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浅论
2020-10-12邢亮
[提要] 增强针对性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向。我国高校思政课还存在着吸引学生的亲和力不足、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不强、贴近生活的指导力不高、联系实际的解释力不够等问题。针对性是指对确定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就是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变深奥理论为通俗道理的方法,增强亲和力,把思政课变成学生喜爱的课程;坚持内容为王的教育定律,凸顯真理性,使思政课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升管用性,让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实践性,让思政课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路径
[作者简介]邢亮: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90815(0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增强针对性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向之一。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真正落实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定位要求。
一新时代视阈下高校思政课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不断改革创新,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稳固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与时俱进。高校思政课同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相比,总体上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吸引学生的亲和力不足、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不强、贴近生活的指导力不高、联系实际的解释力不够等问题。
(一)吸引学生的亲和力不足,思政课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思政课要达成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增强亲和力,让大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亲和力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和润物无声的影响力,是影响课程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喜欢程度总体上不容乐观。据调查,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态度“好”的占10.53%,“一般”的占72.51%,“差”的占16.96%参见:陈磊,龚锐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02):135138.。“35.04%的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53.58%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刘驾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5:20.虽然这只是针对部分高校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亲和力不足。影响思政课亲和力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其中思政课自身“理论性”的内容特点、“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封闭式”的教育思维、“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亲和力。
首先,思政课自身“理论性”的内容特点影响亲和力。当前,五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既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又相互构成了完整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体系。同时,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程,授课对象理论基础参差不齐、理论兴趣千差万别。理论性强的课程内容特点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习对象特征交织在一起。其次,“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和力。我国高校思政课仍然存在着片面、单向灌输的现象,有的教师把理论教学应坚持的灌输原则当作具体的灌输方法来实施思政课教学。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加强生师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这既说明过去和当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填鸭式”的灌输现象,也指明了今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再次,“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和力。开放式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以开放的视野审视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封闭式”教育现象:课堂理论讲授课时较多,社会实践环节薄弱;理论讲授自说自话较多,思想交锋环节薄弱。第四,“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影响亲和力。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标准化的知识测验、轻综合性的能力考核和突出期末终结性考核、忽视成长性与过程性评价等问题。不少学生形成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答案标准的思维定式,而不是养成为了提高能力、独立思考、见解独到的学习习惯。
邢亮: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浅论《文化软实力》2020年第3期(二)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不强,学生的理想信念还没有真正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重要特征,坚持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理论坚实是信仰坚定的基石,思政课只有通过讲理论来讲思想、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从当下思政课教学的实情来看,有的学校不是将思路与精力放在把思政课讲出理论的魅力、回答深层次理论问题、以理论性和学理性引导学生上,而是热衷于教学形式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缺乏面對新时代、针对新问题的冷静思考和扎实改革,以形式代替内容,以手段代替目标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学生的政治素养不高、理论素养不强、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思政课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不够,主要是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所讲授理论在真信、真懂、会教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在真信方面不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要让学生真信所教授的理论,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理论是真信的,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立场,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20年第46号)[EB/OL].(20200116)[202003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而有的思政课教师不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和从事的职业,不深学理论、不研究教学,讲理论不信仰、搞教学没立场。二是在真懂方面有欠缺。思政课教师要有高深的理论水平,把理论研究当作教书育人的基本功,以学术研究的高水平促进课程教学的高质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学术魅力,持续提供强大的学理性支撑。有的思政课教师基本不搞学术研究,成为没有科研项目、没有教研成果、没有教学获奖的“三无”教师,理论上满足于一知半解,教学上满足于得过且过。三是在会教方面搞“变通”。有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讲理论不如讲案例、讲故事更能吸引学生,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讲案例、讲故事吸引学生,忽视以案寓理、以理服人的思政课的教学原则。有的教师自身理论素养不够,理论阐释能力不强,难以将理论讲深讲透,只好“另辟蹊径”,强调吸引力忽视说服力,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化、表面化,理论性、学理性不足,从通俗滑向庸俗甚至低俗。
(三)贴近生活的指导力不高,在指导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方面缺乏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思政课是思想课、政治课、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看似很务虚、较枯燥、不接地气,实则与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休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人物、经济和文化变迁历程的学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以说,通过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当中,思政课贴近生活的指导力不高,在指导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方面缺乏力度。表现在不少学生学习了思政课,却没有树立坚定的理念信念;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会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遇到困难无所适从,甚至走向极端;对现实社会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不会正确认识、理性分析、科学对待。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诸多,从思政课的视角来看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教书与育人不衔接。有的教师没有把思政课当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学生也往往把思政课当成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课程、为考试而学习的课程。第二,教学与管理相分离。思政课是面对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思政课教师一般不担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学与管理“两张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只在辅导员或班主任那里寻求帮助,思政课教师缺少课后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机会,难以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当中的思想问题和具体实际问题。
(四)联系实际的解释力不够,在帮助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重大社会思潮和重大现实问题方面还显薄弱
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统一的,只讲理论而不联系实践或只谈实践而不讲理论,都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表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思政课面对的是开放的教育环境、开放的教育内容、开放的青年学生。以往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学理引导力不足,与在开放的教育面前我们对青年学生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关注程度不够、解疑释惑力度不够,课堂教学与课外影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直接关系。思政课要实现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重大社会思潮和重大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这既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指明了改革创新的努力方向。当下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现实脱节,缺乏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比较薄弱,表现在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较低,学校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较少;实践教学的内涵没有真正弄清,有的实践教学仍然在课堂上、校园内兜圈子;实践教学的实现模式研究不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不稳定、方法不成熟、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联系热点问题不够,有的实践教学不触及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思潮和社会现实问题,影响了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针对性是指对确定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新时代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就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解决问题,使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和关键课程。
(一)坚持变深奥理论为通俗道理的方法,增强亲和力,把思政课变成学生喜爱的课程
思政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既是高超的教育艺术,也是工作的实践要求。列宁强调“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7468.高校思政课面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公共必修的课程定位、理论性强的课程特点、全覆盖的教育对象,唯有坚持变深奥理论为通俗道理的方法,增强亲和力,才能变成学生喜爱、愿意接受、入脑入心的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采取以案寓理的讲故事方式和运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
1.坚持以案寓理,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的要求。如何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故事是文化传统赓续和价值理念传承的重要载体,讲好故事可以把道理讲得使学生愿听、入耳、入脑,使思政课更加亲和、亲近、有效。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一是讲好思政课教材中涉及的故事。思政课教材中涉及的故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要深度挖掘教材故事中蕴含的科学理论与深刻道理,充分发挥故事在阐释理论与宣讲道理中的作用。二是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补充相关故事。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充实蕴含理论与道理的故事,讲好相关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身边故事、红色故事,做到故事的吸引力与理论的说服力、道理的渗透力的有机统一。
2.坚持通俗易懂,善于用大众化的语言讲道理。艺术可感,教育无形。教育充满艺术魅力,就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人格品质。上好思政课是门艺术,语言表达的大众化与艺术化,有利于缓解理论宣讲学理化与通俗化之间的张力。毛泽东同志说,“艺术技巧,这是每个艺术工作者都要学的。因为没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现丰富的内容。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并不只限于语言。但是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掌握语言的能力确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4.思政课要说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取决于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彻底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也有赖语言表达的通俗性、生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善于用大众化的语言讲道理,一是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内容,这是用大众化语言讲理论、讲道理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学习革命领袖的语言艺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既是理论大家,也是语言大家,他们在阐释革命理论的同时也注重运用群众的语言进行表述,是思政课教师学习的榜样。三是深入群众,深入学生,掌握群众创造的语言、学生喜欢的语言,而不能闭门造车。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大众语言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思政课只有广泛运用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才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使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二)坚持内容为王的教育定律,凸显真理性,使思政课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彻底的理论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灵魂塑造的有机统一,理论性是其重要特征。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坚持内容为王、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现这一要求,就要做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和发挥教师关键作用的辩证统一。
1.坚持形式服务内容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来看,重形式轻内容、重手段轻目标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学校表面上把思政课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实实在在、扎实有效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講话[EB/OL].(20161208)[20200331].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612/08/c129396382.htm.坚持形式服务内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做到思政课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切讲案例、讲故事等形式与方法的创新都要落脚到以案寓理、以理服人上,通过教师精彩的理论讲解来激发、激活、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离开内容为王的原则,思政课教学往往会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甚至滑向娱乐化、浅薄化、庸俗化。
2.坚持发挥教师关键作用增强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必须发挥教师的理论优势,以理论的彻底性实现以理服人。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讲不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的。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引导、培育、研修等多种途径,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学识魅力,做到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让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讲思政课。二是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是讲不出信仰的味道的。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新引进教师原则上必须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共党员;加强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真教;加强教师队伍的党建工作,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员占比100%;在思政课教师评优、晋职、评课、考核等方面切实把政治要求放在首位,实现政治不过关“一票否决”。通过系统化的措施,实现让懂理论的人讲理论、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三是思政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育人能力。思政课要以理服人,就要做到讲理而不说教,通过学理性、理论性阐发说服学生,不搞“填鸭式”;做到对话而不独白,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实现教育目的,不搞“一言堂”;做到互证而不是自证,在理念的比较中、思想的碰撞中统一思想,不搞“自说自话”;做到亲和而不生硬,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方法增强吸引力,不搞“冷面孔”,使思政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升管用性,让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时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OL].求是,2020(17).[202008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以學生为中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58年在哈佛教育学院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再次予以明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改革创新思政课,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并践行教学的学术观、民主观和协作观等观念。树立教学学术观,就是指思政课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和“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学会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教与学、教与管脱节的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树立教学民主观,就是指思政课的教与学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教师尊重学生拥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的表达权和选择权,双方在平等的环境中民主地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相长。树立教学协作观,就是指思政课的教与学需要师生协作,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通过协作,实现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使教与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2.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这既是思政课程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存在的思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四个正确认识”渗透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为大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责任。一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帮助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帮助他们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四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帮助他们把理想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实践性,让思政课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熟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要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结合各门思政课的特点,改革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一是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进一步深化,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全程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二是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相对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比较薄弱,诸多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分为社会调研类、活动展示类、深读原著类、现场教学类和虚拟仿真类,或者各种类型的混合。三是打造成熟、有效、定型、有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卓有成效的思政课教学要有成熟定型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要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思政课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做到实践教学“一课一品”,重点在精细打磨、突出特色、增强实效、探索模式上下功夫。
2.坚持主动回应学生的重大理论关切以增强教育效果。思政课必须切实关注并正确解答大学生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做到围绕学生、关注学生、对症下药,才能巩固和深化理论教育效果。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理论关切要么是重大现实问题,能否用所学理论解答重大现实问题,并在解答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要么是思想中存在的困惑,能否用所掌握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解决思想困惑,并在解决问题的凤凰涅槃中升华理论素养。譬如,今年以来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和思政课内容特点,回答学生的理论关切、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把家国情怀与中国精神教育、科学观念与科学素养教育、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教育、健康生活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主义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优越性教育等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这是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契机。思政课教学要常态化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主动回应大学生对重大社会思潮、重磅现实问题、重要思想困惑的理论关切,并将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讲清楚,才能打动学生、说服学生,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