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校本课程 渗透和美教育

2020-10-12何富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校本课程

何富明

【摘要】中学开展和美教育,首要开发出系列校本课程,并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和美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和美教育要立足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地方区位发展需要,构建起美德、美智、美情、美体、美行与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相协调,使和美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压力、阻力。

【关键词】中学教育  校本课程  和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10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对人的全面发展就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因而,和美教育也应势而生,成为了全人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保障。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秉承校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内涵,将和美教育与学校特色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校本课程,而且还建立起系统化的和美教育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中学特色教育之路。

一、立足学校特色建设,开发和美校本课程。

和美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去掉文化虚无主义,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课程教学中,才能使和美教育的内涵与理念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成长。因而,开发契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和美教育课程体系,是和美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标志。一方面,和美教育不单是纸上谈兵式的审美观培养,更是落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的美学教育,是全人教育理念的必然产物。要完善并健全人的品格,就要使和美教育转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全面促进学生和美品格的养成。另一方面,和美教育有效地打通了多学科的联系,形成了交叉学科下或多学科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推动学生走向综合性、全面化发展,代表了新时代下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的其中一个方向。尽管当前国内有很多学校开展和美教育或和美文化传播,但开发系统化的成熟课程体系,却是一个空白。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和美教育的理念落实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支撑,而这种科学合理性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交叉学科或多学科融合的和美教育理念,不能仅通过现行考核检查标准进行判断,更是要立足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与学习潜能挖掘,才能使之以核心素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注定了和美教育不是“短平快”见效的教育改革或教育途径,只能通过更长远的学生发展指标跟进才能体现出来的。

第二,和美教育课程必须与学校特色建设相一致,使和美教育内涵与学校发展内涵相协调,才能使和美教育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和美教育课堂打破现行学科教育体系,很容易造成教育教学的重复浪费,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只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融合,形成另辟蹊径的综合教育课堂,才能使学生既联系其他学科学习,又充满热情接受这一课程,从而使和美教育理念得到落实。

第三,和美教育課程还具有地域性限制,必须与地方发展有机整合,和美教育才能受到社会关注。和美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普世价值观,而是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实实在在的课程。只有把地方文明传承融入到其中,引导学生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才能构建起富有成效的教育体系与校本课程体系,才能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而取得进展。

在观澜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就综合考虑了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并树立起以学校特色建设为立足点,开发和美教育课程体系的做法。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围绕着学校“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之理念,首先开发了文学赏析之“我与经典有个约会”——《经典阅读》,引导学生从文学层面解决文化与文明的认知。然后进一步结合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原则,从文学向书画、音乐、戏剧、服装等延伸,把本土传统与流行要素都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经典鉴赏系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引导,学生在经典鉴赏中感受、理解、接受并体会和美文化,从而使学生在不同视角下对“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学校特色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实现学校特色建设与和美教育的协调发展。最后,和美教育课程体系又回归到学生兴趣,把艺术审美与现实审美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和美教育内涵的理解,并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兴趣之路,使学生个体目标与学校特色内涵融为一体。

二、融入区位发展需要,开展和美教育教学。

要实现和美教育设计的效果,保障和美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展,学校不仅仅要重视相应的措施与时间保障,更要将学生生活环境与和美教育联系起来,形成环境育人下的和美教育教学,推动和美教育走向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而这一立体化的育人模式,既与教育教学过程息息相关,也与学校区位发展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说,学校所处的区位与环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了和美教育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区位发展决定了一个学校办学及特色发展的整体方向,自然对和美教育内容及课程体系、育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向,由区位发展需要来决定的。和美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体现,更应当体现出区位发展需要。因此,对于中学和美教育而言,立足于学校所处的区位来开展和美教育教学,既是现实需要,也是走向特色的发展之计。

观澜二中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无论是思想潮流、文化发展亦或是审美观念,与很多地区尤其是内陆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深圳的区位发展不仅仅立足于满足深圳特区的发展需要,更要满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人才需求。因而,世界视角与本土文明的融合,创新精神与“智造”产业的发展,都对和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学校的和美教育融入到深圳区位发展之中,使和美教育呈现出独特而有品位的校本化教学风格,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接轨本土发展,放眼未来需要。

当前,学校以深圳特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与发展为切入口,以文化为抓手,以文明传承为载体,将深圳作为未来世界级城市为前提,以“开眼看世界”与“关门看自己”为主题,从世界文学与深圳文学发展的两极,作为一个专题,将学生以兴趣为中心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报告撰写等方式,对比深圳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的情况,从而实现学生认识世界文学与深圳文学的目标,渗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而透过文学去看文明与文化,则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兴趣将和美教育的方方面面更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自主转向自觉探究的方式过程,使和美教育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当然,必须看到中学生受各方面的限制,所做的调研与报告不尽如人意,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和美教育中美德、美智、美情、美行等观念却深入人心,学生对深圳开放的区位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有更清醒、更开放的认识。

三、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和美教育体系。

从本质上来看,和美教育的目标指向,与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是一致的。换言之,学校和美教育的开展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实现和美教育的目标。核心素养所表现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既是学生综合全面的体现,又是和美教育切入教育教学的契合点。但同时,又要将和美教育尤其是和美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相区别开来,才能体现出和美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差异性,避免学生产生重复学习、浪费时间的不良印象。但同时,和美教育体系又应当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形成课内课外的延伸,才能使和美教育体系更完善、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前观澜二中实施的实际情况与效果来看,和美教育更多是从学科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使核心素养在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加强,从而完善和美教育课程体系。

如观澜二中在人文底蕴素养的培养中,立足于深圳曾为客家居住之处的历史渊源,将深圳客家文化代表的博物馆物品、生活习俗、房屋设计、音乐艺术及民间艺术等,形成系统化的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耕读传家”的人文内涵。还与今天的深圳移民之都现状结合起来,既开设广东地区传统的舞狮、粤剧、粤绣、武术等校本课程,而且还将客家山歌向传统民歌转移、新客族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特区文化与世界潮流融合等融入和美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并形成有特色、有包容的和美教育體系,对当下的深圳特区文化认知更全面。而这种完善,正是通过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培养来实现的。从广东传统出发是立足区位,逐步向中国传统延伸是拓展内涵,最终走向世界背景下的融合与发展,彰显了深圳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动能,及其背后的人文发展之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引领下,又使和美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与语文、历史、音乐等学科形成呼应,增强和美教育与学科教育联系的同时,又给予学生较自由的空间发展人文底蕴,形成较强的探究精神与较好的学习研究习惯,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围绕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完善和美教育体系,既是将和美教育演绎为交叉学科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又是将学科教育与和美教育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和美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把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引入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增强与发展中去,并以此来完善和美教育体系,形成与学科教学互补的教育模式。

总之,对于和美教育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方案,其开展效果既要有长远的课程体系规划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与学生兴趣、学校发展、地区特色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才能使和美教育真正引导学生走向“和美”之路。和而不同,育君子之风;美美与共,促大同之气,和美教育可期可待。

参考文献:

[1]张星.基于和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17-20.

[2]邱元法.扬“和美”文化,拓德育之路——“和美”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思考[J].新教师,2019(04):18-19+2.

[3]马书彬.根植学校文化  润泽和美人生[J].黑河教育,2020(05):4-5.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校本课程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