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0-10-12张宗峰刘明越

文化软实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张宗峰 刘明越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政课教学场域捍卫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2018EKS002)、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启明星”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场域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逻辑与路径研究”(18YJC710041)的阶段性成果。

[提要]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考察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基本经验主要有: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提高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中心任务,强化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初心使命,坚持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理论品格,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方法路径,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堡垒根基,完善学科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支撑。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经验

[作者简介]张宗峰: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刘明越: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政治经济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首先要从加强思政课建设入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相对稳定和比较规范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和建设探索的基本经验,对于继续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突出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这已成为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制度动力,是高校思政课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要求地方和高校党组织加强对思政课的政治和组织领导,着重抓政治方向、抓课程改革方向、抓队伍建设方向。学校党委必须抓好思政工作,并将其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党委书记、校长应尽可能地兼课;积极帮助思政课教师解决听报告、看文件的困难,要根据工作需要适当放宽限制,不必完全按照级别规定,及时向思政课教师传达中央的文件和指示,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理论教育的领导,教育部和各省市的教育部门也设置了思政司、德育处等专门机构。高校逐步设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直属党委领导。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有力保证了思想理论教育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逐步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大投入,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合力保障。21世纪以来,各高校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支持建设全国重点马院,各地也出台政策建设省级重点马院。从中央到地方成立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每门课都成立了分指委,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将“马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以建设,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思政课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将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各高校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国情考察调研和物质待遇等方面逐步对思政课教师在政策上予以适当扶持。逐步落实高校思政课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学科研条件,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提供合力支持。

张宗峰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文化软实力》2020年第3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改革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探索高校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办好思政课,不单纯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各级党委要明确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解决思政课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以党的领导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方向。党中央先后召開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思政课进行了专门探讨,为高校思政课谋划顶层设计,构建四梁八柱。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OL].求是,2020(17)[202008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中央组织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也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宣言书,集中体现了思政课的重要战略意义,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坚强领导力量和根本政治保证。

二提高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中心任务高校思政课之所以强调不断在改进中加强,是因为始终将提高教学实效视为其建设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应充分肯定。当然也存在缺陷和不足,集中体现在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上。因而,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紧紧抓住重点,着力提升教学实效性。习近平多次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始终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形式,都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加强。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政课改革同样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当然,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绝不能因此就从整体上否定高校思政课对于立德树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之所以有高度的政治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有客观的认识,绝不能因为不断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就简单否定过去思政课教学的贡献,这不仅不符合事实,在实践中也很有危害。习近平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同样,对高校思政课发展历程也要客观看待,不能将各个历史时期彼此割裂,更不能相互对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这一中心任务。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都紧扣国家统编教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合中国建设发展实践回答和解释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努力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纲领性、原则性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有针对性、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将教材的理论性、学术性话语转化为生活化、现象化的教学话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实践证明,只有努力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才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就要坚持以理服人,以事晓人,以情化人,以德感人:以透彻的理论彻底说服学生,以生动的中国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涵化学生,以高尚的品格魅力感召学生,努力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针对性、亲和力融合起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强化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主要体现在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和反渗防变三个方面。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表达,要发挥其通过理论教育达到政治认同的根本功能。高校思政课的两大基本职能是知识传授和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政课的功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成为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高校思政课只重知识传授,让学生只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般的知识、概念、原理来学习,充其量只是让学生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和“词囊”,而未从思想意识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更谈不上在行动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就是要防止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的片面倾向。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使命,高校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去武装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去征服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固化以制,帮助学生实现从思想层面的认知到价值层面的认同,进而到实践层面的自觉,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始终坚持方向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一致的原则。方向性体现在社会主义高校思政课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性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动力,注重思想观念对学生行为的主导作用,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着眼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性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真理性、正确性要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方法培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向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一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品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共同决定的,当然也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宗旨和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是我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根基。高校思政课教学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四坚持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理论品格实践证明,高校思政课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同命运,与学生心连心,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其科学的生命力,始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就在于它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理论武装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已被历史所证实,但在新形势下仍然会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回答新的时代命题,并在不断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着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注重体现守正创新,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坚持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建设探索中始终坚守的理论品格。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推进工作,逐步完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新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正确认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困难和希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五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方法路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課建设的根本方法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政课刚刚起步,曾出现过“教条主义”倾向。不懂得或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知识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一度陷入被动,只注重解决一些枝叶琐碎的问题,不会以系统理论知识针对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去解决,教学形式上主张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法,早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他就指出讲课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而贯彻执行启发式的教学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上有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具体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所谓教学有法,即思政课教学首先要有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般法则,这个法则具有普遍意义。教无定法,即面对不同教育对象和不同教育条件,思政课教学应该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要体现个性化。贵在得法,即通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能够把普遍的规律与个人的实践和风格结合起来,实现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形成既符合普遍规律又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法和风格。要真正做到教学得法,最根本的是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按照课程的科学体系讲清楚基本原理,并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实际、国内外形势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专业实际等。应根据教材内容作有机联系,着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判问题,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领会和体悟。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现实性的关系,防止和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忽视科学性和理论性的就事论事等不良倾向。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都应从不同的理论侧面和逻辑体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进路,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思想认识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六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堡垒根基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直存在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知识水平不适应等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要通过核定编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师资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组织师资培训、骨干教师研修,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切实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性,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筑牢坚实的堡垒根基。

进入新时代,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OL].求是,2020(17)[202008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贯穿思政课教学的整个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要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OL].求是,2020(17)[202008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首先,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总设计师,统揽其主讲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设计,同时也要做好其中每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包括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具体步骤等。其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坚持正确方向的导向者,负责保证思政课教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及时纠正思政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偏差。再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对象的指导者、引路人,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掌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按照思政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教师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身先垂范,做到讲政治、有担当、有境界。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往往能以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正向激励,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真正做到“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理论塑造学生思想、以思想引领学生行动,从内心赢得学生信服。

七完善学科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的内涵支撑长期以来,不少思政课教师忙于教学,忽视了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仿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不可攀,错误地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想象为零和博弈,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学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宣部、教育部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领导、规划,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不断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内涵支撑。

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成为摆在广大思政课教师面前的时代命题。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基础,完善学科体系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涵支撑。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一门集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近年来,高校思政课不断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手段创新,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确保思政课堂内容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多以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问题导向性、专业系统性。依托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实现教师、学生、资源互动,可以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和思政课教学方向的统一。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深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而精准把控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