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能力培养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2020-10-13范高福胥振国付恩桃刘龙云杨泽星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药物化学药品岗位

范高福,胥振国,付恩桃,刘龙云,杨泽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 合肥 2380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类型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一个层次教育,设置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层次,培养面向生产、现代服务一线产业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象面向人人,不仅有学生,还有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群体。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质量异质化明显[1],需要针对生源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按照普通本科的学科性教育规律,重视学科的理论体系,而是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基于专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分段式教学,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及企业新型学徒制式教学[2-3]。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统筹,企业主导,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综合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融入企业岗位技能,以培养企业所需的中高级技术工为主的订单式职业标准。基于以上设计,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为例,进行课程基本情况、教学过程、教学成效及教学反思与诊改的整体设计[4]。

1 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化学”课程作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职业核心课程(如“药物分析”等)教学效果和药品质量检测岗位能力胜任。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实践,我们发现一些不足,具体有:①教学资源匹配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药物化学”课程资源,但多数为本科教材资源,偏向理论学科性,不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高职类“药物化学”资源非常少,同时资源完整度不够,只是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PPT,关于课程实践活动几乎没有。②教学互动形式单一、互动深度有待提高,主要是由于“药物化学”是职业基础课,偏向于基础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前期化学基础课知识,采用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独角戏,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企校互动模式。③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在课堂教学实施中,采用了现场的问答、课前作业发布与完成情况及试卷考核等评价方式,这些考核多数为考核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缺乏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情操,探究能力设置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当前,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面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质量检测机构或部门等单位从事药品质量检测和药品质量保证岗位,岗位核心是药品质量检测,其岗位分布及课程模块设置见图1,表明“药物化学”课程维系着药品理化检测所需前导课程和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桥梁作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等。以药物结构为核心,重点讲解《中国药典》(2015版)中基本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因药物的结构多呈现出复杂、抽象、多维,认知并理解较为困难,从而,成为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

2 课程定位和教学要素分析

2.1 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通过对合作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检测机构及学生毕业单位调研反馈表明,药品检测岗位更需要扎实的药品检测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对药品的检测手段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上并不提倡学生掌握多少种高端仪器的操作(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质联用色谱仪及气质联用色谱仪等),因高端仪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规范培训就可以上岗,教学设计上无需增加更多时间在仪器分析检测内容上,相反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特别是药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知识掌握尤为重要。

基于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药物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该课程3维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为掌握临床常见药物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特征性反应及体内代谢等知识;能力目标为能够理解中国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常见药物的分析检测操作技能;情感目标为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2 基于学生学情分析,采用适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二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对药物的基本认识,并掌握了基础化学中的各个知识点,具备了系统性学习现有的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加深对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来到本地制药企业参观见习,他们认识到药品质量与安全岗位是药品质量监控关键作用,知道该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渴望学习更多专业技能。但高职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欠缺,对乏味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限制了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发挥老办法新用途,拓展新技术新手段,如由于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我们针对教学难点,将球棍模型摆设作用转化为动手拼接过程;同时将专业软件Chem 3D应用到课堂,将科研工具用于平时教学中,有利于同学理解药物空间结构难点;还存在部分管控镇痛药实验课开展困难,我们与软件公司开发基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AR仿真环境,极大提高实践效果;另一方面,构建药物结构感官认识→软件动态展示→仿真岗位操作体验递进式互动方式。如由于药物结构复杂抽象,我们通过学生以小组开展实物模型拼接、Chem 3D软件动态展示所学药物结构产品、并进入虚拟仿真实践操作体验式互动,激活学习兴趣。

3 课程综合教学设计

3.1 教学组织与策略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及育训结合主流模式,由企业能工巧匠、药品行业检测机构技术骨干及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一起商讨决定课程选题。例如选择“药物化学”中镇痛药项目,需要考虑到本次课知识点既具有前面药物杂环特征,同时也具有自身五元稠合特有结构,在整体内容上起到承前启后桥梁作用,并且结合课程标准对接药品质量检验员、药物分析工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为吗啡(2课时)→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与合成镇痛药(2课时)→吗啡药物的结构衍生化及其作用特点(2课时)→镇痛药典型药物的真伪鉴别(2课时)4个教学任务。

依据教学目标、岗位技能分析及学情分析综合考虑教学策略设计,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见图2)。

3.2 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规律,将课堂教学分成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结合不同种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复杂抽象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同时兼顾学习的时空拓展。

课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自制资源(如软件使用教程、微课操作视频等)提前推送给学生,提前预习重难点知识;其次是通过自主学习测试题检测预习效果,再次是设计课前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期望以及自主学习后依旧存在的问题。课中需要结合传统授课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并行使用,传统教学有利于我们总结药物结构规律性内容,但是不容易理解空间构象;但借助信息化学习通平台,采用签到、选人、抢答、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度;现代手段借助Chem 3D软件动态展示药物结构3维立体结构、球棍模型展示静态3维结构、AR技术创建岗位操作环境,模拟岗位练习等现代化手段,解决药物结构的抽象难学。课后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信息化学习通、云课堂、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和接收每次课的理论作业、实践作业(如拼接模型、软件训练结果),加深对课堂上知识点理解,达到所学知识内化作用,再通过平台反馈成绩系统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

3.3 教学活动与评价

采用基于学生为中心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合理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通过设置课前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教学期望;课中采用学生参与度、活动完成度、总结汇报分享、实验中问题解决能力;课后通过学习通平台建立线上讨论区、产品展示等,达到对于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过程性评价。针对不同种类药物结构特征、官能团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推演等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采用丰富教学活动与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主要做法有:课堂上有互动问答、现场药物结构模型拼接感知、分组讨论、专业软件模拟不同药物三维化学结构的建模、AR技术模拟药物分析检测的仿真实践操作。能够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评价,让学生全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前设置有问卷调查、平台操练体验及翻转课堂,课后有执业药师真题操练强化,实施过程性评价,例如课堂参与度、课前参与度、作品完成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核手段。评价内涵还增加了素养评价,如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卫生习惯、创新能力开拓等。

4 课程教学实施成效

4.1 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点—线—面梯度提升

按照药品质量检测岗位要求和课程内容特点,首先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本次课教学重难点。例如本次课镇痛药代表性药物吗啡的药品理化检测,其具有五元稠合环立体结构认识及含有酚羟基、吗啡生物碱及异喹啉特征结构理化鉴别,教学中采用药物结构的动静结合方式,药物结构由抽象到具体,让知识理论的理解化难为易。众所周知,药物结构是学习核心,但药物结构复杂抽象,通过球棍模型静态感知;再通过Chem 3D科研软件构建三维结构,凸显立体感,旋转、放大缩小,体现动态感,更利于理解结构特征(见图3)。另外,通过Chem 3D软件和AR辅助技术的使用,科研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起到科研反哺教学,解决教学难点。借助Chem 3D软件,创建不同种类药物模型,对结构内部特征、官能团区别及结构修饰位点的全方位对比学习,找出结构之间区别和关联;让学生理解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此外,信息化技术助力岗位对接,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应用。采用AR技术创建虚拟的药品质量检测环境,学生依据药物已知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进行真伪鉴别实验的实操,让学生明白岗位操作的规范性重要性,理解应用到的药物化学知识。

4.2 实现教学差异化和公平性,拓展知识应用性

本次课运用Chem 3D软件对结构位点进行修饰与重建,发掘新药模拟创建能力,为学有余力同学提供科研思维开发。通过小组的组建、问题讨论、总结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严谨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多年课程教学推广,以技能大赛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校企融合,学生荣获“工业分析检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药传统技能”、“药物制剂技术”等技能大赛国家3等奖1项、省级2等奖5项、3等奖10余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安徽省级医药产品设计“铜奖”,与教师共同开展应用性研究,在药物制剂包合物新剂型制备工艺的质量标准建立及药品质量检测样品储存瓶等方面进行攻关,申报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5项。

5 结语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力体现,课程教学评价尺度是教学指挥棒,双师人才队伍是教学基本保障,丰富多元教学资源库是课程教学载体,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药物化学”课程是人事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的药学技术人员的执业准入考试资格的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内容之一,课程设计过程需要进一步融合药品质量检测岗位新标准,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检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行业、药品检测事业单位多方优势资源共建“药物化学”在线课程资源建设[5],打造“药物化学”金课品牌。

猜你喜欢

药物化学药品岗位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五年制大专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翻转课堂在大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