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培养学习品质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探究
2020-10-12卢秀进
卢秀进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学习形式,也是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它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和需要而自主选择的活动形式,数学活动是区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数学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期望对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专注、创新、反思和解释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习品质 幼儿 区域活动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92-02
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开放的活动,它不受传统集体教学活动的束缚,又不同于其他自由游戏活动的分散,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师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操作发现新知识、巩固旧经验,产生主动学习。
一、学习品质的定义
关于“学习品质”,没有较好的定义,目前得到大家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华盛顿州的定义“学习品质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①
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一)区域活动中数学材料的设计与投放——培养好奇心、主动性品质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只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数学经验的获得。
1.数学材料的设计和投放具有适宜性。小班幼儿以自我中心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专注力集中时间较短,生活经验较少,在数学材料的设计时以幼儿单独操作为主,同一份材料数量要少,便于幼儿点数。随着幼儿年龄增大,其理解力和控制力提高,产生合作需要,数学材料的投放逐步增加难度、符号、书写、记录等。
2.数学材料的设計和投放具有丰富性。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受年龄和心理行为的限制,小龄幼儿倾向于跟同伴平行玩同样的游戏,操作同样的材料。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相同的材料要准备足够的份数,一是避免出现幼儿争抢,二是当幼儿操作失败时可以拿同样的材料再次操作。
3.数学材料的设计和投放具有多样性。幼儿数学经验是通过重复、多次操作习得的,通过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特性中概括出来的。如:关于“匹配”经验的获得,教师可提供颜色匹配、大小匹配、职业匹配、服装匹配、逻辑匹配等。在多元刺激下,幼儿在生活中会主动探索是否有其他的呈现形式。
4.数学材料的设计和投放具有层次性。同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也呈现差异性,受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发展的水平不尽相同,这直接导致他们选择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不同。如:关于“分类”材料,准备一维分类和二维分类的材料,一维分类材料中仅显示单一或两种颜色、大小等同一属性,二维分类可以显示两种不同属性。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准备不同深度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支持每个幼儿的发展。
教师关于数学材料的投放区域,间接影响幼儿在更大广度上获取数学经验。因此数学材料不仅可以在科学区、积木区、生活操作区投放,还可以在语言区、表演区、娃娃家投放,如手偶/表演服按模式摆放,与数学相关的绘本。让数学遍布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让幼儿的好奇心从科学区延伸到语言区、积木区、表演区,延伸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都能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幼儿在操作科学有序投放的、差异化的数学材料中获得成功体验,会进一步激发兴趣,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愿意尝试学新东西。此外,辅助材料的提供,如科学家服装的穿戴,区域标识的设置等,可强化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数学区域活动前的计划与阐述——培养思考、解释品质
数学区域活动开展前,让幼儿自主选择,并制定计划:思考自己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如何分工?可能会发生什么?预测得出什么结果?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计划,让幼儿的思维活动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预测数学探究的结果,促进幼儿的深入思考,通过解释让思维更清晰。区域活动的选择是基于幼儿的兴趣,计划和阐述指向于幼儿逻辑思维建构。
(三)数学区域活动时的操作与探究——培养坚持性、专注品质
在自主的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通过材料来探究事物、检验预测。教师要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不轻易打断幼儿探究的定力。一是当幼儿正处在思考、动手操作时,教师不主动干扰,让幼儿可以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做探索。二是当幼儿遇到困难,停止操作,但仍然在思考时,教师不主动干预,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勤于思考。三是当幼儿遇到困难,停止操作与思考,寻求帮助时,教师再融合恰当的语言和帮助方式,协助幼儿正面挫折和失败,克服困难。
(四)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记录——培养求实、创新品质
教师鼓励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运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如:小龄幼儿可采用教师帮助的电子信息记录方式;或可采用作品留存记录方式;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可采用量化的、专门的、板报式的记录方式,教师只需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幼儿或教师协助幼儿记录探索、操作的真实途径、结果。当探究结果与自己计划、预测相左时,仍能尊重事实。善于发现的幼儿通过记录内容的比对,更容易发现事物的异同和探索路径的优劣,从而调整操作方式。
(五)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培养坚持、反思品质
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数学活动,当面对幼儿提问时不能直接告知结果或者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应该通过提问内容来启发幼儿多操作、多观察、多思考,结合自己的活动记录找出事物的关联性,得出结论。如果在一两次的探究中依旧得不出答案,可以记录下来,延伸到下一次的数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去。一是让幼儿关注到数学活动是可以慢慢探究的,是需要挑战精神的。二是让幼儿了解不是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得到理想的成效,是有可能失败的。三是让幼儿尝试将数学活动拓展到其它领域活动中去,是对经验的迁移。
(六)数学区域活动后的小结与分享——培养反思、解释品质
活动结束后,有计划地组织区域小结,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通过区域计划、操作记录等多方信息来解释或展示所获得经验。一是让幼儿学会自评。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到什么程度”、“与计划的活动相比,感觉如何”,让幼儿通过思考去梳理学习活动,发展经验。二是让幼儿学会互评。对于大龄幼儿,教师可让其比较自己与同伴做法的异同,引发他们的思考,通过同伴学习来获取经验。三是让幼儿解释。经过思考的自我表达,能够加深幼儿对活动的认知和经验的习得,深化反思能力的发展。幼儿解释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他幼儿的倾听品质。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教师要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②教师要在观察、解读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和能力,为幼儿下一步经验的获得提供操作材料、优化教育行为,充分利用好数学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注释:
①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鄄marks.http://www.k12.wa.us.EarlyLearning/Benchmarks.aspx,2006-6-25
②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32
参考文献:
[1]张晓妍.给孩子整块的活动时间,保证自主活动的开展——以幼儿园大班幼儿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16-17
[2]黄晓梅.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40
[3]孙晓昕.主动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自主式区域活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02):161-162
[4]李金艳.幼儿学习品质的含义及其培养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7(10):107-109
[5]赵玲.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64-66
[6]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0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