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发展研究
2020-10-12王宜飞
[摘 要]当前,我国进入2020年的发展新阶段,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金融业主体部分的商业银行为响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其发展进行重新定义。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开锁实体经济改革的金钥匙。文章从商业银行发展自身定位,商业银行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必要性与改革道路方面,解决商业银行日益繁重的沉疴,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顺应新经济潮流,迎接全球化的到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信贷结构;LPR改革;普惠金融;金融科技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038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进程放缓,要求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一大主体,更要学会迎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潮流,走顺应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道路。文章在此基础上,基于商业银行近年来的发展困境和自身定位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问题以及应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规划,以此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 商业银行自身定位分析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597家,在众多银行金融机构中,6家国有大型银行资产总额约占全部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比重的40%。而中小商业银行和农村银行规模相对较小,中小商行要在经济洪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认清自身的定位,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向特色化、专业化转型。银保监会发布〔2019〕5号文,要求:第一,农商行专注服务本地,需要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第二,农商行应重点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个性差异化需求,尽可能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如此之举,以政策作保证推进中小商行认清自身定位,助力发展与大型商业银行相区分的领域。
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实现错位竞争增强自身竞争力量以及对于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涉及或不愿意涉及的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大多为中小银行分支机构设置区域,使得中小银行对普惠金融具有天然的支持优势;另一方面,中小商行的发展规模和资金成本相较大型商业银行存在天然弱势,因此应立足于区域发展,发展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小商行的发展必须越来越向着聚焦家庭、小型企业靠拢,注重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的建立,增强客户的依赖性,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2 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之必要性
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要求商业银行进行供给侧改革。银保监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以2019年第二季末为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2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了7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1%,较上季末增加0.01个百分点。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总体水平在合理、可控范围之内。但是,与前两年相比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无外乎银行信贷的同质化问题加重引起,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规模、信贷政策、信贷额度以及负债能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随着竞争加剧,中小商行纷纷效仿国有银行,投资于自身难以控制的房地产、政府大项目中,对中小微企業和三农支持不足,导致出现信贷同质化问题逐年突出,甚至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投资、超范围经营恶性竞争等乱象。2019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发表讲话,强调了我国金融供给出现问题,金融供需矛盾突出,金融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导致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我国现在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有效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利润增速减缓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据悉,2019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3万亿元;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00%,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3.02%,较上季末下降0.22个百分点。中小银行的资金大量沉积于过剩产业,利润增速减缓也造成了过多的信贷资源沉淀,对其他需要信用融资的主体造成“挤出”,降低了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正如央行行长易纲所言,“金融供需矛盾问题突出,对于供给侧改革必要性也日渐突出。”
3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供给侧改革发展规划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协调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要求明确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的作用是服务于经济,金融供给也是由经济决定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供给的一大支柱,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金融供给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为供给侧改革之道助力。
3.1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其传导路径由 “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变为“货币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逐步实现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有效提升传导效率。LPR改革后对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通过对LPR进行加点的方式重新定价以政策压力逼迫商行为实体经济提供贷款、融资供给,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借贷压力。
3.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优化信贷结构
我国目前实体经济融资的突出问题是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期,银行贷款门槛上升,信用资信调查日益严格,将会显著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水平。中国目前的杠杆率已经位于较高水平,银行业和政府都在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债务风险令人关注,防范银行业出现“挤兑”风险。因此,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信贷结构,改变对间接融资的严重黏性和依赖度,加大股权融资的比例。
3.3 国家政策扶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增强“普惠”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与中国众多企业密切联系的金融机构,承担着责任和使命来推进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扶持强调的是调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去产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国家政策也在助力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解决中小商行、小微企业等 “信息不对称”的历史难题,用科技助推商业银行金融供给,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找寻适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融资难的症结。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必须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
4 结论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我国政府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各行各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也提出了要求。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融资直接影响到其他生产要素领域的改革进程。同时,商业银行也如文章所述,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发展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供给侧改革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走顺应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侧的改革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EB/OL].(2019-01-04)[2019-01-15].https://www.wdzj.com/hjzs/ptsj/20190115/930451-1.html.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59091.html.
[3]陈桂龙.浅析银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现代金融,2016(12):42-43.
[4]戴志峰.金融供给侧改革要义及投资建议[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9-04-09/doc-ihvhiewr4459304.shtml.
[5]陆岷峰,李蔚.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銀行的担当与实施路径[J].科学与财富,2019(26).
[作者简介]王宜飞(199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金融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