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分享式课堂教学”研究

2020-10-12汪东松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汪东松

摘 要:为了使分享式教学的应用发挥出有效作用,本文结合初中数字分享式教学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分享式教学概念,提出了初中数学分享式教学的应用策略,包括对新知识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点知识分享,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分析解题方式,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分享式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分享式教学

引言

分享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可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并且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应进行分享式教学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情况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間,由于初中学习的知识内容相比小学更加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应有效利用分享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1]。

一、分享式教学的涵义

分享式教学指的是与他人分享自己在学习中产生思考内容和总结的经验,使学生在分享中有更多的收获。在分享式教学中,主要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思考,使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总结更多的经验,获得进一步的感悟,借助分享可使学生之间互相进步,实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分享式教学一般从学生的自身出发,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积累问题解决的技巧,掌握相应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天性的释放,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2]。

二、初中数学分享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对新知识进行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般存在着较多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分享新知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绝对值的时候,教师可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通过收集资料来了解这部分知识。针对性地让学生尝试去提炼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借助分享的模式来引入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进行了解新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先对知识进行预习,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再比如,学习同底数的幂相乘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简分享,结合题目来复习幂的概念,将幂相乘的公式推导出来,将这节课学习知识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通过分享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快掌握其中的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讲解,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感受与同学分享的乐趣,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炼出知识要点内容[3]。

2.进行重点知识分享,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进行初中数学分享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预先设定,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运用的思维方式以及可能产生的想法,之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经过这种分析可使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知识的规律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学习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验证,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命题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如下:(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其中问题的错解是(1)(2)不是命题,(3)是命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全面,一般认为只有存在因果联系的关联词为命题,教师可给学生分享解决以上问题时的技巧,在判断中应考虑到其中一个必须是语句,同时应具有判断关系。通过掌握这两点内容可使学生掌握命题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在教师的分享下,学生能够更快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分析解题方式,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应借助分享教学模式来分享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分享进行交流,之后由大家提出疑问以及解决的办法,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比如在学习整式乘法公式之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问题为(m+n)2(m-n)2,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想到了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求两个因式的平方,再使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式计算。但是最后学的发现结果为完全平方式,因此提出了问题认为结果应该是一个多项式平方,可采用完全平方式计算该问题。通过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可产生新的想法。之后,学生想到了幂的定义,将式子变为(m+n)(m+n)(m-n)(m-n),之后使用乘法交换律将式子变为[(m+n)(m+n)]2。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使用积的乘方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解决方式,懂得解决问题的时候可采用积的乘方公式将运算的顺序改变,先计算乘法,之后再计算乘方。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实践分析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审题形成相应的策略,之后再展示学习的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有效的帮助,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提升自身学习水平[4]。

结语

分享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方法,通过初中数学中分享式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积累相应的经验方法,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红.试论分享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家长,2020(02):146+148.

[2]郭柏共.初中数学教学的分享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70.

[3]邓娣容.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享式”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7(12):215.

[4]李燕芬.基于导学稿的小组合作分享式学习——初中数学课堂的转型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12):51-5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我们爱数学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