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的实现及构建

2020-10-12焦珊

中国市场 2020年24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焦珊

[摘 要]智慧图书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化设备,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开启图书馆的智慧时代,帮助图书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文章从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创新途径为分析点,通过服务内容的智能化,最终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阅读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197

1 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特征

(1)全方位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全方位服务既是信息全方位整合,也是管理全方位调控。智慧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高度整合,形成资源共享平台,让用户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方便快捷的查找数据。

(2)智能化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旨在图书馆融合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提供服务。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定位服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感应技术等进行建设、管理。这些智能设备和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

(3)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主要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构建读者空间。传统图书馆信息广泛、资源量大,要为用户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源,用户需要根据需求在大量的资源中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源。

2 智慧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途径

2.1 建设智慧图书馆门禁系统

智慧图书馆的门禁系统既包含对人员出入的识别,也包含对馆内图书资源借还的识别。从人员进出的识别来看,传统图书馆都是采用门禁卡的形式进行图书馆的相应管理,这种门禁卡的缺点在于容易消磁和容易丢失,引发后续的图书馆进入问题、补办挂失问题等。智能图书馆门禁系统充分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有效避免门禁卡丢失等的缺陷,便捷用户进入图书馆的过程。

从图书借还的识别分析来看,智慧图书馆应该引进RFID技术来支持图书借还,精准的实现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非接触式通信,有效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有利于实现多书同时借还,促进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升,强化用户的体验感。但是,RFID技术也存在成本高和安全性不强的缺点。因此,智慧图书馆在利用RFID技术时,可以通过适当规划高频和超高频的使用范围来降低成本,保障图书馆的信息安全。

2.2 建设智慧图书馆检索服务

传统图书馆配备的检索系统是直接对图书馆中的资源进行搜索,通常采用文字的检索方式。这种检索,可能会导致相关资料不全。而智慧图书馆扩大检索范围,并利用关键字检索的形式,为用户获取更详尽的内容。同时,在检索中应该融入语音检索和智能推荐系统,语音检索极大地缩短打字的速度,能够快速的将书目展现出来,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

2.3 建设智慧图书馆阅览服务

智慧图书馆阅览服务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用户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智慧图书馆应该加强阅读的个性化服务和阅读分类服务,极大地程度提升阅览服务质量。智慧图书馆需要融入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阅读服务。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快速的锁定用户并分析用户在馆内的阅读数据资源,对阅读的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向用户精准的推送馆内阅读资源和相应的阅读活动,帮助用户建立起独特的个性化书单,实现与用户的多角度互动与交流。同时,智慧图书馆应该对相关的书目进行分类,将不同种类的书目进行划分,提高阅览过程中的复杂流程,进一步加快书目检索,让用户能够用最快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的类别,促进图书馆阅览服务建设。

2.4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还服务

智能借还服务能够保障智慧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促进管理升級。通常传统的图书馆采用人工借还模式,导致效率过慢,图书不能够及时上架等相应问题,降低图书资源的管理模式。智慧图书馆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RFID技术以及相应的智能操作设备实现图书馆的借还服务,提升借还效率。图书馆将RFID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融入借还流程中,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识别区域,在不用触碰的情况下就能够直接实现图书电子标签的识别,实现轻松借阅图书;而还书时只用将图书放在指定的自动操作台,智能机器设备将会对还回的图书进行整理上架,有效的节约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借还服务的效率。

3 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和构建的对策

3.1 融入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智能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图书馆从多方面整合馆内资源,形成高效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自助化管理模式的开展。图书馆需要利用多项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高用户在馆内的参与度,将更多的服务向着自助形式进行转变,让更多的读者参与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增强体验感和便捷感的同时,简化图书馆管理压力,缓解馆内复杂的管理程序,提升管理效能。第二,将智能化融入各环节,实现各环节的精准互通。图书馆需要从门禁系统、检索服务、借还服务、阅读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改进,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流程,强化图书馆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3.2 组建优质的智慧人才服务团队

智慧图书馆应该组建优质的智慧人才,为图书馆的服务增加内在动力,从人才建设管理上丰富图书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引进人才。图书馆应该针对馆内不同的岗位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通过人才招聘考核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的引进。智慧图书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建设,考核机制能够有效的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考察,引进所需人才。第二,开展人员培训。图书馆需要对上岗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图书馆加快智慧团队建设。开展智慧人员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育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应用与管理队伍。第三,完善图书馆用人机制。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制定图书馆不同岗位的不同规划,安排匹配的人才。图书馆根据现有人才的特点进行适当用人,发挥人才管理的最大效用,充分的组建优质的智慧人才服务团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3.3 创建智慧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

创建智慧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需建立资源的存储与信息安全共享:第一,完善图书馆资源储存空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完善资源存储空间,帮助图书馆存储更广、更复杂的资源数据。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云计算,帮助智慧图书馆扩展存储范围,实现信息存储力度,促进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第二,完善资源信息安全共享。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共享平台要注重用户信息的保密机制和资源共享双方面的建设。

从用户信息管理层面分析,智慧图书馆需要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馆数据准入制度和审查制度,严格管控用户的数据资源,通过安全的信息系统对用户信息进行存放。同时,图书馆也要限制相应的访问权限,只有高层管理人员能查阅相关数据,从而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从资源共享层面分析,建设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其他图书馆及相应的文献管理机构,实现馆馆资源共享。图书馆也能够通过资源平台进行用户阅读数据的分析,进而进行用户的个性化推送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资源服务。

4 结论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适应智慧时代转型的必然结果。智慧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服务,能精准的匹配读者需求,满足读者的体验感。因此,图书馆应该适应图书馆的职能转变,积极地投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吸引更多的读者,为读者带来新体验、新知识和新智慧,促进全民智慧化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茹, 刘玉美.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途径实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91(3):95-96.

[2]孙鹏, 曹阳.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筑——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156(4):52-58.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
基于新技术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智慧校园”平台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研究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