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

2020-10-12周树杰李钰莹顾越

美与时代·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核雕手工艺价值

周树杰 李钰莹 顾越

摘  要:核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之下,日益繁荣。现如今,核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经过了巧妙的融合,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对于这项代表性的中国工艺,当代人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核雕;手工艺;价值;创新

中国的核雕艺术历史悠久,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靡全国,甚至受到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好,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性、艺术审美性,以及趣味横生的可玩性。无论是传统核雕,还是新派核雕,它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精微且广阔的艺术世界。

一、核雕的历史

核雕艺术之所以古老,是因为以核雕刻自古有之。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是核雕艺术的高峰期,著名工匠王叔远就是因散文名篇《核舟记》而享誉天下。到了清朝,核雕手工艺人皆能因材施艺,将果核雕出生命或意境。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文化差异较为明显,核雕渐渐形成了“南工”“北工”两种派别。区分两者的方式,不是简单地通过地域来评判,而是要从艺术形式上来区分。“南工”核雕集中在苏州舟山,远及福建、广东,制作材料往往是橄榄核。“南工”更加追求细节,每一件作品的局部都能呈现出精、细、奇、巧的特征。不仅如此,以苏作核雕为代表的“南工”核雕近年来仍一直引领着核雕艺术的潮流。

“北工”核雕集中在河北廊坊、山东潍坊等地。制作材料主要是桃核,它的表面具有更多褶皱,沟壑纹理更为复杂,进行雕刻时要根据肌理下刀走线。因此,外形上呈现出粗、中、精三种风格形态。顾名思义,粗品较为简约,缺乏细节;中品稍加精细,形象鲜明;精品准确生动、神形兼备。“南工”和“北工”核雕作品的差异正体现于此,它们的风格样式不尽相同,但在艺术价值上不存在孰优孰劣。

二、题材的创新

对于雕刻题材的选择,“北工”“南工”核雕稍有不同。“北工”核雕在雕刻题材上偏好带有吉祥寓意的文化符号,例如仙人、瑞兽、弥勒等,它们都与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紧密联系。其对于世俗和宗教的过分强调,弱化了核雕的把玩性和趣味性。“南工”核雕倾向于没有任何寓意的橄榄核,在题材上注重民间故事和世俗生活,也不拒绝带有宗教色彩的题材,罗汉头就是一经典样式。所以从“南工”核雕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草虫瓜果,也能领略怪力鬼神。

近年来,在核雕的造型和题材选择上,工匠们突破传统固有思维的束缚,不再局限于罗汉、佛像这些宗教题材。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之上,他们敢于尝试,并创造出更多题材新颖的优秀作品。田洪波,作为山东省青年雕刻家,进行核雕创作已有多年。他的核雕作品往往以呈现有故事情节的大场景为特征,独树一帜的风格更是核雕界首创。《马拉车》为其得意之作,他巧妙地构建出相互呼应的人物关系,老人、小孩的表情栩栩如生。车门、窗户及其他局部细节皆刻画得灵动活现。面对桃核独特复杂的结构与纹理,田洪波因势就形,营造出马拉车时幸福、祥和的氛围。

核雕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但同时经典和传统的题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匠们对新题材的突破。可贵的是,核雕从业者和爱好者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不仅是田洪波,还有更多工匠敢于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核雕作品。

三、技法的创新

中国的雕塑艺术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小件雕塑品也同样如此,并颇具难度,这便是核雕被人们称为“鬼工技”的原因。

核雕的艺术价值,更多表现在技法的灵活巧用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利用高浮雕、透雕、镂空雕的形式进行雕刻,不仅核雕的精巧和细腻令人称奇,有的也具有可以和木雕、石雕等大型雕刻作品相提并论的震撼性。苏州核雕作为“南工”代表,首先做到保持果核的原形,再吸收其他雕刻艺术的精华,并通过创新的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来表现“精、细、奇、巧”,让人充分领略新技法给微雕带来的新活力。

张国华是山东潍坊的核雕大师,他敢于打破传统核雕只能围绕载体桃核做微雕、浅浮雕的局限,大胆地向着三维立体空间迈进,并进行大面积镂空留白处理,给予欣赏者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视觉震撼。《群策群力》作为他的代表作品,只以半个核桃作为载体,其内是使用刀笔刻镂出的细如发丝的蚁群。整体布局统一而完整,蚂蚁间的互动生趣盎然。轻盈生动是这件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张国华敢于创新,巧妙地用他的刻刀,以大胆的技法,营造出一个个精微又不失广大的核雕世界。

现代核雕能够在技艺方面,取得与明清时期卓然不同的突破,主要是人和器两方面的不断进步所致。一方面,很多在美术学院经过专业造型艺术训练的年轻人加入到核雕创作中来,他们的雕刻技法更为大胆新颖;另一方面,当代雕刻刀具更加精致锋利, 更能达到匠人想要表现的效果。

四、形式的创新

中国的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形式都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核雕自然也不例外。核雕的源起与古人的祥符文化以及驱凶避邪思想相关。明清之际,在有闲情逸致的文人促成之下,核雕转化为单纯的欣赏品,其形式开始更为贴近世俗生活。核雕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以把玩遣兴为目的,选取船舶、楼阁等日常生活题材。核雕艺术在近现代得到了很大发展,更加兴旺。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和知识分子愿意去探求核雕作品的新形式。首先,“意境”这一概念深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当中,只有创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才可以在其作品中表现美的意境。其次,虚实关系在近现代造型艺术中十分重要,它可以营造空间感,也是处理主次、轻重、疏密这些关系的关键。当代核雕既要兼顧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也要体现出近现代虚实关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不一样的构成美和韵律美,达到崭新的形式美感,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任敏华出生于姑苏舟山村,他对待核雕工艺,首先是对传统精髓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接着才是加以创新。《文人八爱》作为其代表作品,以八个人文典故为题,以“书画并茂”的表现形式,配以多种雕刻技法,从而构成一组栩栩如生的核雕。任敏华在创作中,以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并结合现代虚实关系艺术,进行布局和构思,最后形成“人、景、情”的三重结构,每件作品都是一面是浮雕画面,另一面是微刻草书,整体效果相得益彰。任敏华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核雕不一样的形式美。

形式不同于题材和技法,它更为抽象且道不清、说不明,但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阶段的核雕,“北工”也好,“南工“也罢,它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情趣都是截然不同的。从祥符属性转向观赏属性,在今天又转向审美属性,决不故步自封才是维持核雕作品吸引力的关键。

五、核雕的今天

核雕作为中国民间的一项立体微雕技艺,虽无具体准确的发源时期,但从明清这一高峰期算起,它也经过了一段不短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核雕的生产和创作不再以“南工”“北工”作为区分和界限,越来越多的大型核雕基地出現在全国各地,诸如苏州、潍坊等。自发投身于核雕艺术的手工艺人不在少数,他们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可以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核雕作品。全国其他各地的匠人们,同样都在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去涉猎艺术类书籍来提出新想法,也愿意运用高科技技术,去设计核雕作品。这一批批后起之秀的出现,对中国核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考验。

当代核雕艺术在发展道路上,经过创作者融合传统,并加以创新和改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创作题材、雕刻技法与艺术形式的相互调和,核雕不但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并且也更契合当代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人们愿意看到不同以往的更为丰富充实的核雕作品,手工艺人也愿意去迎合、去求新求变,这使核雕艺术不再只注重实用功能,也关注审美价值。

六、结语

随着中国古玩市场的兴起,以及核雕产业的不断进步,人们愿意在闲暇之余欣赏和品味核雕,领略其珍贵的艺术价值,体会其间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少手工艺人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核雕创作之中,这项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已经迎来了最好的繁荣时期。

参考文献:

[1]姜跃进,张梵.苏州橄榄核雕鉴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名家悟文玩编委会.名家悟核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徐捷.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2(7):13-14.

[4]杨海燕.巧夺天工的核雕技艺[J].文化月刊,2014(27):98-103.

[5]陈建华.核雕工艺特点与装饰艺术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37.

作者简介:周树杰,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钰莹,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顾越,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核雕手工艺价值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核雕方寸小核中见姿态万千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