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0-10-12陈爱珠杨凤云
陈爱珠 杨凤云
【摘要】 目的 研究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9.83±7.30)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46±8.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7±6.31)、(58.63±6.7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的70.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43.33±3.37)分、SAS评分(45.53±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23±5.15)、(52.33±5.1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康复护理;老年脑梗死;情绪状态;满意度;康复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79
脑梗死属于老年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老年脑梗死患者常会出现身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 甚至会降低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从而在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 也对患者的家属经济及心理带来一定的负担[1]。因此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 应积极配合有效护理干预, 以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鉴于此, 本次纳入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探究该类患者最佳护理方式,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9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20例;年齡最小65岁, 最大86岁, 平均年龄(75.5±3.5)岁。研究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9例;年龄最小66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75.5±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之后, 积极开展抢救工作,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并为其吸氧, 同时病房内的湿度、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确保患者可在轻松、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在对患者救治后, 为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干预, 定时为其叩背, 并协助其翻身, 同时引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并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 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饮食和运动。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①健康指导: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之前对患者的年龄、姓名、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掌握, 之后按照患者个人情况, 为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患者讲解饮食、指导等相关知识, 确保患者可以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采用集体讲座的方式, 为患者讲解自我护理方法、疾病治疗等知识, 讲座也可以可邀请患者家属参与。讲座完成后, 为每例患者发放健康手册, 指导其自学方法, 确保患者可以进一步掌握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 并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病例, 使其可以树立战胜病魔信心。②心理护理:与患者间形成较好的护患关系, 并采用友善、和蔼的语气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 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积极与其进行交流, 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并为其开展针对性的疏导, 确保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并告知其较好心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使期可以在最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③康复训练:将患者床头抬高20~30°, 协助患者变化体位, 将患者上肢置于头上, 肩部取前伸, 进行伸肘、手指伸展, 然后内收使腕、指等关节伸展且置于胸前。与此同时, 下肢维持骨盆呈前伸状态, 髋关节自然届曲, 然后屈膝, 放一小枕, 保持膝关节呈微屈状态, 活动踝关节, 每个动作活动10~20次, 3~4次/d。所有康复训练按照动作、范围从小到大, 力度从轻到重, 活动次数从少到多的原则, 注意训练时要轻柔、缓慢。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运用Fugl-Meyer评分来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运用巴氏(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满分均为100分, 且得分越高康复效果越理想[2]。②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 对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特别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③情绪状态:使用SAS、SDS评分对情绪状态评估, 当SAS/SDS评分≥50/53分, 表示患者存在不良情绪[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9.83±7.30)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46±8.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7±6.31)、(58.63±6.7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的70.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43.33±3.37)分、SAS评分(45.53±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23±5.15)、(52.33±5.1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针对老年群体来说, 机体功能逐渐衰竭, 导致机体中的各组织、器官会逐渐退化, 从而极易使其引起各类疾病[4]。脑梗死属于老年群体易患疾病, 该疾病的出现和患者脑部血管发生退化, 导致脑部的供血功能发生障碍有关。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来说, 脑功能受到极大损伤, 极易使得患者有各项功能障碍出现, 例如语言、吞咽、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会使患者有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出现, 从而对患者康复与治疗产生不利影响[5]。因此,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时, 应配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 以帮助患者进一步的加快病情康复。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给予患者相应康复锻炼, 提升患者机体恢复效果。康复护理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特点, 通过康复训练, 可改善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突触再生, 有助于提升患者肢體运动功能[6]。本次研究结果证实,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来说, 因为身心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在为其开展康复锻炼前给予心理干预, 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可以使患者将思想观念转变确保其可以在较好的心态下接受康复训练, 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结果显示,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通过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与健康知识指导, 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全面认识疾病有关知识的同时, 确保患者能够掌握自身疾病相关注意事项, 使患者可以增强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 从而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对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提升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惠颖.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5):182-184.
[2] 周海燕, 齐凯, 吕秀凤, 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4):137, 140.
[3] 余燕南. 社区康复护理路径用于老年脑梗塞致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 中国农村卫生, 2019, 11(20):73, 75.
[4] 杨金华, 孙转妮, 杨香丽, 等.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5):2294-2296.
[5] 王小丽, 刘杰.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护理干预的应用. 双足与保健, 2018, 27(9):114, 116.
[6] 官亚华.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疗效. 中外医疗, 2018, 37(8):149-151, 165.
[收稿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