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究
2020-10-12石化玉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要不断促进思想政治课与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教师要有协同共识的育人观念,为学生筑起梦想,为国家筑就希望。在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引言
在当前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的重要体现,教育工作者要有协同共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品德高尚、能力突出、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使命和责任,“课程思政”是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融入各类课程当中,达到润物无声协同育人的目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 “课程思政” 实施重要性
1.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自古以来,对于人才都高度重视品德,德才兼备先把高尚的品德放在首位,之后才是才能,可见人们对于一个人品德的重视程度。新时期高职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培养人才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课程的内容和性质都是不同的,但是高职院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确是具有一致性,都是本着立德树人而努力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既肩负着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责任,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主体和核心,而其他各类课程则重点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各类课程需要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共识,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远大的理想追求,修身立德,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
2.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时代的价值观念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认同但是在现实的选择上去存在着较大的偏离,学生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物质财富和个人的利益得失,缺乏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还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的严峻挑战,需要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所有课程和教师共同努力,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筑起梦想,为国家筑就希望[2]。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 “课程思政” 实施策略
1.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作用
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融合于课程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思想政治课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还可以开展校内外和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时,要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促使中国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改革道路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指引着中国不断走向胜利和富强。从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到学生说出中国现在取得的发展成就,如中国 “新的四大发明”,一些知名的企业等实例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和历史的深刻联系,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2.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与各类课程的融合
在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当中,要把思想政治课程润物無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升,各类课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各类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启发和教育,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都要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把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科学精神等传授给学生[4],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和名著的喜爱,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强烈的传承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在课程当中要把立德树人与中国文化高度融合,加强学生品德的教育,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提升学生延续中华文明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
结语
高职院校要树立“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不断促进各类课程协同共识的育人的目的,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作用,同时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与各类课程的融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文文.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02):100-103.
[2]顾恩平.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7-21.
[3]李俊玲,杨保华.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与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002):80-83.
[4]赵云鹤.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9):23-25.
作者简介
石化玉(1989.8.30—),女,苗族,贵州雷山,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