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2020-10-12杨云姣赵杰陶丽玲王斯温伟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并发症糖尿病

杨云姣 赵杰 陶丽玲 王斯 温伟波

摘要:糖尿病在中医学上属“消渴”范畴,消渴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伴着中医对消渴病机认识及理论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医家发现“阴火”在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主张以益气健脾,升阳散火为基础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取得了确切疗效。

关键词:阴火;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75-0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仅仅过去4年,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就增长至10.96%,患者人数高达1.14亿,位居世界之首[2]。糖尿病防治责任重大,相比较西医而言,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目前消渴病机主要包括“阴虚燥热”、“气虚”、“浊毒”、“气火失调”等[3]。近年来,许多中医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阴火是导致消渴发生的重要病机,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确切疗效。现对近年来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阴火溯源

阴火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黃帝内经》中的“阴虚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热气熏胸中,故内热”之论。从原文可看出这里的“阴”应理解“内伤”,疾病的产生属于阴(内伤)的,包括饮食起居、房事、情绪等方面的失节,即人体内部亏虚就会生内热,因过于疲劳导致形体和元气匮乏不足,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水谷郁于中焦胃部而发热,热气熏蒸上焦胸部,即“阴虚生内热”。正如李东垣认为,阴火是因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精神刺激所致的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说:“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火与元气不两立”,可见阴火的产生都源于体内元气虚损,主要是脾胃虚弱,本质上属于虚证。现代医家在阴火主要源于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各有补充。吴深涛教授[4]认为脾胃内伤,则气机升降失常,而致阴火内生。他认为阴火产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肾水不能上行以济心火,心火独盛则为阴火;一是脾不散精,水谷精微停滞不行,湿浊内生,积热上冲,则成“阴火”,“阴火”即浊邪郁化之火。陈梓越等[5]认为脾胃虚弱,阳气不能居于阳分,而入于阴分,则成阴火,停留在阴分的阳气,便是阴火的来源。在阳分则为阳气,留在阴分,则化火为邪。脾弱不升,脾肺气虚,阳气不敛,则散入阴分,成为阴火。宋占营[6]认为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谷气下流,则阴火上乘,阴火伏于脉络之中,烧灼阴血,而致津凝为浊,血稠成瘀,浊瘀酿而为毒,毒损络脉,则变生诸症。

2 阴火是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从发病机制上看,阴火是糖尿病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从病因上看,阴火又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罗肇炯等[7]认为阴火论与脾瘅皆有脾胃气虚而生内热,而脾瘅热久伤阴则又可转化为消渴,主张脾瘅时期合理的运用阴火论,以逆转脾瘅转为消渴,从而做到“既病防变”。宋占营[6]认为,在多种因素长期混合作用下,脾胃受损,升降异常,脾气不能升清,“阴火”悄然而生,火势蔓延,熏蒸其它脏腑,烧灼津血,从而导致消渴。故其主张在治疗上甘温补中、升阳散火、甘寒泄火、活血化瘀通络、调畅情志。仝小林教授[1]认为消渴早期,以气郁、食郁为主,气机壅滞,郁而化火,形成肺、肝、胃、肠的火热证。壮火食气,热盛伤津,火热未尽,脾胃气虚等虚证已成,在此基础上,阴火产生,匿于血中、伏于皮络,络热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亦在此时产生,从而损伤脉络,形成一系列的并发症。董广通等[8]亦认为消渴病以脾气内伤为本,而由脾失升清及元气不足所引发的阴火是导致上、中、下三消症状的主要原因,阴火既可内袭五脏六腑,又可外侵肢体经络,从而形成消渴的一切变证。

3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

阴火和糖尿病皆因脾胃虚损为本,则当治病求本。龙森等[9]认为阴火病理基础是脾胃内伤,元气不足,血中伏火为病机关键,同时“血中伏火”又是阴火与糖尿病炎症联系的桥梁,阴火与炎症的病理基础均为“本虚”,故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与糖尿病炎症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治疗上强调“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为基本治则,临证时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应施治。李步满等[10]认为阴火是在2型糖尿病发生、进展过程中最关键的病理环节,治法主张升发脾胃之阳气和“ 升散阴火”,即先补其阳,后泻其阴。段娟等[11]认为糖尿病主要病机乃脾弱胃强,寒热夹杂。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生,反生湿浊邪气,湿性流于下焦,下焦之气不化,郁闭日久则化为阴火。故其提倡阴火者利用从治(即以热治热),阴火者利用升治(即火郁发之);主张运用升阳散火汤,集升阳、散火、补中为一体,与糖尿病“郁火”常见病证相吻合,临床获效颇捷。刘碧山等[12]基于“阴火”理论认为消渴“主要有脾肾气虚阴火内生和阴火亢盛两大证候。阴火旺盛证,治以黄连、知母、葛根、玄参、地骨皮、天花粉为基本方加减。脾肾虚弱阴火内生证,常以黄芪、生晒参、玄参、山药、天花粉、葛根苍术为基础方加减,临床疗效确切。张发荣教授[13]认为脾胃气(阳)虚、阴火鸱张是糖尿病血糖波动的根本原因,主张甘温除热法治疗血糖波动,常以补中益气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康小明等[14]采用古瓦汤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党参、柴胡、茯苓、苍术、知母、天花粉、各15 g,山药、黄芪、麦冬各30 g,生地、葛根各20 g,黄芩、五味子、羌活、地骨皮、升麻各10 g,石膏50 g,黄连5 g,鸡内金9 g,甘草3 g等)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总有效率达82.56%。综上可见,各医家从阴火论治糖尿病,皆补益脾胃以治其本,升散和清泻阴火以治其标。

4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并发症

4.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以肢麻凉感、针扎样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出现溃疡、坏疽等缺血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5]。吴深涛教授[16]认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本病机是内伤脾胃,脾气亏虚,升降失常,阴火、浊毒是其病理基础,故以升阳泻火、甘温益气,兼化瘀浊为治疗原则。常用补阳还五汤合四藤五草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孙文东等[17]通过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治疗20 d后停用静脉给药,然后基础降低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阴火论治,处方为(黄芪120 g,水蛭6 g,柴胡20 g,升麻12 g,白芍30 g,桃仁20 g,红花20 g,甘草10 g,地龙15 g,透骨草20 g,熟大黄7 g等)。结果提示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升高ABI、CAVI,降低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贺三美等[18]认为阴火贯穿消渴病程始终,而脾胃气虚乃是阴火的病理基础,消渴病早期未行规范治疗,病情迁延难愈,从而阴火留恋,伏于脉络之中,熏蒸烧灼阴血成瘀酿毒,毒损脉络,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终发病的关键病机,治疗上主张升发脾胃阳气,升散阴火。综上可见,各医家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在益气升阳散火基础上,多配伍活血化瘀通络之品。

4.2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以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袜套样感觉或其他异常感觉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9]。糖尿病胃轻瘫属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石燕萍等[20]通过对照组予吗丁啉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柴胡30 g,炙甘草20 g,黄芪20 g,苍术20 g,人参20 g,羌活15 g,升麻15 g,黄芩15 g,黄连10 g,石膏5 g)治疗。结果提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胃排空率,还可显著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改善其胃轻瘫状态。潘秋等[21]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在于肾元亏虚,阴寒亢盛,格阳于外,阴火移位,以致肾与膀胱蒸腾气化失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阴火,亦为龙雷之火,是肾中真阳命门之火,对机体各脏腑起着温养作用,治疗上常用滋肾通关汤引火归元,鼓舞肾气,达水火既济之功,补中益气汤补气运脾利尿,升阳举陷。仝小林教授以“火郁发之”为立方宗旨,以李东垣治疗阴火的升阳散火汤治疗灼热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

4.3 糖尿病口腔溃疡 李京津[22]認为糖尿病并发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有相通之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气火失调是糖尿病并发口腔溃疡的病理基础;虚火上炎,循经上犯咽喉,入口舌是其病机;而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肝木不升,胆火不降,土虚不伏火,虚火上炎;脾胃亏虚,浊阴不降,久则酿生湿热;从而阴火和湿热流窜于口舌,故形成糖尿病口腔溃疡。治疗上主张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辅,并临证权变,予调畅情志,疏肝解郁之品,以求标本同治。李雪青认为糖尿病口腔溃疡与“阴火”,两者病因均因饮食不当、体质、体虚致病,病机均为“阴火”为标,“虚”为本,主张从“补脾胃,泻阴火”、甘温除热、滋阴降火等法论治[23]。

4.4 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潘秋等[24]论治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其认为中焦脾气亏虚,阴火乘机上窜占其土位,风火转化,火热郁表而发为瘙痒,以补脾益气、升阳散火为主要治法,常以生黄芪45 g,白术15 g,炙甘草6 g,荆芥12 g,防风12 g,羌活15 g,独活15 g,升麻6 g,柴胡9 g,当归15 g,桂枝15 g,白芍18 g为基础方加减,疗效确切。李怡梅等[25]认为阴火致病是以脾胃气虚为内在基础,以阴火鸱张为外在表现的本虚标实之证,阴火挟湿,下侵溺道,湿热酿毒是合并尿路感染的病机关键,提出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从脾胃入手,主以甘温益气升阳治其本虚,兼以清热祛湿泄浊去其标,并结合实际临证权变。王尧等[26]认为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病机为胃腑燥热标于实,却内因中焦气亏而本于虚,治用甘温除热法,补气升阳,截断病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0 g,炒白术15 g,太子参10 g,炙甘草6 g,升麻3 g,柴胡3 g,当归10 g,川芎10 g,知母6 g,防风10 g,桔梗3 g,石斛10 g,黄芩3 g,黄连3 g),疗效显著。

5 小结

目前从阴火论治消渴的客观依据主要还是来自李东垣,阴火的产生总以脾胃内伤为本,进而因脾胃虚弱而衍生出一系列变证,后人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和发挥,治疗上在益气升阳的基础上,或清热,或祛风,或化湿,或通络,或化瘀,或滋阴,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对阴火研究的深入,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必将会有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4-46..

[2]杨文英.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8):812-819.

[3]韦姗姗.仝小林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及其他运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李凌香,吴深涛.吴深涛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29-30.

[5]陈梓越,李奕诗,蓝海.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389-2391.

[6]宋占营.阴火论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J].中医杂志,2009,50(1):33-34.

[7]罗肇炯,吴同玉.基于李杲阴火论探析脾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8):36-38.

[8]董广通,魏军平.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96-100.

[9]龙森,李敬林.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258-259.

[10]李步满,吴深涛.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J].河北中医,2007(5):451-453.

[11]段娟,刘莱莱.浅谈升阳散火汤在糖尿病中的临床证治[J].新中医,2012,44(8):188-189.

[12]刘碧山,李楠楠,包红丽.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Ⅱ型糖尿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72.

[13]廖婷婷,黄群,林垦,等.张发荣教授从“阴火”论治糖尿病血糖波动经验[J].四川中医,2019,37(9):4-5.

[SD1,1][FQ(16*2。175mm,X,DY-W][SQ+1mm][CD=175mm]

[14]康小明.古瓦汤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86例[J].陕西中医,2008(10):1318-1319.

[15]左伟伟,王富军,邢娜,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介入治疗[J].临床荟萃,2019,34(8):690-696.

[16]李凌香,吴深涛.吴深涛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29-30.

[17]孙文东.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8):1420-1422.

[18]贺三美,黄亚会,程倩倩,等.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3):119-121.

[19]李海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J].医学信息,2019,32(22):39-42.

[20]石燕萍,韩俊阁,曾双辉.应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2):62-65.

[21]潘秋,李硕,潘满立.从“阴火”论治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3):112-113.

[22]李京津.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J].新中医,2018,50(5):224-226.

[23]李雪青.從“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J].河南中医,2017,37(3):381-382.

[24]潘秋,李硕,潘满立,等.从“阴火”论治脾虚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J].吉林中医药,2017,37(10):979-982.

[25]李怡梅,崔云竹.阴火理论与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性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9,51(9):13-15.

[26]王尧,梁家利.甘温除热法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J].江苏中医药,2017,49(4):54-55.

(收稿日期:2020-04-03)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并发症糖尿病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一)(5)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