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中低海拔早秋大麦试验结果分析与应用推广建议

2020-10-12杨向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应用推广建议

摘 要:针对云南省冬春连年干旱的生产实际,为研究解决麦类作物避害栽培措施,对早秋大麦抗旱品种筛选试验及栽培措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4个品种(“保大麦14号”、“12YD-10”、“临大麦3号”、“V43”)适宜早秋推广种植;为此,调整种植节令、推广抗旱品种及加强大麦推广有利于麦类作物调优增效。

关键词:早秋大麦;试验分析;应用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15034

收稿日期:2020-08-19

作者简介:杨向虎(1986-),男,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麦类作物选育及应用推广。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灌溉条件下的区域基本上被经济作物替代,麦类已逐步退到山区旱地。云南省3/4的麦类都种植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上,成为雨养农业。云南省冬春干旱少雨,近年来,云南省连续遭遇严重干旱,对麦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研究出适宜云南省生态类型和气候特点的避旱减灾措施,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联合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在云南中低海拔区域开展早秋大麦品种筛选及抗灾避灾技术试验,旨在通过抗旱品种筛选应用,调整播种时间,使麦作生长期充分利用云南省晚秋较好的雨热条件,避开3—4月的干旱与高温,达到避害增收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云大麦1号”、“云大麦2号”、“云大麦5号”、“09D5-1”、“12YD-10”、“V43”、“凤03-39”、“临大麦3号”、“保大麦14号”。

1.2 试验地点及年份基本情况

地点:临沧市农科所试验基地;海拔1476m;区位E100°06′,N23°57′;前作为玉米;土质为沙壤;肥力中等。

年份:2019—2020年。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6.65m2,长3.5m、宽1.9m,间距0.3m,重复间距0.4m,每个小区7行,播量按22~26万·667m-2基本苗用发芽率、田间出苗率(75%)计算,播种称量到行(第3行数粒),四周以“V43”作保护行。对各组试验品种的生育动态、抗逆性、丰产性作分析,筛选出适宜山地种植的品种,并对试验作对比分析,了解大麦之间生育动态、抗逆性、丰产性差异。

1.4 田间管理

2019年9月13日犁田、耙田,14日整地、划小区,15日播种;用尿素20kg·667m-2、磷肥70kg·667m-2混合施入播种沟作种肥;11月14日用尿素15kg·667m-2、钾肥8kg·667m-2追分蘖肥;2020年2月22日收获。试验按地麦生产方式管理,不作灌水,利用自然雨水资源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9个大麦品种生育期在145~151d,生育期较短的是“凤03-39”、“云大麦5号”(见表1),平均为149d。

2.2 抗逆性

所有参试品种蚜虫2级,其中,“云大麦2号”、“云大麦5号”、“09D5-1”冻害5级,“凤03-39”冻害3级,其它品种均未发生病害、倒伏、旱害。

2.3 产量结构分析

从品种产量来看,大麦参试品种中“保大麦14号”、“12YD-10”、“临大麦3号”、“V43”产量分别为410kg·667m-2、405kg·667m-2、401kg·667m-2、386kg·667m-2,居1~4位,产量与“云大麦1号”、“凤03-39”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品种差异显著(见表2)。

3 结论及建议

3.1 选择适宜品种

早秋大麦是利用云南晚秋较好的雨热条件,避开3—4月严重干旱与高温时节,所以在品种选择上,该选生育期短、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早秋播种的大麦品种为“保大麦14号”、“12YD-10”、“临大麦3号”、“V43”。

3.2 选择适宜区域

推广早秋大麦最适宜区域应选择在无霜冻或霜冻较轻的中低区域,高海拔山区9月份播种无法避开霜冻,推迟播种期无法实现在3月初收获,达不到实施早秋麦的目的。因此中低海拔大麦种植播种期一般在9上旬,高海拔地区在8月中旬种植,在不同的海拔区域极端低温时间及程度有所差异,生产上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在能够避开霜冻的情况下适时播种。

3.3 精量播种,合理用肥

早秋大麦因生长期间温度相对较高,植株生长块、分蘖弱,播种量略高于当地正常量,播种量要称量到田块,做到精量播种。早秋小麦化肥施用在NPK配合的基础上,分种肥和分蘖肥2次施用,一般不再施用拔节肥;50kg·667m-2磷肥加15~20kg·667m-2尿素作种肥,15~20kg·667m-2尿素作分蘖肥,钾肥根据田块肥力情况在种肥中适当补充。

3.4 加强中耕除草

秋季杂草数量多、生长快,要及时除草。在2~4叶期,根據杂草情况用二甲四氯300~400g·667m-2或苯磺隆15~20g·667m-21次除草,不能增加除草次数,以免造成药害。

3.5 综合病、虫、雀、鼠害防治

种子处理上,每100kg种子用200~300g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病害。地下害虫严重的要用辛硫磷、菊酯类等触杀、胃毒药剂防治。抽穗后用抗蚜威、乐果等药剂防治蚜虫。早秋大麦成熟早,应在孕穗至抽穗期投放敌鼠钠盐灭鼠,抽穗后注意防治鸟害,建议规模连片种植,以有效防控鸟害和鼠害。

参考文献

[1] 程加省,于亚雄,杨金华,等.云南早秋地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1(06):37-38.

[2]孙远东,朱昊华,吕超,等.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39(08):958-965.

[3]杨虹,杨俊华.芒市早秋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28,41.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应用推广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