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2020-10-12王建祖

学周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理念课堂效率

王建祖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其背景下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始终是指引物理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支撑,在与时俱进、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在同步增长。因此,本文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基点,并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论述,旨在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探物理魅力做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理念;课堂效率;中学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8-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51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必备品格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物理核心素养简单来说是一种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习惯的内化,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虚心研读教材,串联经典物理知识,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中学物理教师尤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初中物理知识都是较为浅显的,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足够,但是实际上初中物理知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则经典,因为任何物理现象都是一连串物理状态的组合,每个状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密切的知识点,如一个小正方体从某一斜面滑落至水中,其背后涉及正方体的质量密度、下落时间、斜面摩擦力、浮力计算等知识。对这些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较为分散的,但是其应用确是综合性的,尤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题干,具备全局观的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多种元素或设置多种复杂条件从而使其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可见,即使再简单经典的物理知识,一旦进行串联和组合也能变得不简单,即使是初中物理教师也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对物理知识体系做全局性、系统性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在组织传授教学内容时,总会显得过于单薄或缺乏连贯性。一旦知识的复制过于单一零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就会陷入一种缺乏全局观和联想力的迷惑,如果没有较为明显的题干或者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学生就无法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识别并应用。虽然初中物理考试都是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但是面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解答或者更为高级的知识学习时,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素养高低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学生离开了试题中的小球、光滑斜面,物理知识仿佛陷入学无所用的局面,这种现象也是引发教学改革以及将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契机之一[1]。

由此可见,即使身为初中物理教师,不断提升经验才干、努力提升教学素养以及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物理习题课程的教授,教师应当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延伸和变换,比较相似题目的不同解法,对答案进行变换和拓展,防止陷入解题错误思路和思维障碍。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物理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的老教师的经典课程多加研读学习,吸取百家之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扎实度和流畅度。具体来说,教师要多阅读物理教学的书刊,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总结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自身教学习惯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后及时写好后记,做好自我反馈,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2]。

二、科学引导,积极鼓励,打破学生被动学习模式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导着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雖然,这种传统的角色分工比较明确,教学效率和进度较为迅速,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教学要求的知识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以算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要求,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害无益,导致学生不愿思考、不会思考,不会提问题、不想提问题,只想等着教师来告诉答案,也习惯于等着教师来告诉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创新性和成长性。这种现象也并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长期被动式学习的结果。此外,有的学生虽然想提问,但是总是迫于心理因素无法主动表现,有的则是存在“大家不问我也不问”的从众心理,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字典”里始终缺少“提问”和“探索”。

实际上,想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首要任务就是做到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把被动“要我学”逐渐引导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将学生变得敢问好问、乐问善问,为后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做性格铺垫。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人类的好奇心是其理论进步发展的助推器,缺乏探索精神的学习不仅不符合物理研究的本质规律,也会因复杂概念化的定律和公式变得枯燥难以接受,可以说“主动性”的加入不仅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初探物理学科魅力的关键途径。众所周知,物理学家总是比常人多一分探索精神,对于常见现象的随口一问,因此成为后期发现物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就一些典型的事迹向学生介绍并号召学生学习这“多一分”的探索精神,如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下,并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不会飞到天上而是落到地下”的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正是在看到浴池中的水溢出,并产生了“水面上升和物体质量有何种关系”的疑惑,因此才发现了浮力原理同时成功解决了纯金王冠是否掺假的鉴定委托;而法拉第是在跟随自己的导师进行铁和磁的实验后,陷入了“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磁力能产生电流吗”的思考,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在少数,在听闻这么多物理学家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事迹后,学生将会明白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从而在学习习惯上产生反思,作出触动和转变[3]。

然而让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是主动探索的关键一步,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探索学习氛围和较为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根据今天的教学内容大胆质疑、发声提问,防止学生因“我的问题太幼稚,别人会笑话”或者“我表达不清楚,老师不理解”等心理担忧限制其课堂的提问表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鼓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给予其信心和勇气,帮助其迈出开口提问的第一步。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提问贴合主题、思路清晰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引导其进一步提问和探索;对提问偏题、表达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告知其改进的方向,遇到尴尬冷场局面或者其他同学的嘲笑讽刺要冷静处理,运用成人的情商控制现场,化解小矛盾,通过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提问表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引导就能打开心扉、敢于提问,质疑的氛围愈发浓厚,学生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的展开对知识的探索。此外,甚至一些习题设计、刊物文章也能作为引发学生思考的主题,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也就能学会用质疑探索的眼光审视整个学习过程[4]。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新理念课堂效率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