到明显提升,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朗读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想象,让自己融入文章中,把自己变成文章的主人公,根据自己的了解表达内心的感受,然后续写课文。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对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朗读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既要注重朗读的质量还要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作为立足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朗读的魅力,让学生从想读变成会读,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春秀.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
[2]黄先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4).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