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020-10-12李阳王丽云

现代企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考核

李阳 王丽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要”。为我们指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在于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培养理论素养高、实操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作为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旨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从而缓解低技能劳动力过剩、高新技能人才匮乏的结构性就业困境。深度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协作平台,也是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实质性主体,它是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受益者,是职业教育办学过程的合作者,是职业教育办学效果的评价者。但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里,存在高职院校承担着主要参与人的角色,企业往往处于一个辅助角色的现状,存在企业主体意识弱,在参与产教融合各类合作中存在浅尝辄止、高校热企业冷、创新动力不足,参与主动性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出发点是获取经济效益,但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科技转化的周期较长,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企业感受到产教融合的成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尤其是提升科研服务能力,积极引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开展多渠道的校企合作,共建时间教学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工程研究中心、构建协同育人实训基地、共享知识产权等,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让企业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由不积极转向主动开展产教融合,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理想状态。

2.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①高校学生培养方案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落脚点应在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企业参与较少,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偏差。只有加强高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符合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能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岗位的任职条件,使人力资源培养与市场需求信息无缝对接,实现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才能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发生。②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深度交流不足,产教融合项目考核机制缺失,合作往往局限于表面,实效性较差。可通过专业点共建、新型学徒制培训、社会服务、交流调研等形式促进高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互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科技成果落地,提升高校和企业的整体创新活力。

3.“双师型教师”缺乏,良莠不齐。“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同时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技能,能够指导学生掌握理论技能的同时,掌握适应工作的岗位技能。高职院校中主要是校内的部门教师通过培训和企业交流等形式获得“双师型教师”资质,以及企业的部分技术骨干、高层次管理人员等。但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一方面高职院校现有资深“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企业的“双师型教师”能给学生带来适应市场的实践技能,但普遍理论知識欠提炼,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校内“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适用市场需求的技能经验不够,往往无法准确的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指导学生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重视考核激励,强化培育机制,推动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合作培育教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规范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展,更好地衡量产教融合工作的实效性,根据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产教融合开展的实际职责,设计校方绩效、企业方绩效和校企共同绩效、附加分总共4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指标设置如下:

1.校方绩效评价指标维度。从学校角度出发,依据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等方面设计考核指标,此维度侧重于考核高职院校层面为企业提供的合作项目:如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培训人次、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或兼职人员、到企业调研交流次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难题,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等。此项考核指标的结果反馈,能使校方对年度产教融合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引导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更行之有效的专业化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性的指导,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理论培训,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维度。从企业角度出发,依据企业的生产效益、人才需求匹配度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此维度侧重于考核企业方为高职院校提供的资金、实验实训条件等,二级指标包含为教师科技成果转让情况、企业向学校投入的资金设备价值总额、为在校生提供岗位技能、专业技术、专业素养培训、参与学院专业设置于课程建设、企业高技能人才到校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接纳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在校生提供实训、教学条件、实习岗位,年度录用毕业生人数等。通过此项维度考核结果的反馈,能使合作企业更清晰的意识到自身在学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实践条件,积极走入校园为合作专业提供实践指导,企业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实习条件,校企共同培育高素质人才。

3.校企共同绩效维度。从协同育人主体双方共同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此维度侧重于评价校企双方共同绩效。二级指标为校企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联合办学情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情况,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承担各类培训项目,联合申报各类研究项目,联合申报专利,合作建设实践基地,联合获奖情况,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学生就业率等。通过该项考核维度的反馈,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与学校共同设定课程标准,合作编写教材,将企业的实践案例融入到学生教材中去,让学生在获取实践知识的同时,对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4.其他突出亮点成效。作为附加考核项,如合作项目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省级以上项目等,具体根据每年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核定。三级指标侧重于通过量化的方式核定绩效评分标准,如企业方绩效指标中为在校生提供实训、实践教学条件,接纳在校生到企业进行相关活动。三级指标侧重于考核企业年度接纳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人次,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参与人次,学生参与实践总天数等。参照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基础标准,达到评分标准即可得分,若不达标该项不得分。在校企合作评价过程中,根据指标采集数据的标准,采用综合计分,按照参评校企合作企业总量,分比例给予企业考核评价等次。

三、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结果运用

绩效评价的开展主要依托开展校企产教融合合作项目的二级学院,每年年底开展考核评价活动,由二级学院根据评价指标递交考核佐证材料,再依托校级考核小组对评价项目逐条打分,协商给出考核结果并予以校内公示,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产教融合项目续约或终止合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产教融合绩效评价分高于90分的项目,纳入产教融合优质资源库,并给予校级层面政策上的倾斜与帮扶,积极协助合作项目的企业申报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对于绩效评价分大于75分的良好型企业,由校企合作部门根据评审材料认真研究企业合作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由学校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共同研讨,寻找更好改进项目绩效的路径,加强校企合作与协调,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實效性。对于60分—75分合格性的产教融合项目,要求各二级学院做好项目研判,及时调整合作项目方案,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统筹协调,推进项目绩效提升。对于低于60分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产教融合项目,纳入二级学院限期整改项目,限期内无法整改到位的终止项目合作。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公示和运用,深入剖析产教融合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采取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合作项目开展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效益,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旋律。通过高校开展产教融合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的考核,及时的跟踪产教融合项目开展的情况,督促二级学院和合作企业按照项目合同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便于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高校和企业应把握好当前产教融合的良好契机,提升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活力,形成良性互动,推进人才培养,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项目基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类课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X20190023)]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考核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