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分析
2020-10-12纪美艳
纪美艳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勇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分析;研究
引言:
应试教育观念束缚下,部分教师直接忽视了课外阅读,没有进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导致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阻力重重,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为了改善弊端现状,新课改背景下,不断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总结研究,从而促进小学生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1、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里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主动探究,最终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1]。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组织的阅读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们对于文字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技术为主的,如在《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等古诗词阅读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提高成绩,常常忽视传统古诗词所营造出的文字情境,以及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将阅读局限在翻译理解上。这样枯燥的阅读只能让学生答对考试中的题目,而无法对我国传统古诗词产生由衷的喜爱。基于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其营造出良好的文字氛围,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多多增加学生们文字欣赏的机会。比如,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安排课外必备诗词,让学生在古代文学所营造的意境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文章是想象力的呈现,在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描绘出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还能够想象出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而这也是人类想象力的魅力所在。小學阶段是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获得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一些孩子不善言谈,胆小怯懦,但是想象力非常丰富,仿佛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世界,对于这样的孩子,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疏导,给予这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一个宽容的发展空间,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让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心灵上的抚慰。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案,引导孩子认识到自信、自卑、自傲之间的区别,并在文学作品的引导下逐渐树立自信、阳光、健康的心理品质[2]。在实践中,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如对于那些自卑的学生而言,可以指导其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中认识个人价值,并逐渐树立自信。自信不是存在于口头上,而是存在于实际行动中,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提到自信的时候能够侃侃而谈,但是一旦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自信就轰然崩塌。这样的心理状况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依然欠佳,还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孩子们的挫折教育所面临的阻碍也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方向,将之前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全部推倒,甚至在学习、生活中陷入迷茫。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应该从自信的角度,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理想是自信的动力,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心存理想,才能够有自信排除万难,向着理想前进。理想是许多文学作品的核心,而对任何人而言,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的,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外阅读为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如为学生推荐《最想做的事》《小步走路》《风中的树叶》等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在文字的引导下树立自己的理想,还能够在作者的描述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理想,怎样才能够实现理想,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3、自主研发课外读物
不同主题和内容的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有着不同侧重的影响。因此,相关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开发符合高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自主研发切合高年级小学生需求的高品质课外读物,既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涵养,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活化小学语文学科,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对其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有着极为深厚的隐喻价值和意义。学校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家长方面,在引导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发展时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最好发挥多重功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切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他们课外阅读积累经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后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月玲,刘旭.砺志主题阅读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实践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8(24)198-199.
[2]张亚.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