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立足思维发展独具拓展数学课程

2020-10-12吉莉君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吉莉君

【摘 要】“学会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将“动手做”与“学会思维”融为一体,聚焦真正的“思”,关注真正的“学”。教师要以设计关键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以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过程来促进其思维的生长,以渗透数学思想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从根本上实现课程拓展与思维发展的融通。

【关键词】动手做;学会思维;小学数学

从一年级开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安排了“动手做”的活动,主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富有数学内涵的操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一旦遇到“动手做”内容,部分教师要么是草草了事,一带而过;要么是搁置不理,索性不教。这使得“动手做”的教学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缺乏应有的效果。课堂上看似一片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却没有被真正打开,这样的“动手做”就缺少了精髓和灵魂。真正有效的“动手做”应该是“动手操作”与“学会思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维,形成数学思维观念,从而促进终身发展。下文将通过若干个“动手做”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诠释这一理念。

一、设计关键问题,引领思维方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动力。数学问题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加深数学知识印象为辅。在数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问题内容过于枯燥,尽量减少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无效问题。为此,在组织“动手做”的活动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有向思考,让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学片断一】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单元中的“动手做”

师:数一数,各由几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至少要添几个正方体,才能使它们成为长方体?

生:我觉得最左边的不需要添加正方体,只要把最前面的一个正方体移到后面空缺处就可以了。

师:移动和添加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不能移动,只能在空缺处添加。至少要添加3个这样的正方体。

师:继续观察第二个几何体,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生1:先添第一层,添了3個;再添第二层,添了7个,一共7+3=10(个)。

生2:第一层添好,第二层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生3:每层9个,2层一共18个,减去前面数出的8个,还应添10个。

师:照这样计算,第三个几何体要添加多少个正方体?

生:18—7=11(个)

……

一方面,引导学生“数一数”“添一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信息,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灵活的思考。例如,当学生提出“可以移动正方体”的时候,及时组织学生辨析“移动”和“添加”这两种不同操作的含义。显然,这样的处理较好地发挥了“动手做”的教学功能,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有益的感悟。

二、经历数学过程,促进思维生长

史宁中教授曾说过:“世界上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组织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动手做”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中积累基本的思维经验。

【教学片断二】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中的“动手做”(整合创编:如下图)

师: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二连方、三连方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师:仔细观察下列5个四连方,猜一猜,哪一个周长最短?

活动要求:

①算一算:周长分别是多少?②说一说:和猜想一致吗?为什么?

师:想一想,哪一个图形的周长最短?为什么?

片断中的数学活动不仅验证了结论,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连方的周长是复杂多变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情形比较复杂,教师要先给一些简单的情形,启发学生从简单想起,再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规律,使获得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渗透数学思想,拓展思维深度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作为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思维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更有助于思维的纵向发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自主探究空间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奥秘,进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不断强化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片断三】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单元中的“动手做”

活动一:用8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活动二: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3份学习单:有( )行,每行( )个;( )×( )=( )。

生1:1、12;2、6;3、4。

生2:3、4;4、3;2、6。

生3:2、6;1、12;4、3。

板书:1×12=12、2×6=12、3×4=12 。

活动三: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磁力片拼一拼,再去验证一下。

以“形”思“数”的思想在这里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以“数”想“形”,在转换中建立“形”。教师巧妙地转换了活动情境,直接给出乘法算式,从而使学生能大胆地思考,尝试写下符合要求的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微妙的数据变化导致几何图形的变化,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灵活思考,敢于想象,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其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重视自我反思,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学习中很多方法、技巧都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思考、感悟,并在反思中梳理和提炼。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例题之后都有学生总结、自我反思的环节。即使教材中没有,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主动反思。

【教学片断四】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动手做”

实验准备:5种规格纸片、每种6张;

实验过程:围一围,看怎样的6张纸片能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分别有几种;想一想,围成的这些纸片中,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本次“动手做”活动以数学实验的形式展开,在实验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我们在探索的时候,经历了哪几个实验步骤?学生在交流讨论后总结:经历了“学具准备、提出猜想、操作过程、得出结论”等步骤。也可以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种不同情况分类整理,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思维结果记录下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方法的提炼,从而提升学生的答题完整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五、结语

在笔者眼中,数学“动手做”课程还处于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之中,仍然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思考、持续实践,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做深做透、形成系列,扎扎实实地将“动手做”课程意识融入学校发展中,深入教师观念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岳红飞.用好教材资源 促进数学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17(03).

[2]刘小燕.一个“动手做”活动的教学片断及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7(12).

[3]郭俊存.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23).

[4]黄德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做”活动的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6).

[5]王凌莉.在“动手做”中提升数学思维——“可能性”的教学片断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6(24).

[6]姬相如.浅析小学数学中如何通过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

[7]欧阳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思考[J].教育,2016(10).

[8]朱国锋.“动手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新课程导学,2013(3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