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病,离我们最近的生物威胁?

2020-10-12王蕾

科学大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巴斯德狂犬病毒狂犬

□文/王蕾

供图/锐景创意

2020 年9 月28 日,是第14 个世界狂犬病日。

近年来,宠物成了许多家庭的成员之一。但是在养宠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被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的情况。特别是在遛狗时,主人选择不拴绳,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以及对犬只本身,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且不说宠物犬惊吓、噬咬他人后令人头痛的纠纷以及赔偿,不拴绳的宠物犬还极易与来历不明的流浪犬发生争斗,从而增加感染狂犬病毒的概率。这种不文明遛狗的卫生公害,很可能是离我们每个人距离最近的生物威胁。

巴斯德冒死“征服”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患者一般于3~6 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在19 世纪的法国,狂犬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计法国人的生命,由于没有治疗药物,当时人们居然使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因为那时的欧洲人相信,火焰与高温可以净化一切事物,包括肉眼看不见的病毒。但如此原始、残酷的做法,并不能治疗狂犬病,常常只是加速死亡的来临。

一个名叫路易斯·巴斯德的人改变了这一切,他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1880 年年底,一位兽医带着两只狂犬来拜访巴斯德,想请他帮忙研制狂犬疫苗。1881 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他们计划从采集狂犬的唾液开始进行研究,但这种采集十分危险。巴斯德和他的团队冒着被咬伤的危险采集狂犬的唾液,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

他们将采集的狂犬唾液注射到健康犬只的体内,健康的犬只果然马上发病死亡,历经数次动物实验,巴斯德推断狂犬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个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他发现,没有经过干燥的脊髓是极为致命的,如果将脊髓研磨后混在蒸馏水中,注入健康的犬只体内,狗必死无疑;相反的,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体内,狗却都神奇地活了下来。

于是,巴斯德推断干燥后脊髓的病毒已经死了,至少已经非常微弱。因此,他把干燥的脊髓组织磨碎,加水制成疫苗,注射到犬只体内,再让打过疫苗的狗接触致命的病毒。经过反复实验后,接种疫苗的狗即使被注入狂犬病毒,也都不会发病了!巴斯德高兴地宣布,狂犬病疫苗研发成功!

1885 年,一位几乎绝望的母亲带着被狂犬咬伤的9 岁小男孩约瑟夫来到了巴斯德实验室门口,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男童死去,巴斯德决定为约瑟夫注射人类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这时距离约瑟夫被狗咬伤已经有四五天了。之后,巴斯德在10 天中连续给少年注射了十几针不同毒性的疫苗。

一个月后,少年健康如常,安然返回家乡。巴斯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挽救狂犬病患者生命的人。

1895 年9 月28 日,巴斯德去世。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机构选定在9 月28 日这一天,共同发起世界狂犬病日,希望尽快使这一传染病成为历史。

无法治疗但可以预防

如今,距离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已经过去了100 多年的时间,曾经被带病犬只咬伤后只能坐以待毙的人类,终于可以凭借及时注射疫苗来达到有效的防护了。这样的划时代成就当然堪称彪炳千古,然而耀眼的光芒却无形中麻痹了人类,让我们经常忽略一个简单明确而又恐怖至极的事实——我们只能接近100%预防狂犬病的发作,可是狂犬病一旦发作,就会有100%的死亡率,堪称人类疾病中最残忍冷血的杀手。直到2004 年,人类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狂犬病幸存者才出现,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的文中予以详解。

男孩约瑟夫是世界上第一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 供图/视觉中国

巴斯德(右侧戴帽者)指挥助手给人注射疫苗 供图/视觉中国

被动物咬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供图/视觉中国

狂犬病毒形似子弹,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它具有明显的嗜神经性,会在神经元内复制,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如唾液腺。这也就是发病的动物或者病人会大量分泌唾液的原因。

人感染了狂犬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0~90天,极少数会在几天之内或一年之后发病。其发病的急缓,被认为由病毒暴露的位置与感染的病毒量决定。

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灼痛感。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和脊髓炎症。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以下两型:脑炎型,俗称狂躁型,为典型表现;瘫痪型,俗称麻痹型,较少,约占临床病例总数的20%。

这是奇迹还是凑巧?

美国女孩珍娜·吉西是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狂犬病幸存者。2004 年,当时还只有15 岁的她被携带狂犬病毒的蝙蝠咬伤,一个月后发病入院。此前已有动物试验表明,疫苗、抗狂犬病毒抗体、抗病毒药和氯胺酮麻醉剂的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病动物的生存率。虽然珍娜已经错过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期,医生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利用麻醉药物让她进入深度昏迷状态,然后给她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约一周后,珍娜的血液和脑脊液中测到了高滴度的抗狂犬病毒抗体,这成为挽救她生命的决定因素。病情缓解后,通过逐步减少麻醉药物,珍娜恢复了意识,并最终战胜了死神,但还是留下了走路不稳、口吃和手脚不协调的后遗症。

但是,10 多年过去了,该疗法并没有再创造奇迹。大量的后续研究表明,当时珍娜的案例存在其特殊性,她所感染的病毒毒力不强,并且,在没有接种疫苗的前提下,机体自发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成为她生存下来的关键因

素,治疗本身只是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防治狂犬病任重道远

狂犬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还是我们的无知与无畏。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从发病的人群分布上看,可概括为“三多”: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较多、15 岁以下儿童和50 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犬、猫免疫率低,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仅为10%~20%,猫则几乎没有进行过免疫,形成不了免疫屏障。再加上部分人群没有及时处理的意识,因此造成发病。

由于历史、文化乃至生活水平的差异等原因,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比我国民众更喜欢饲养宠物,欧洲的很多国家,大型犬只甚至都可以与主人同乘公交,或者进入超市、商场。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通过牵绳来时刻保证主人对犬只的绝对控制。一旦宠物犬脱离了主人的控制,咬伤了他人或者被其他流浪犬只咬伤,狂犬病的阴霾就将笼罩在每个当事人头顶。

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不多,如果你养狗,拜托你一定做到定期免疫、遛狗牵绳。如果你周围有人养狗,希望你可以提醒他们做同样的事。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不幸遇到被犬只咬伤的紧急情况,希望你已经有了保护自己、他人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储备。

供图/锐景创意

猜你喜欢

巴斯德狂犬病毒狂犬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细菌学之父巴斯德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巴斯德
人源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Fab091的制备及鉴定