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溶血症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10-12肖雄飞刘敏王宏勇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血红蛋白胆红素黄疸

肖雄飞 刘敏 王宏勇

【摘 要】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58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2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纳入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n=29)和分析组(n=29),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治疗,基于此分析组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对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症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症;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192-02

新生儿溶血症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匹配,母体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合的血型抗体。抗体经由胎盤可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发生免疫性溶血,以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不合情况较为多见。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等均与疾病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从而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以核黄疸、贫血、黄疸为主要表现。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患儿神经中枢损伤,重者会引发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故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十分必要。丙种球蛋白是新生儿溶血症常用药物,但不同用药剂量其药效也存在较大差异[1]。本研究选择58例我院(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旨在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调研中58例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纳入标准:符合相关新生儿溶血症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患儿;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患儿;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缺氧窒息患儿;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患儿。入选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组,29例纳入对照组,另29例纳入分析组。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日龄范围为1-7d,均值(4.69±0.32)d。分析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日龄范围为1-6d,均值(3.72±0.44)d。2组患儿基线资料(日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患儿开展蓝光照射治疗,通过双面光疗为新生儿进行间歇性照射,患儿黄染皮肤消退则暂停蓝光照射治疗,若出现黄疸反跳,则再次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将人血白蛋白(生产企业:Biotest Pharma GmbH;药品批号:注册证号S20110073)予以新生儿静滴1g/kg·d,1次/d,持续治疗3d。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组患儿加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药品批号:国药准字SF20023011)予以患儿静脉滴注,1g/kg,持续治疗3d。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黄疸消退时间。

1.4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对比检验本次调研内相关价值调查数据,以()表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使用t检验数据,分析处理后,P<0.05提示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7.52±2.19)h,分析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4.21±1.51)h,分析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t=6.7008,P=0.00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

2.2组间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分析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以黄疸症状为主要表现,患儿出生1d后就可能发生黄疸症状,伴随病情逐渐加重,患儿还会出现胸腔积液、皮肤瘀斑、全身水肿,甚至呼吸窘迫、心力衰竭等症状表现,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加重症状,严重会对患儿生长发育、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常用手段,常规疗法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病情,但效果不甚理想,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病情改善较慢,因此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开展联合治疗具有较高可行性,对于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意义重大。丙种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现阶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丙种球蛋白是由健康人体血浆中分离而来,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大量IgG抗体,可有效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提升,与红细胞相结合,有效阻止溶血的继续发生,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进展,对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致敏红细胞起到抑制作用,控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含量降低,阻止红细胞裂解,有效降低患儿机体内胆红素水平[3-4]。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表明,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溶血症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5例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46-47.

[2] 马超.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3):41-43.

[3] 李红霞.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 (21):30-31.

[4] 练惠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116-117.

猜你喜欢

血红蛋白胆红素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基于血红蛋白—纳米磷酸钬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调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
婴幼儿血红蛋白与微量元素铁的相关性调查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血红蛋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