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理论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0-10-13秦顺乔
秦顺乔,位 聪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目前社会发展最大的阻碍集中在两大不平衡上,一是城市与乡村,二是工业与农业[1]。为解决这个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扶植农村农业发展。抚州市作为江西省东部的地级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力度不够、后劲不足。走城乡双轮驱动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带动农业促进 “三农”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
工业革命使得机械动力和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地位日渐凸显的背后,马克思意识到城乡之间自然联系切断、工农业逐渐分离的问题。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他认为民族内部分工之后的工商业发展,会使城市与乡村处在利益的对立面上,城乡之间的矛盾差距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加深[2],而社会统一的必要条件就是消除城乡对立,使城市和乡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3]。恩格斯在其所著的 《共产主义原理》中第一次阐述了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而后其出版的 《反杜林论》更是详细阐述了城乡对立之间的矛盾以及城乡双方如何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分离对立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矛盾又是可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去逐步解决的,城市与乡村最终会由分离、对抗不断走向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大融合大发展。
1.2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是由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生产部门同时存在,前者相比后者生产率较低,由此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化生产部门进行转移[4]。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部门资本积累之后会使农业部门获得收益,两个部门形成相互联动使二元转化为一元,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后来的学者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将上述过程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边际生产率为零,劳动力无限供给,农业产出不变;第二阶段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农业产出下降;第三阶段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化生产部门吸纳完毕,劳动力相对不足,劳动力分配状况取决于各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此时现代化工业部门与传统部门不再是对立趋势,而是城乡工农扶持发展、一体化融合发展,整个社会进入协调稳步发展的环节。
1.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大城市范围持续扩张,畸形的城市发展激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基于此霍德华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并规划出了具体的城市模型。他认为应该将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土地问题。在他规划的城市模型中,以大城市作为中心,中心城市的四周又包围着若干田园城市,呈现出一个从中心向外辐射的六边形。城市与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绿化带,并通过放射形的道路与中心城市相连,这样各个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独立运营又相互联系,城市与乡村结合,工业与农业联系,整个社会均衡发展[5]。
1.4 中国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相关理论的指引下,历代领导人对城乡关系都有过解释说明。在1949 年,虽然党的工作中心向城市转移,但是毛泽东同志强调,城市和农村是紧密联系的,工业和农业是一体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农村,也绝对不是仅仅发展城市[6]。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工农并举思想,继续强调城乡发展、工业农业并不是分割的,指出要吸取苏联单方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工农产业严重失衡的教训[7]。1984 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然后扩张到城市,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发展是城市建筑的地基,上层建筑搞得再漂亮也不能脱离基础,城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8]。但是随着 “一五”计划的实施,农业地位逐渐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重心偏离农村,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 “三农”问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2007 年,党的十七大继续强调农村发展,对 “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进一步的指示,明确表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拉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9],小康社会不能丢下任何地区。
1.5 习近平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发展列入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从产业、生态、生活等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10]。同时也提出新时代城镇化建设是城乡交融的城镇化,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也要注重城乡间互动,共同繁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完善,并指明具体的实施路径。在中央农村会议上,明确表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补,其中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解决 “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之路[11]。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大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三次产业融合的重点[12]。这些都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发展,以城带乡化解 “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2 抚州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农村发展不充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抚州市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见表1)。
表1 2014—2019 年抚州市城镇化率 (%)
从表1 可以看出抚州市的城镇化率从2014 年的43.90%增长到2019 的51.35%,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且每年的增速比较稳定,都维持在1.5 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在抚州市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发展速度较慢,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从表2、表3 中可以看到,2014 年抚州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6 841 元,但到了2019 年增长到9 224 元,农村居民收入还不及城市居民的1/2,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带来城乡间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扩大。
表2 2014—2019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元)
表3 2014—2019 年居民消费水平差额 (元)
2)公共物品供给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多年来抚州市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不足,对公共服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大多集中于县级以上和发展潜力较好的农村地区,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一些基础设施大多坐落在乡镇政府周围的办公点而远离当地村民,导致设施闲置、无人问津,而且由于政府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基础设施也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低于城市。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农村人口搬到城市,但是单纯的人员流动不能带给他们户籍上的改变,城乡户籍不同导致农村村民即使生活在城市,但是在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13]。因此要想真正打破二元结构的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抚州市政府必须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消除城乡人口在户籍制度方面的区别待遇。
3)城乡发展规划不合理,社区、乡镇布局不规范。目前在抚州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 “空心村”严重阻碍了城乡融合的发展。“空心村”主要表现在住宅布局、劳动力和资本流动3 个方面。
在住宅方面,首先农村基层政府缺乏布局规划意识导致村民居住地分散错乱;其次农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意识浓厚,导致村落分布庞大;最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到城市或者城市外围居住,导致村庄内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土地资源空废化,宅基地空置率持续增加,形成内空外延的布局状况。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抚州市农村常住人口常年减少,2019 年全市常住人口人数406.03 万,其中城市人口由2018 年的201.58 万增加到208.5 万,农村人口由2018 年的203.12 万减少到197.53 万。其中2019 年农民外出从业人员人数达到75.27 万人,留守在农村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农村发展缺乏年轻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严重阻碍抚州市农业的发展。
在资本流动方面,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抚州市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一直是单方面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原材料、能源等其他资本要素也优先扶持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不平等的交换机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这方面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4)耕地面积减少,城乡生态环境差距明显。近年来,抚州市农业耕地面积减少明显,2017 年抚州市农业耕地面积相比上年减少3.10 万hm2,仅剩25.35 万hm2,耕地面积数额持续下降。另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用地减少的形势。
另外与城市市容相比,农村环境依旧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环境的重视力度不够,农村治污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治理体系落后。另一方面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盲目扩充耕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农村原有的环境修复与净化能力。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庭院角落乱丢垃圾,务农时使用的化肥袋没有经过正确处理随意丢到田间造成环境污染。加上近年来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城乡生态环境差距明显。
3 抚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1)推动农业现代化,平衡产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抚州市首先应当对传统农业产业体系进行改革,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相符的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村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拓展完善相关产业链。其次应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利用电商平台打造“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模式,通过乡村与城镇的联合体建设打通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城镇与农村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适应现代农业所需求的经营体系。最后大力扶植工业进村、企业下乡,鼓励农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近就业,以城乡联合发展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增强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平等享用社会资源。在抚州市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村在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抚州市必须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对城乡居民户口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同时设立居住证制度,在精准化差别化落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居住证制度的全面覆盖,加快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消除城乡居民因为社会保障制度而产生的差距,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享受国家保障和社会资源。其次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平衡城乡的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学生在教育设施上的差距,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立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义务教育体制;另一方面要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打造城市医院与乡村卫生所的医疗卫生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城市大医院对乡村卫生所进行一对一帮扶,整合城乡资源发展远程医疗、打通城乡急救通道来缓解农村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3)合理规划城乡布局,改善空心村现象。合理的城乡规划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润滑剂。一方面小城镇的规划代表着乡镇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着村镇建设、乡村整治能否有效进行。因此抚州市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对照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好小城镇的建设,将小城镇连接城乡融合发展的纽扣作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在小城镇辐射力量的带动下,积极开展空心村整治行动。比如可以开展 “空心村治理试行”活动,通过合理选点,对试点村土地的闲置状况进行调查,对村庄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闲置无人居住的旧宅住址进行拆迁,对乱占耕地的住址进行搬迁,依法回收多余宅基地。对占用街道广场的建筑依法拆除,打通村内主干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空心村逐步变成 “实心村”。对零散的村庄进行统一整改合并,使农村变为现代农村,使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融合共生。
4)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抚州市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作为垫脚石,在保护农村自然景观不遭受继续破坏的同时,构建起工业入村、企业下乡之后的新型农村景观。在生态保护方面,首先要坚决保护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城市的建筑用地不能以减少耕地为代价。开发农村闲置土地,提高抚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其次改善农村环境,解决农村环境的 “脏乱差”现象,积极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定时遣派垃圾车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分类处理,同时设立保洁岗位鼓励村民上岗监督。在生态经济方面,抚州市应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托,大力打造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经济成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其次将发展现代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导向,以循环利用作为发展核心,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使用的基础上打造多层级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以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抚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