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2020-10-12魏东曾科学
魏东 曾科学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TBA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保肝药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服自拟大茵黄汤(每日1剂),治疗12周结束后,对2组临床症候改善情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肝功能ALT、AST、TBili、ALP、GGT、TBA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對ALT、TBili、ALP、GGT、TBA指标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改善明显,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降低胆红素有关。
关键词:大茵黄汤;胆汁淤积性肝病;总胆汁酸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33-03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肝内外各种因素引起胆汁的生成、分泌、排泄功能障碍,以黄疸、乏力、皮肤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若病情迁延反复进展,常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生肝衰竭或死亡。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机理仍不明确,治疗上以改善胆汁淤积、减轻肝损伤为主,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CDA)、腺苷蛋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整体及远期疗效不甚满意,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人工肝或肝移植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大茵陈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临床症候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肝病门诊就诊,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1±13.22)岁,平均疗程(16.6±3.5)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86±9.46)岁,平均疗程(15.3±3.3)天。2组纳入病例在年龄、性别、疗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标准[1]:根据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与治疗共识,肝功能检查ALP超过正常上限1.5倍,且GGT超过正常上限3倍;②符合中医“黄疸”及肝胆湿热夹瘀证候诊断标准[2];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除外肝外胆汁淤积性肝病、肿瘤、胆管梗阻、血液系统疾病及遗传学高胆红素血症;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③合并心、脑、肺、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精神病及不能按医嘱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药物五酯滴丸(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50丸×9袋/盒,每次50丸,每天3次)或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50mg×60片/盒,每次4片,每日3次)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武汉普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25g×24片,每次0.25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大茵黄汤(处方:茵陈50 g,金钱草30 g,田基黄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20 g,桔梗10 g,连翘15 g,栀子10 g,野菊花10 g,小通草15 g,三七10 g,丹参20 g,甘草5 g,按颗粒剂等剂量,广东一方制药生产),每日1剂,2组疗程为12周。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集血清,使用罗氏cobas c 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以上指标均由本院检验科完成;声科Aixpiore超声图像诊断仪测定肝脾彩超及肝脏硬度值,由本院超声室完成。
1.6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并结合TBili、ALP、GGT、TBA检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临床证候积分:按无、轻、中、重分别给记0、1、2、3分,临床症候包括身目黄染、困顿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判断:治愈:黄疸完全消退,其他见症消失,TBili、ALP、GGT、TBA正常;好转:黄疸部分消退,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TBili、ALP、GGT、TBA好转;未愈:黄疸不退或加重,其他症状及检测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疗程结束后,2组的黄疸、乏力、皮肤瘙痒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2组肝功能(ALT、AST、TBili、GGT、ALP、TBA)比較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i、ALP、GGT、TBA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治疗组对ALT、TBili、ALP、GGT、TBA指标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论
胆汁淤积性肝病属于中医学“黄疸”病证范畴,黄疸病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不断发展积淀,逐渐形成了以阳黄、阴黄、瘀黄、急黄论治的辨证体系[4]。近代肝病大家关幼波[5]认为:黄疸病为“湿热相搏,瘀阻血脉”,“湿热凝痰,痰阻血络”则病久难愈,提出“治黄必治血、治黄需解毒、治黄要治痰”的黄疸施治要点,进一步完善治黄理论。王恩成[6]等论述肝气肝阳虚的基本病机及遣方用药,认为温运肝阳是诊治肝阳虚证慢乙肝患者的重要治法之一。许路等[7]运用清肝化瘀法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结果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恢复肝功能,改善凝血机制,临床总有效率83.3%。治黄理论的探索研究仍需不断完善和临床实践。本次研究我们认为,患者长居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久则湿热内侵,脾气受困,运化失常,气机失调,络脉瘀滞,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发为本病。湿热和瘀滞是导致黄疸主要病理因素,与肝、脾关系密切。所以,我们根据湿热瘀滞的病机特点,运用清热解毒、祛湿退黄、健脾活血治法,自拟大茵黄汤专职黄疸病肝胆湿热夹瘀证。
本方是在《千金翼方》的大茵陈汤基础上演化而来,方中君药茵陈为治黄专药,善利胆退黄、清热利湿,重用茵陈以更能发挥保肝退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8]茵陈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调节肝脏代谢等多种功效;臣药金钱草、田基黄有助于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研究显示[9-10]此二药有抗炎症损伤、利胆除黄的作用;佐药三七、丹参凉血活血,养血柔肝,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功效,药理研究表明[11-12]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的经典方剂,在方中起到益气扶正、健脾除湿,保护脾胃正气的作用,配同桔梗、连翘、栀子、野菊花、小通草以清热解毒除湿、开结利水退黄,全方共凑利湿退黄、健脾活血、清热解毒功效。本研究结果中,大茵黄汤能显著降低血清ALT、TBili、ALP、GGT、TBA指标,显示出良好的保肝退黄疗效。
本文中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对TBA的影响作用,ALP和GGT是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键血清学指标,在慢性肝病时,TBA比ALT、ALP、GGT能更早反映肝损伤情况,增高程度与ALT、ALP一致,在胆汁淤积时,TBA也能敏感地反映胆汁淤积程度[13]。所以,TBA能更好的判断胆汁淤积及肝细胞损伤变化情况,本文研究结果中,大茵黄汤对TBA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说明该方可能在减轻肝损伤、改善胆汁淤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机制。但是,肝脏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合成代谢器官,单一的指标难以完整反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全过程,多指标联合应用分析才能更为准确的反映肝脏的真实情况,作用机制的探讨更需要多中心和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肝脏,2015,20(12):950-959.
[2]陈志强,蔡光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01-80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6.
[4]中华中医药学会.黄疸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18-120.
[5]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临床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8.
[6]王恩成,姚伟,唐琳,等.从肝气虚肝阳虚论治慢性乙肝[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6):100-102.
[7]许路,解新科,马文军.清肝化瘀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6):38-39.
[8]刘玉萍,邱小玉,刘烨,等.茵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9):2235-2241.
[9]张启荣,黎媛.金钱草对兔胃、十二指肠、胆囊运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5):418.
[10]欧淑芬,谭沛,徐冰,等.田基黄成分及药理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5,34(5):296-299.
[11]韦维,黄永秩,梁柳丹,等.三七有效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天津医药,2014,42(9):893-895.
[12]刘慧,开金龙.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2):70-72.
[13]刘金涛,席艳华.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0):1773-1777.
(收稿日期: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