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020-10-12许俊英
许俊英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9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施以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施以优质护理模式。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与心理指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抗-HBe血清转化率,各项数值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各项临床指标的好转,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病毒性肝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186-02
患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反酸恶心、身体缺乏活力等,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1]。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病,除了进行正规的治疗外,其日常的护理工作也需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本研究即是通过将其与普通护理模式相对比,探究其临床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年限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采集我院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统计:男49例、女45例,年龄统计:35~76岁,平均(45.79±5.62)岁。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在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普通护理模式。
观察组以优质护理模式,操作:①环境护理,对肝炎患者所居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与清洁,保证室内通风顺畅,温度与湿度適宜;②心理建树,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利于恢复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深入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从正面积极的角度予以心理暗示,使其能够直视疾病;③饮食指导,肝炎患者在饮食上有禁忌,需护理人员在平衡个人口味和机体所需能量的基础上,予以足量的营养补给,避免其食用寒凉、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Q-C30量表[2]为参考依据,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以SAS焦虑量表[3]与SDS抑郁量表[4]为参考依据,分值与心理健康程度呈负相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好转情况,具体包含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抗-HBe血清转化率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选择为SPSS19.0,软件中()表示计量资料,对比使用t检验,(n)%则表示计数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若最终得出P<0.05则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指标及心理指标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与心理指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好转率
观察组患者总好转率97.87%大于对照组患者各项临床好转情况,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见表2。
3 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医疗体验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评分为(81.96±1.74),SAS分值为(21.38±1.87),SDS分值为(24.96±2.24),各项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为40.43%,HBeAg转阴率为29.79%,抗-HBe血清转化率为27.66%,总好转率97.87%,大于对照组患者各项临床好转情况,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各项临床指标的好转,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倩.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04):166-167.
[2] 吴婷婷.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 016(014):203-204.
[3] 朱华清.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7(10):227-228.
[4] 吴誉婷.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