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开发与思考

2020-10-12李瑞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评价

◎李瑞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电大部,河南三门峡 472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门课程教学的重要职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延绵不断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念,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思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价值,但是以往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价值的现象。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开发课程思政元素,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手段,提升价值引导效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修订中国传统文化课思政教学目标,突出思政功能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育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思政,首先要基于OBE教育理念,修订教学目标。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强调学习产出/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课程思政“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OBE 教育理念正好契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和OBE 教育理念,修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目标,突出课程思政的功能,强化课程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使学生更加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以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重点关注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存在课程教学重智轻德、重知识轻价值的现象。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课的课程性质,思政教学目标修订点是在原来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增加价值观目标,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提炼出相应的价值目标,实现课程思政目的。例如,第七章中国传统饮食,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及饮食习俗,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系,指导学生树立相应的价值目标,主要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意识,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尊重各地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其中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意识,是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个人口多而耕地少的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有危机意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但是现实中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并作出重要批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学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既要注意营养搭配,饮食平衡,按时用餐,又要杜绝浪费,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课程修订后的教学目标详细内容见表1。

二、优化教学内容,彰显课程思政元素和价值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高职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内容优化的关键问题是能够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准确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的融入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是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和环境。依据现有教材,参考文献查阅和学生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凝练成中国文化概说、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典文艺、中国古代科技、中国传统医药学、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民俗、中国传统教育九个核心章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品德、家国情怀等,根据这门课的性质和学生学习需求,大胆采用电视、网络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结合现实问题,采用课题研究、讨论等形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等教育。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梳理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融入点。比如,第二章中国哲学,根据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遵循自然宇宙规律的思想,讨论改革开放初期对生态的破坏,深刻理解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大意义。第五章中国传统医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殊性,聘请我市著名中医,让中医走进课堂,讲授中国医药的基本理念和著名案例,重点结合今年冠状肺炎疫情,讲解中医药在我国及国外防控工作中的独特功效,消除西方对中医的误解,树立学生对中医药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大医仁爱、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

表1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与融入详细内容见表2。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和价值塑造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思政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参与式、研究式、互动式等,全方位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

表2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拓展内容及思政元素融入点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教学“活”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大量引入网上资源,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慕课、名师讲座、纪录片等视频,让中国传统文化有声有像、入眼入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组建课程学习微信群、QQ 群等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状况,回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点赞”“评论”“转发”“亮表情”“晒心情”。适当吸收一些流行词、热点语、俏皮话,活跃学习气氛,拉近学生距离,让传统文化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知力,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采用讨论式体验式教学,让学习主体“动”起来

地域文化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从引导学生熟悉学校所在的地域文化入手。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化遗产,如仰韶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函谷关、黄帝铸鼎原、崤函古道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老师再适时地讲解一些文化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参观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动腿动手又动脑,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运用参与式实践式教学,让思政教育“实”起来

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当好设计者和引导者,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纪录片、慕课,推荐学生观看视频,扩展教学广度,提升课程深度,增加学习温度。结合时政热点,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感想、意见和建议。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在河南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是距离黄河最近的城市之一(另一个是兰州市)应该有所作为和担当。因此,指导学生讨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明,继承弘扬黄河精神,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最好时机。这几年,我国乡村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结合扶贫工作,布置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农村扶贫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感受中国扶贫战略的重大意义,体会党的政策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实惠,自己也提出解决扶贫问题的方案,懂得扶贫工作的艰辛。这样,在一个个现实问题面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思悟践,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真正将爱国情、强国志变为报国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改革教学评价手段,满足思政教学需求

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设计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其关键是评价什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是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确立了正确的立场,养成了良好的品质。目前我国多采用定量的结果性绝对评价,实行闭卷考试,评价的内容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难以胜任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只有结合成长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通过解决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的方法。档案袋评价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成长过程和水平。[3]

为了适应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思政的要求,要相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知识评价,结合成长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探索以学生平时表现为依据的评价方法。根据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要求,将评价分为过程评价(60%)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40%)。过程评价的具体指标分为: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完成作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一学期的思想行为发展成长变化情况等,每一项都标出具体分值。设计一个表格,每个学生一份,以学期为时间单元,记录学生每一次活动的表现情况,给出学生相应的分数。期末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课程后的政治思维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学习后的思想转变。在课程思政实施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思政教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在短短的一学期中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思政水平,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更加系统、有效的方式实施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进而终身学习修炼,不断提升道德品格和政治思维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