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探索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20-10-12任安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任安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肩负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使命,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渠道。高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政治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客观需要。自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后,高校思政教育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发挥育人功能的途径和成效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笔者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专业思政教育目标,构建与专业相匹配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试点提供实施意见,也为其他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一、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基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举措,要明确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使“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隐性思政教育”理念得到发挥和体现,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专业的思政目标,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统一

专业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环节,也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要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主要依据,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质,完成赋予专业课程思想教育和育人的根本任务。[1]

(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教育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育人价值追求的结合,是一个发掘、引导、雕琢的过程。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储备,避免过强的政治性教育和生硬说教,由灌输变为对话,改独白为互动,寓教于课、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达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统一,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将育知能力和育德意识相统一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对社会的推动力。要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地,见功见效,教师是关键。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课程内容时间上的生硬拼凑,也不是课堂章节的刻意加入,需要教师润物无声的精巧驾驭和学生内心认同、行动自觉的悄然内化,对教师思政教育方法和技能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各个层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全体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途径设计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一场教育变革,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系统再造工程。专任教师应从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全局设计,如何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融入和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2]

(一)依据专业建设目标和要求,科学谋划思政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和重点任务,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谋划思政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要结合专业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研究对象、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提炼专业的思政资源等内容,修订完善专业的培养标准,明确专业的思政建设要求;二是要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课程内容,依据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建构相互关联且具有逻辑顺序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三是要研究和分析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和路径方法,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四是要建构课程思政的专业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馈和总结思政教学的得失,为思政教学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见下图。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图

(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精准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前人辛苦思考的劳动成果,其中自然蕴含着专业领域、行业动态的育人资源和元素。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梳理总结专业的思政教育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1. 从专业的发展史着眼挖掘蕴含的思政资源

每个专业的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和技术的革新,留存着人类的文明与文化记忆。课程思政要结合专业历史发展中所涵盖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历史文化资源中所包含的思政“养分”[3],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建筑史课程中,讲到建筑结构,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石窟佛塔,无不透漏出中华建筑历史文化的瑰丽和炫目。唐朝大明宫的宫殿建筑,其倔强浑厚之风格,柔和精美之结构无不展示大唐之鼎盛繁华。而拥有世界“造园艺术典范”的圆明园,其宏伟壮观、幽雅秀丽随着英法联军的洗劫而满目疮痍,凸显出清末国势的衰败和外交之懦弱。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缅怀历史,牢记使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之心。

2. 从专业课程的内容着眼挖掘蕴含的思政资源

工科是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学问的学科,主要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涉及工程项目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研究和管理的各个领域,主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技术工程人员。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应着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所承载的对象和内容包含着很多思政元素。如讲到中国的道路桥梁技术,可以河北的赵州桥(安济桥)为案例,讲述其设计构思和工艺之精巧,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国际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另外,杭州湾跨海大桥、湖南矮寨跨峡大桥、北盘江跨江大桥等这些我国桥梁建设的典范工程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他们无论是建设理念、设计思路、材料发展、施工技术还是建设管理,无不蕴含大国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创造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这些做教学素材进行教育和引导,继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与国共休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3. 从行业企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着眼挖掘蕴含的思政资源

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技能水平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文化相契合。作为专业教师要了解行业企业的文化,掌握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才能真正培养适应市场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和素质要求进行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竞争力。[4]例如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毕业可能从事招投标工作,怎样承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遵纪守法,规范操作,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品质。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监理工程师,遵守监理制度,熟悉承建合同和质量标准,认真履职,坚决杜绝施工质量问题,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是我们课堂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传道使命。

(三)改进优化教学模式,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教学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主渠道,优秀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稳定的框架和操作程序,继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五步三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所谓“五步”,是指组织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五个要素:一是归纳课程思政内容,主要从课程具体内容的文化内涵、研究对象、产品生产过程、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等方面凝练归纳课程思政的要点和资源;二是完善课程目标,依据专业培养体系的功能性目标,围绕培养政治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理念,在梳理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要达到的思政要求,完善课程目标和标准;三是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根据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要求,充分利用职业活动实际情境、工具、资料、素材,结合学生特点,对思政要素融入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四是教学组织与实施,按照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课程目标,对能力及素质训练、知识理论认知、政治思维培养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施,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活动;五是进行课程评价,主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和政治思维的形成为基本标准,结合课程思政的时效性和达成度,根据学生课内外的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来评价学生思政教学的产出效果,进行结果导向式的科学评价。“五步”简称归纳内容、完善目标、设计过程、落实教学、反馈评价。这五步是有顺序的,体现了“以课程目标为基础,思政内容为重点,融入设计为核心,课程实施为关键的逻辑序列,密切相连、步步相扣,最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紧密结合的育人目标。

“三结合”是指课程思政要与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相结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充分研究职业岗位的需求、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专业的文化积淀等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体现专业思维和政治思维培养的一致性。课程思政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储备,过强的政治性教育和生硬地说教会脱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课堂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类型的多样提供了教学方法的异同,课程思政与课程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充分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理想信念的指引,实现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认同,体现了教学方法与思维养成的一致性。“三结合”是对“五步”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是保证“五步”顺利实现的关键和着力点。

(四)创新思政融入路径,有效提高课堂育人效果

我国著名的课程论与教学论专家施良方教授提出“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思政课程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赖于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把握和理解,依赖于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以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思政元素融合教学的主要路径有以下四种方式。

1. 关联引导式。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保证与专业知识点的紧密关联,与教育对象的密切协调。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实训,教师都要从知识和技能的思政关联点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从而使学生在职业素养的学习提升中实现对思政元素的自动吸纳。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地基基础课程为例,讲授路基路面知识点时可以关联到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设海绵城市,培养环保可持续的思维模式”等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维引导和养成教育。

2. 专题引入式。在不影响课程内容或结构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可结合知识点对某个思政内容进行专题设计和讲授。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课程中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章节内容,可以设计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分析及警示教育专题,如分析2016 年江西丰城电厂坍塌事故、2007 年凤凰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通过安全事故讲解分析,使学生明白不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会造成134 人死亡的惨痛教训,通过专题学习强化学生政治意识、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安全发展理念等思政意识,培养学生做勇于担当、敬业爱岗、严肃认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 评价拓展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常用到提问、练习、考核等方式,学生的回答和呈现的结果(作品)需要及时的点评和反馈。及时有效的点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充分利用点评进行鼓励和纠正这种评价拓展式教育会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工程量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在同学生共同分析计算要点和注意事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严重后果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未来行业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养成踏实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

4. 课外融入式。课程思政的融合具备多元的特点,课外教育培养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和相关思政的话题通过微信、在线平台发给学生,引导他们对思政话题的关注和思考。另外,要加强课后的指导和实践,布置课外阅读、举办参观参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专业行业相关思政教学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园论坛、网站贴吧等进行思政话题设计,将国家政策方针、国际形势与格局、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等思政要点融入进来,在与学生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培育学生理性思考、诚信担当的作风,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全时段。

(五)完善评价要素,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保障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必须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6]

1. 建立科学的思政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思政的考核要融入课程考核的全过程,并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体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中方法与手段评价的价值引导,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课内与课外、平时测验与终结考试等方面的价值一致性。下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给出课程的整体评价表以供参考,见表1。

学生的思政表现主要通过学生课内外的产出表现进行评价,如对学生课堂和实训时的政治表现,学生在综合作业、课程报告、论文等内容中的表现等等。在课程评价中是否抽取全部或部分学生可视考核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对于设置易定量的考核内容可采取百分数,对于难以量化的内容可采取优(90 分)良(80 分)中(70 分)差(50分)四级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参考表2。

2. 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落实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塑造,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要形成学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要健全思政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可在教师的各项评优评先制度中,落实思政教育的一票否决制,可以尝试以人事制度的改革牵引“课程思政”的建设,将职称聘用与思政工作、育人职责结合起来,将优秀教师的评选与师德师风结合起来。二是要抓好思政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实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校要在强化思政育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坚持改建同步,可组织实施“课程思政”专项推进计划,坚持“显隐同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落地生根。三要注重思政育人评价过程的管理。要坚持学生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测评制度,做到时时有反馈、课课有收获,要利用评测结果修订改进思政教学的设计。要严格落实专家、领导干部的听课督导制度,可通过采取集中观摩、随机听课、研讨说课等活动方式交流提升思政育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的评价模式,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

表1 课程评价构成

表2 课堂“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

总之,课程思政工作是将思想文化素养融入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新时代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指导和思想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既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自然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展和深化,激励学生牢记责任和担当,通过课程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