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转变”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2020-10-12李赫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武器

摘 要:《永别了,武器》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传唱不衰。而他的写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也饱受推崇,争得人们竞相模仿。而本文将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从细节转变这个角度来继续探讨“冰山原则”。

关键词:永别了,武器;冰山原则;细节转变

一、何为“冰山原则”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也就说,作者以冷峻干练的文字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则是需要读者来自己发掘,意长隽永。

二、从《永别了,武器》来看“冰山原则”

《永别了,武器》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福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主要任务是驾驶救护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负伤,在转移到米兰医院养伤期间,结识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并得到了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个人从互相玩弄转到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却被当作叛军要执行枪决,从而逃跑,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战地恋歌。熟读作品后,你可以发现从故事的开头到结束,都是没有什么的感情,甚至你都不觉有说书人讲评的有一半好听,看却依然触目惊心。

三、从细节转变看待“冰山原则”

在最后一章凯瑟琳难产死去之前,凯瑟琳无奈地悲咽道:“我一点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1从这里看出凯瑟琳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而她和亨利好不容易远离了战场,似乎幸福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却遭此厄运。而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女主肉体的毁灭,也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人生的虚幻,在经历过浮浮沉沉之后你会发现只是一个精心编制的骗局而已。而这种宿命感,也让亨利对于信仰的崩塌,也是作者对信仰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则主要是从教士这条暗线来表示出来。在教士和亨利之间的几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亨利对教士是一种嘲讽的态度,这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不尊重的,“‘教士每天晚上五个姑娘。饭桌上的人都笑了起来。‘你懂吗?教士每天晚上五对一。他做个手势,纵声大笑。教士一声不吭,当它是笑话。”2而军官们明确的指出他们是无神论者,而且一次次用宗教的禁忌去调侃教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仰缺失,从而他们生活奢靡,麻木不仁,不懂什么是爱。“‘你有爱心的,你告诉我许多夜里的故事,那可不是只有爱,只有情欲。亦有爱,你就会为爱而牺牲。”“‘你会爱的。我知道你会的。到那时候你就快活了。”3在这里教士是在帮助亨利在已经信仰崩塌后的要他重拾爱的信仰,不过后来亨利确实找到了他爱的信仰——凯瑟琳,他们渐渐彼此相爱,甚至凯瑟琳的肚子中还在母体中孕育一个孩子,不过得到的结局确实孩子因为脐带缠脖夭折,凯瑟琳也在难产中死去。这对亨利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我们不难发现,在整部小说中,亨利一直面对着死亡。先是帕西尼的死亡,而后自己逃脱枪决的劫后余生,到最后亲眼目睹凯瑟琳的死亡,作者的笔调都是冷漠与平静的,没有以一种惊慌的错愕或者无尽的哀嚎来表现人物的情绪,但却步步紧逼,直面信仰与死亡这个主题。亨利在经历宗教信仰的破碎到爱情信仰的破碎,它上演了一幕关于死生的悲剧,他以冷触的笔法与极其淡定的思绪告诉我们,青春力量到头来都是虚无。这种暗藏线索的铺陈与展开,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步步饱有深意架构,可谓是“冰山原则”下一处精彩的伏笔。

四、结语

“寄绚烂于素朴,于平易处见功夫。”这可能是对海明威冰山原则最好的诠释。中国有句话叫做“大隐隐于世”,我想海明威若是来到中国,他肯定会被隐逸闲适之人推崇。他能够于无声处惊雷,不浪费一字,不多沾一点墨水,就那样将故事娓娓道来,与当时的许多腐靡冗长的文风形成鲜明的对比。《永别了,武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暗含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感情充沛却含而不露,与中国意境中的“留白”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也是海明威为何能擎得诺奖,为何能作为经典而永为传唱的原因。一部短篇小说,尽显山水,朴实之笔力,尽显浩海之波澜,带给人无尽启迪。

参考文献

[1]李艾红.《永别了,武器》的象征意义分析[J].读天下,2016,20:298.

[2]范盈盈.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细节描写[J].文学教育(上),2015,12:30-31.

[3]倪方,耿直.《永别了,武器》中“冰山原则”运用之解读[J].作家,2013,24:74-75

[4]李一.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读后感[J].芒种,2014,19:153-154.

[5]李笑笑.浅谈《永别了,武器》中“冰山原则”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4,24:100-101+138.

[6]娄宏亮.隐喻视角下对《永别了,武器》中自然要素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5,20:26-27.

注釋:

[1]《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20页

[2]《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4页

[3]《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第48页

作者简介:

李赫(1993—),女,汉族,吉林省榆树市人,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典文艺学 .

猜你喜欢

武器
仿生武器大揭秘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师父的神秘武器
美国PWS武器公司MK116 MOD 1—P半自动步枪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不能使用”的武器
战争催生的武器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