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素养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2020-10-12李恒业邢晓平奚新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科研研究生

李恒业 邢晓平 奚新国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知识创新能力水平。目前,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各种不足。该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科研素养培育的角度探讨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JGZZ18_070)

[作者简介] 李恒业(1982—),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生命分析样品处理及分析研究;

奚新國(1970—),男,江苏大丰人,博士,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光催化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8-0079-02    [收稿日期] 2020-03-09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教育部早在2005年制订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中明确指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科研素养最为重要。科研素养是创新能力的保证,创新能力是科研素养的升华。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的培育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

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还存在严重不足。我国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高校中,绝大部分使地方院校。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关系到我国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也和地方性高校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2018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盐城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体制逐步建立健全。本文在本校研究生培养的起步阶段,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为本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其他同类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一、目前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1.对科研素养的培育意识薄弱。地方院校大多以本科教学作为工作重心,对科研活动的开展相对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体的科研氛围淡薄,缺乏创新意识,学术视野不够开阔。由于缺乏整体的科研和学术土壤,研究生对科研实践活动本身的认知较为浅显,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科研素养培养习惯,往往重视技术手段的掌握,而忽略对技术背后的原理和相关外围知识的掌握,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研究生渐渐会失去的科研活动的兴趣。

2.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相对薄弱。地方院校的科研实践活动起步较晚,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实验设施不足,部分研究生只能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缺乏实践验证。科研素养的养成需要通过系统连贯的科研实践活动来实现。近年来,高校的科研经费得到了迅速增长,但地方高校占比有限,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同时,科研实践活动还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科研实践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研究则可认为是一个发现、辨识、解释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到科研实践参与层面,科研实践的多样性和系统性表现为科研实践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大量和持续的资金支持,这对地方院校的财务具有较大的压力。

3.科研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相较于重点高校,地方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科研经历和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资源欠缺。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很多课程的学习已从以前的小班研讨式授课变成了大班教育,影响了授课质量,阻碍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建构,限制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同时具备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导师并不是很多,对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好的影响。

4.缺乏多元化学术交流机制。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普遍欠缺,从而导致研究生接触学科前沿领域较少,不能开拓学术视野。研究生缺乏相应的学术交流锻炼,导致学术交流能力较弱。此外,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存在主动性不够,缺乏主动展示自己的意识。

二、地方院校控制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科研素养意识教育,使研究生具备自觉进行科研创新的习惯。首先,要进行细统全面的科学素养意识教育,建立研究生科研素养的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个能力的考察方面入手:(1)思考能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中最必需也是最为重要的素质;(2)质疑能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可能得到创新性的成果,善于质疑是一名创新型研究生必须具备的素质;(3)解决问题能力。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是寻求科学问题的基本条件。如何解决问题,要求研究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正确的逻辑推理能力,需要进行长期的科研素质的训练;(4)归纳总结能力。科研论文成果是研究生在思考、质疑和解决问题后,通过归纳总结而形成的创新性成果,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是写作好科研论文的前提。要建立新的研究生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在完成毕业研究内容的过程中科研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2.加大科研实践活动的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完整的研究生科研实践体系。寻求政府支持,政策倾斜,与社会接轨,遵循学校实际并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推进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源建设力度,把各类优势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充分汇聚,通过多主体、多因素、多领域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深度合作,应大力提倡校企联合,共同搞研发活动。学校与企业联合,既可以为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也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3.推进高水平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建构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广开人才引进渠道,结合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领军人物。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做好现有人才的选聘工作,积极鼓励创新团队和优秀博士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修深造,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可以多渠道聘请企业或其他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导师,实施共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建立和完善學术交流相关的制度。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和提升科研创造能力。为此,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制定学术交流鼓励机制,为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提供全面支持。而学院层面上,根据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制度性的学术交流规范管理措施,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使学术交流成为研究生日常科研活动中的一部分,保证研究生全员参与相应的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中,研究生能够深入领会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拓展思维维度,为科研向更广和更深层次进行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本校研究生培养还处于起始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创新的道路上,永无止境,所以需要制定长远的且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创新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此外,研究生作为创新的主体,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创新活动也至关重要。科研素养的培养是培养研究生重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科研素养的培养也需与创新的实践相结合,用良好的科研素养指导创新实践活动,而创新实践又反哺科研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博,金立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6):53-57.

[2]高岩.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7-109.

[3]卢毅屏.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4-56.

[4]周尚菊,王华,何木芬,等.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内容及途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20-222.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on System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Scientific Literacy

LI Heng-yea,XING Xiao-pingb,XI Xin-guoa

(a.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b.Graduate School,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Jiangsu 224051,China)

Abstrac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in China's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various deficienc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our university,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graduate scientific literacy cultivation.

Key words:postgraduate;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 ability;cultiv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科研研究生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