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丽爱情歌谣中的伦理悲剧及美学意蕴分析

2020-10-12李文丽

牡丹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上人夫君父权制

高丽爱情歌谣具有独特的个性,能够表达妇女内心的情感,唱出妇女内在的诉求,属于高丽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丽文化密切相关。本文结合高丽爱情歌谣的特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深刻解读高丽爱情歌谣的寓意和内涵,赋予高丽爱情歌谣特有的伦理价值和美学韵味。

高丽爱情歌谣的产生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影响,属于特定时期形成的歌谣。其多为普通妇女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意在通过真实的表达、毫无修饰的倾诉,减轻心理压力。歌谣通俗易懂,深得民众新爱,因此广为流传,现今为止,共有14首,皆是以“情”为主线,悲切、伤感、哀怨,意蕴深厚,内涵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一、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

高丽社会属于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具有绝对的支配性特权,加之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文化的熏陶,这一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父权制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女性的诉求和选择。在这样的伦理环境下,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和选择存在一种被动状态和依赖性。一些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受其影响陷入想要得到但无可奈何的境遇。这种伦理困境常常导致一些妇女产生爱情悲剧,情感选择基础失衡,痴情但缺少自我,丈夫或心上人单一方面的决定便是妇女的决定。从现代爱情观的角度分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是发乎于心、动乎于情、止乎于理的,可以放弃自我,但不能迷失自我,否则自己将会成为爱情的牺牲品。

通过品读高丽爱情歌谣可知,抒情主人公遇到的一个伦理困境便是夫君或心上人的别离,这种别离多数皆因夫君或心上人独自离去而产生。抒情主人公虽然不情愿,却无法挽回局面,更不懂得争取和改变,使自己陷入无奈的承受中,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人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不接受,却逆来顺受”。经分析,这种伦理困境虽然来自夫君或心上人的独自离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自身对爱情认识、对爱情追求、对自我在爱情中的定位的偏差,从而出现困境和悲剧。如果抒情主人公或选择努力争取、或选择坦然面对,皆不会产生强烈的哀怨和无助。

以《西京别曲》为例,其主要内容如下:夫君即将离去,抒情主人公内心充满哀怨、惆怅、无奈的情愫,只要夫君能留下,或者能够和夫君一起走,自己愿意放弃所有,但最终依然含泪送丈夫远去。经分析,抒情主人公之所以存在伦理困境,主要是因为其并没有想到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思想都是基于自己夫君而发出的,完全失去了自我;抒情主人公怕自己的夫君发脾气,所以含泪将他送走。可见,父权制对其影响之深,使抒情主人公宁可放弃自己所爱,也不肯执意挽留,结果只能是自己独自承受思恋之苦。

综合而言,爱情方面,抒情主人公对自己的定位偏低,将正常的爱情看作是一种施舍,面对困境,选择的是接受,并没有抗争,缺乏对爱情的思考,受到父权影响较大,所以处于伦理困境之中,不能自拔。

二、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

伦理诉求属于人们遇到伦理困境时发出的伦理要求,更是伦理选择的前提。与此同时,伦理诉求也是人伦理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可以通过诉求实现自我排解。每个人遇到伦理困境,皆会产生伦理诉求,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也是如此。由于受到父权制影响,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受到伦理道德约束,面对自己夫君的所作所为,只能选择接受,所以更多的是期望,期望自己的夫君或者心上人不要离开自己,不要抛弃自己,即使离开自己,或者抛弃自己,也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再度回到自己的身边。由此可见,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是在父权制影响下的诉求,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

以《别离》为例,其中一段唱词“多么不愿放你走啊,可又怕你发脾气,含泪送你走啊,只望你快快回到我身边”。经分析,抒情主人公不希望丈夫离开,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苦苦挽留,但采用的方式则是一种哀求,可见父权制对其影响较深,使其没有勇气更强烈的、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这种伦理诉求具有“委曲求全”的特点;面对丈夫远去这一事实,抒情主人公并没有绝望,而是希望其快快回到自己的身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希望可以为其生活提供动力。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希望也是一种自己不愿接受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

总体而言,抒情主人公伦理诉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希望丈夫能够对自己多一些关怀,与自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希望丈夫不要离开自己,即使离开自己,也要快快回转;希望丈夫不要抛弃自己,即使抛弃自己,也能够回心转意,再度携手。但是,伦理诉求只是抒情主人公面对伦理困境的一种意愿表达,很难做到如愿以偿,所以需要抒情主人公进行伦理选择。

三、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选择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伦理选择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伦理选择是指人的道德选择,通过选择实现道德成熟和完善的目标;另一方面,伦理选择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德选项的选择,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结果,从而形成不同的伦理价值。基于此,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面临的伦理选择有两种:一种属于在自由意志驱使下产生的自我放任,另一种则是对悲观现实的忍耐,并坚守当代伦理道德。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女人,虽然受到父权制的影响,但依然具有对自由意志的本能追求。

以《履霜曲》为例,抒情主人公的选择为:我是你的人,怎能觅新欢?哪怕是死,也要和你在一起!这属于对悲剧现实的忍耐和对伦理道德的坚守。这属于所有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共同的伦理选择。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到父权制、社会伦理道德、伦理秩序的影响,作为一个女人,必须做一个贞洁烈妇,这样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否则将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抛弃。研究发现,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蕴含“恨”这一朝鲜民众特有的心理,属于一种聚集在心头、难以排解的情结,多为弱者的心理表现。这种“恨”并不是应激性反应,也不是阶段的表现,而是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经过思考之后产生的,持久存在。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其形成固定的審美情感模式——充满哀伤的哭诉。

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是强大的,一种为“爱”的力量,另一种为“恨”的力量。相比而言,爱的力量更加理性,充满正能量,能够使抒情主人公乐观向上地生活。恨也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但存在一定的扭曲性,过分的恨则会使自己失去理智,产生过激的行为,从而影响伦理选择。

四、结语

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两个,具体为丈夫或心上人独自离去、被丈夫或心上人遗弃。但受到父权制的影响,抒情主人公只能挽留,寄希望于未来。这时,抒情主人公内心充满哀怨,产生伦理诉求,希望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然而,伦理诉求并不一定能实现,这就产生伦理选择,几乎所有抒情主人公都会选择对悲观现实的忍耐,坚守伦理道德。与此同时,高丽爱情歌谣抒情主人公的伦理诉求和伦理选择还会反映朝鲜民众特有的“恨”心理。可见,高丽爱情歌谣属于“伦理+父权+美学+情感”的结合体。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李文丽(2000-),女,山东德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朝鲜语。

猜你喜欢

心上人夫君父权制
遥远的思念
我在等我的心上人
面试三个准夫君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没有画眉乐,偏是斗嘴欢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小路上走来了我的心上人
如果是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