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语言养成策略探析

2020-10-12吴建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发展策略小学

吴建

【摘 要】数学语言是认识数学概念、理解数理、表达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本能力。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知识学习和解法应用,忽视学生数学语言与表达思维的养成。为此,本文着重从数学阅读、数学表达、引导示范、体悟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发展策略

数学素养不仅指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解法,数学语言表达力也是衡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条件。数学语言与数学逻辑、数学思维关系紧密,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法则、探究数学内涵的载体。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能具备有条理地思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解题过程,具备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笔者立足实践,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一、针对教学困境,转变培养观念

数学语言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但当下,教师面临认知困惑,实施路径匮乏的尴尬。一方面,在数学语言认知培养上,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数学语言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往往忽视对其数学语言的启发、训练。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向抽象理解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学生逻辑思维养成契机,以形象的语言、简要的陈述、富有逻辑的表达,让学生感知数学语言,积极开展示范引领和训练,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表达,体悟数学知识本质。另一方面,针对当前课堂教学重解题、轻表达问题,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确立“数学语言发展”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从学习数学、感悟数学、交流数学中,分享数学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能从数学语言表达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在数学语言表达上,针对学生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问题,教师要从数学学科入手,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由少到多,让学生学会连贯而有逻辑地表达数学想法。教师要丰富问题激发和示范引领方式,激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意愿,构建数学交流情境,让学生养成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二、从体悟、训练中促进数学语言发展

能力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从体悟、训练两方面来抓起。体悟主要指靠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数学知识,并将之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语言的表达,需要明晰数学信息要点,强化学生数学认知经验的生成,学生的数学经验越丰富,其數学语言表达越成熟。一般而言,自悟是对外界数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照已有数学经验,进行加工输出,产生新的数学意义。考虑到学生自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序数学语言,让学生从数学信息中学会综合,形成结论性数学语言。同样,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注重对学生表达意愿的激励,要突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增进学生语言表达热情。通过训练,以外部促发的方式,让学生从训练中掌握数学语言,学会表达。结构心理学强调:“语言表达是由内部向外部转换的过程。”对于数学语言,教师要关注小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数学学科实际,给学生提供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范例。

[教学案例1]景区对外票价,普通门票30元;六十岁以上老人票15元,团体30人以上为20元。某旅行社组织130名游客参观景区,60岁以上老人27人,如何设计购票方案最合理?

教师鼓励学生展开题意阅读,从读题中把握题设条件及重点信息。一部分学生将思考重心放在为什么60岁以上票价便宜问题上,之后将购票方案设计为团体方式,直接利用(27+130)×20来计算总费用。又一部分学生从题设条件进行梳理得出:高龄老人,票价为15元,可以单独计算;剩余不足60岁的老人,有130人,可以按照团体购票方案来计算,得到27×15+130×20。还有一部分学生想到,可以让高龄老人与其他老人组合成“30人团体”,剩下的人不买团体票,得到(27+3)×20+(130-3)×30。不同的购票方案,体现了学生对数学抽象思维的表达方式。

三、从阅读与示范引领中掌握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思维性。在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术语和符号,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术语理解不准确,在表达时难免出现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数学知识时,认真、细致、多思、多说,让学生读得懂,说得清。

[教学案例2]非洲野狗最高速度为56千米/小时;鸵鸟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问,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对该题设置问题:如果同时从同一点出发,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为什么?请学生进行表达。学生在判断能否追上的条件时,需要分别列出野狗的最高速度、鸵鸟的最高速度,并结合同一点,同一时刻进行思考,看谁跑的更快,看谁能超过谁。很显然,根据题设,鸵鸟速度是野狗的1.3倍,说明要比野狗的速度还快0.3倍,因此,野狗是无法追上鸵鸟的。再提出问题:依据题意中的1.3倍,如何计算出鸵鸟的最快速度?怎样去验算?该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运用,并根据56×1.3=72.8(千米/小时),得出鸵鸟的最快速度是72.8千米/小时。这个速度比野狗的速度快,野狗是无法追上鸵鸟的。对于如何验算,主要考查小数除法,利用72.8÷56=1.3,得到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接着,笔者出示两个计算题:1.2×0.4与2.4×3,它们分别与1比较,有何发现?从两个数相乘,看其因数与1的大小关系,前者的因数小于1,求得的结果要小于1.2;后者的因数大于1,求得的结果要大于2.4。由此,让学生从观察因数与1的关系,来从中辨析积与因数的关系。在小学乘法中,当因数比1大时,所得的积一定比另一个因数大;当因数比1小时,所得的积,一定比另一个因数小。

四、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数学语言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平时多交流,多实践。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理解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思维,获得独特的数学见解。例如,在学习“小数点”时,结合图表信息,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对数本身大小的变化。列出一个数35.35,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到的数为353.5,这个数与原来的数相比,有何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后得出“变大”规律;再列出一个数274.8,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27.48,这个数与原来的数相比,有何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变小”规律。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分组,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讨论,挑选学生进行发言。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估计该角的大小;接着,以小组方式进行交流,归纳估计角大小的方法,并让学生利用量角器动手测量,展示成果。各组由组长发言,并依次挑选其他组员进行表达,相互补充和完善估计角大小的方法。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意识得到启发,组员在表达时,其他成员要倾听,对照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促进互学互助。再如,在学习“元角分”时,对于“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利用“1元=10角”“1角=10分”等式,列出不同的换算题目,让学生结合题目,分组换算并进行口头表达,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又强化了学生对“元角分”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动脑效率。”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养成,教师要做好表率,要加强自身学科知识、数学语言表达素养的提升,积极拓展和促进学生数学语言实践路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海波.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

[2]李燕.深化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3]欧雅彬.试论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32).

[4]陈根荣.多元开发,塑造数学语言——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发展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09).

[5]王家成.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师,2012(01).

[6]张玉祖.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策略[J].发展,2012(05).

[7]刘燕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教师,2019(34).

[8]任美暇.能说会道巧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21).

[9]娄敏.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读与写,2017(29).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发展策略小学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