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对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
2020-10-12冯淑杰
摘要:“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诸多方面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本文结合web前端开发技术的职业需求,提出基于“1+X 证书”制度的 Web 前端开发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对基于“1+X 证书”制度的 Web 前端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为今后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新的方向。
关键词:1+X 证书 Web 前端开发 课程改革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标准落地实施,2019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 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启动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一制度的颁布立刻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了课程设置,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一、有利于高职“双证书”统一标准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一直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对于一些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软考、CCIE等,不是难度较高,高职学生获取不易;就是收费较高,很多学生资金薄弱,不愿意参加。很多院校为了解决这问题就参加一些如硬件维护工程师、设备调试员等相对便宜且容易的考试,这就出现各个学校所取证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
截至 2020 年 1 月教育部已公布三批共91个等级证书标准,这基本涵盖了高职所有专业。其中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有很多,比如软件类的web前端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安全类的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等,硬件类的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等,这为各学校明确了一个获取证书的方向,将来一定会逐渐统一证书制定标准,同时也为专业课程改革指定相应方向。
二、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就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在我们以“1+X”中级 《Web 前端开发》证书对应课程分析,见表 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 Web 前端开发》将知识技能点分类统计,回归到 6 门课程,这有利于计算机软件web方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设定新的教学方案。
1.对接职业能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结合专业定位,通过大量调研,多方讨论,科学合理的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通过专业课程实现的,它决定着高职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是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突出职业能力层次性。教学内容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专业课程要以专业岗位基本能力和未来专业技能发展方向为依据。
我们很容易观察到,Web 前端开发对应的专业岗位应该是web前端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在产品開发环节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名优秀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不单单需要掌握前端必须的各种技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后台知识,同时也要对网站构架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SEO网站优化技术,这才是我们要为社会培养的人才。
2.促进了书证融通,使课程体系改革有理可依
对于一个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师来说,web前端课程体系是计算机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仅与网页后台设计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就有很多。如jsp、.net、php等,各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制定开设课程时没有统一标准,由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局限性以及个人主观性,使得专业所开课程五花八门,杂乱无序,有些学校甚至为了平衡本专业教师的授课情况将几门课程同时开设,这就是资源浪费。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都知道每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是有限的,一定会影响其他课程开设,而1+X 证书制度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Web前端开发技术包括三个要素:HTML、CSS、JavaScript, 随着时代的发展,前端开发技术的要素也演变成为现今的:HTML5、CSS3、jquery,以及可以兼容PC端、PAD以及手机移动端的页面访问的简洁、直观、强悍的前端开发框架Bootstrap,在 Web 前端教学中应作为核心课程重点投入。
另外,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级 Web 前端开发职业等级要求中其实涵盖了 PHP 工程师的要求,服务器端以PHP为主结合 MySQL 数据库,能够让 Web 前端工程师理解后端服务器数据接口原理,进行更好的前后端分离开发协作。
3.规范了课程设置,使学时、开课时间安排更加合理
教育局明确规定三年制高职每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三年制高职总学时2500-2700学时左右,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一般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其中刨除公共基础课以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专业课程大概仅有1000学时左右。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Web前端的课程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为了是课程安排的更加合理,我们可以对知识点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组合,如表2, 整合后为了学分统计方便,课时可以相应调整。
Web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每年可以考两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报考初级,鼓励学生考中级。课程时间安排可以根据证书考试时间进行调整。初级主要考核web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把网页基础和JavaScript脚本安排在一年级,其他安排在两年级,这样课程设置更有层次性。
4.完善课程标准,以证促改
随着 Web 应用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进入 Web2.0 时代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滞后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问题越发严重,web前端开发制度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技能专业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依据当前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该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软件开发和互联网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我们的web课程完全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授课。标准采用功能分析法进行编写,其模块化的结构也使其具有根据技术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以符合培训和评价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这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初心在于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升级服务,1+X证书制度推行目的是在全面提高实践育人水平的过程中衔接好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符合国家产业升级和供给改革需要的应用型人才。Web前端开发课程也应顺应职教改革趋势,为今后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6月.
[2]郝静静,冯维娜.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 Web 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科研教育.2020年4月.
[3]李特.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探索.教育文化2020年4月.
[4]杨顺弟,杨秋红.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措施探讨.科技风.2020年6月.
[5]半兮〆烟雨情.1+X”中级Web前端证书对应课程分析.博客园.
本论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委员会(2019)年度课题: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路径----以Web前端开发为例(2020-4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冯淑杰(1978-),女,天津,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网页设计、界面设计、网站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