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2020-10-13李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临床表现

李敏

【摘要】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孕28周后胎盘早剥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70例胎盘早剥患者, 根据胎盘早剥分级不同分为轻型组(0~Ⅰ级, 31例)及重型组(Ⅱ~Ⅲ级, 39例)。比较两组胎盘早剥发病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 妊娠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胎盘早剥患者前三位高危因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3例(47.14%), 胎膜早破13例(18.57%), 羊水过多7例(10.00%)。两组发病高危因素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胎心异常率为100.00%、死胎率为12.82%, 均高于的轻型组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阴道出血率、腰腹痛率、血性羊水率、彩超诊断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产后出血率为46.15%、B-Lynch子宫缝合率为48.72%、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率为41.03%, 均高于轻型组的19.35%、22.58%、16.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颅内出血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是导致胎盘早剥的首要高危因素, 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容易与先兆早产等混淆, 彩超诊断价值较高, 需充分结合临床表现、胎心变化及彩超情况进行分析, 早诊断、早处理, 以改善母儿结局。

【关键词】 胎盘早剥;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妊娠结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30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其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 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因此, 本研究通过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旨在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诊断及正确处理胎盘早剥、改善母儿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78例, 期间共有24178例分娩产妇, 发病率为0.32%。根据胎盘早剥分级不同分为轻型组(0~Ⅰ级, 31例)及重型组(Ⅱ~Ⅲ级, 39例)。轻型组:平均年龄(31.32±4.48)岁, 平均孕周(35.65±3.41)周, 平均孕次(2.03±1.08)次, 平均产次(0.52±0.51)次;重型组:平均年龄(31.54±4.82)岁, 平均孕周(34.02±3.42)周, 平均孕次(2.59±1.70)次, 平均产次(0.77±.074)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符合第9版《妇产科学》胎盘早剥诊断标准。且本研究已经征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具有可行性。

1. 3 胎盘早剥分级标准[2] 0级:胎盘后有小凝血块, 但无临床症状;Ⅰ级:阴道出血;可有子宫压痛和子宫强直性收缩;产妇无休克发生, 无胎儿窘迫发生;Ⅱ级:可能有阴道出血;产妇无休克;有胎儿窘迫发生;Ⅲ级:可能有外出血;子宫强直性收缩明显, 触诊呈板状;持续性腹痛, 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 胎儿死亡;30%的产妇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将0级、Ⅰ级划分为轻型组, 将Ⅱ级、Ⅲ级划分为重型组。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胎盘早剥发病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 妊娠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胎盘早剥发病高危因素比较 胎盘早剥患者前三位高危因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3例(47.14%), 胎膜早破13例(18.57%), 羊水过多7例(10.00%)。其中, 轻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 胎膜早破5例, 羊水过多3例, 外伤2例, 药物引产2例, 子宫畸形2例, 腹泻2例;重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 胎膜早破8例, 羊水过多4例, 外伤3例, 药物引产1例, 子宫畸形3例, 腹泻2例。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发生情况比较重型组胎心异常率为100.00%、死胎率為12.82%, 均高于的轻型组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阴道出血率、腰腹痛率、血性羊水率、彩超诊断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妊娠结局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重型组产后出血率为46.15%、B-Lynch子宫缝合率为48.72%、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率为41.03%, 均高于轻型组的19.35%、22.58%、16.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颅内出血率、DIC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胎盘早剥对母胎影响极大, 处理是否及时恰当, 与母儿预后紧密相关, 研究表明其发病率约为1%[1], 本研究中胎盘早剥发病率为0.32%, 低于国内水平。

胎盘早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高危因素包括孕产妇有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宫腔压力骤减, 其他因素:高龄多产、有胎盘早剥史、吸烟、吸毒、绒毛膜羊膜炎及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有血栓形成倾向等[2]。本研究中前两位高危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膜早破, 且有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后确诊, 回顾发现患者孕期未规范产检。两组发病高危因素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或易栓症等疾病[3], 且胎盘浅着床,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极其不足, 易引起底蜕膜出血, 从而导致胎盘早剥。本研究中20~28周胎盘早剥8例, 29~34周28例, >34周34例, 大多数发生在孕34周以后, 考虑与随着孕周增加, 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有关。

Dowens等[4]研究在80%~90%的胎盤早剥患者中可能出现阴道出血, 本研究中阴道出血共52例, 腰腹痛44例, 产前胎心异常或消失39例。重型组胎心异常率为100.00%、死胎率为12.82%, 均高于的轻型组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阴道出血率、腰腹痛率、血性羊水率、彩超诊断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漏诊或误诊, 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拟先兆临产收治入院, 彩超胎盘未及明显异常, 因胎心监护不满意手术, 术中发现后壁胎盘早剥, 提示应重视患者临床表现, 监测子宫收缩规律性, 间歇期是否能完全缓解, 注意阴道出血性状及出血量。Shinde等[5]报道彩超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敏感性达57.0%, 本研究中产前超声准确率78.57%, 彩超诊断价值较高,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彩超检查胎盘早剥敏感性与胎盘剥离程度、检查时机以及胎盘位置有很大关系, 后壁胎盘早剥因胎儿遮挡、位置隐蔽, 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容易漏诊。

本研究中, 重型组产后出血率为46.15%、B-Lynch子宫缝合率为48.72%、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率为41.03%, 均高于轻型组的19.35%、22.58%、16.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颅内出血率、DIC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颅内出血, 说明随着胎盘早剥程度增加, 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围生儿预后较差。在诊断胎盘早剥后终止妊娠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 个体化处理, 如胎儿死亡, 评价产妇生命体征前提下首选阴道分娩[6];胎儿存活者, 如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 短时间内能阴道分娩者, 可考虑阴道分娩, 但应严密监护, 做好随时剖宫产准备;对孕周>32周, 胎盘早剥>Ⅱ级, 胎儿存活者, 应立即剖宫产;对于产妇病情急剧加重危及生命者, 不论胎儿是否存活, 应立即剖宫产。

综上所述, 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健康, 临床工作中应注重预防、规范产检、重视胎盘早剥发病高危因素及患者临床表现, 对可疑患者应加强胎心监护及彩超检查, 动态观察, 尽可能早期识别诊断, 及时果断采取处理措施, 规范抢救流程, 尽量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谢幸, 孔北华, 段涛, 等. 妇产科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50-153.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12):957-958.

[3] 肖杰.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151-152.

[4] Dowens KL, Gtantz KL, Shenassa ED. Materbal, Labor, Delivery,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lacental Abru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17, 34(10):935.

[5] Shinde GR, Vaswani BP, Patange RP,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Abruption and Its Clinical Correlation and Maternal and Foet al Outcome. J Clin Diagn Res, 2016, 10(8):QC04-QC07.

[6] Oyelese Y, Ananth CV. Placental abruption. Obstet Gynecol, 2006, 108(4):1005-1016.

[收稿日期:2020-04-02]

猜你喜欢

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临床表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8例重度胎盘早剥合并DIC的护理体会
16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分析
彩色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